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是人民主权和公民知情权的具体体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尚存在许多不足,难以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为此,应当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立法,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机制和措施,以推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性质决定了政府的主导地位。目前,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中,存在着公众参与机制与利益脱钩、重要参与制度实施不到位、环境信息公开问责中的公众缺位等诸多缺陷。鉴于公众参与的价值以及政府的重要作用,以信息公开制度为重点,以完善政府信息发布职责、政府信息发布问责制度、政府内部政绩问责制度为内容,建立完善的政府责任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2008年实施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在法治化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效,如增强了公众对政府工作效率的满意度等,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修改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政府公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具有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促进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确保法规文件的规范效力等功能。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存在没有明确不同政府信息公告载体的法律地位和配套法规不足等漏洞。美国《联邦公报》的制度化和体系化,促使政府公报制度成为现代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组成。借鉴美国《联邦公报》推动我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载体的法治化,一是应当在立法中明确公民的知情权;二是建议制定专门的政府公报法;三是以政府信息共享制度推动政府公报电子化。  相似文献   

5.
诚信政府与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诚信是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政府诚信要求政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遵循信赖保护原则,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政府自身利益的关系,搞好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忠实履行合同义务等。信息公开是诚信政府的基本要求和第一要史。没有信息公开,就没有政府和公众的真正沟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真正信任也就无从建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已经启动,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建设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需要更高层次的立法以及有效的司法审查、充分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健全的民主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6.
政府公共危机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的如地震、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等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秩序造成重大损失损害的事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实现信息公开是必要的,因为它关乎公众的切身利益。信息公开是危机事件管理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法治社会,民主参政的政治理念、公众知情权的满足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依据;国外政府信息立法的经验是有益的借鉴;探讨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总结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研究政府信息公开在当代中国民主政治中的实践,对加快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法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对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体系进行简单梳理,并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实践进行粗线条勾勒的基础上,提出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体系的构建框架:秉持一个公开的理念——以公众为中心,形成一个公开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搭建一个"网站+平台+数据库"的公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构建一个公开的监督保障与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平衡论的视角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要是通过改变行政主体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加强公民权与行政权对等的地位,并为其他行政程序制度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分析、检讨、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不仅应制定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法》,而且还应从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以及信息公开的救济三个方面明确《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内容要旨。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突发公共事件多发频发,保障公众知情权对增进政民互信、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法律法规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存在着疏漏和模糊,实践中容易遇到操作层面的困难。在已有研究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聚焦盐城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采取的信息公开措施,分析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在立法主体、内容、程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明确信息分级公开权限,列举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明确信息发布的审批程序、公开时间、形式,进行绩效考核等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博弈与共赢:《信息公开条例》三大主体互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本身对政府、传媒和公众的相关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三方博弈的结果.政府、传媒和公众三方处在一个博弈场内,三方有矛盾也有合作.一方面,三方以"政府信息"为核心形成内部互动,政府公开政府信息,传媒传播政府信息,而公众对政府信息有知情权.同时,政府、传媒和公众同样进行着外部互动,传媒监督政府,政府对媒体进行相应的管理,而政府和传媒都要对公众负责,公众通过传媒接受政府信息和公共信息,通过媒体参政议政,实施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2.
政府的环境信息公开是一切环境管理工作的起点.我国时下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是内部的,缺乏公众对权力的制约,导致存在种种问题,极大地制约着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因此,逐步引入外部制约是大势所趋.这一外部机制由公众参与考评、环境信息领域的独立监察专员和公民或环保组织提起的环境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构成.外部参评机制的建构不能一蹴而就,宜和内部机制结合起来发挥作用,逐渐过渡到外部问责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冯飞  高玮丽 《国际公关》2022,(2):131-133
政府信息公开是公众了解政府行为最直接的途径,县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发挥着保障县级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延安市县级政府信息公开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延安市县级政府信息公开存在公开内容与民众需求存在差距、政民互动不足、保密审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地方政府法律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4.
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和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新闻发言人、政府、公众、媒体多重关系中,新闻发言人有着多重角色,它既是政府的代言人,又是政府与公众的桥梁,更是媒体的主要政府信息源。在这多重角色中,政府新闻发言人往往容易出现角色冲突及困境,如何真正和充分地发挥政府新闻发言人的特有作用,协调它与政府、公众、媒体的关系已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芳 《东方论坛》2009,(6):119-124
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是各国慈善法律所确立的基本制度。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法理基础有两个方面:一是慈善组织是以公益为目的的、承担着重要公共服务职能和公共责任的组织;二是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的核心是公众知情权的保障。以慈善组织的公共性和公众的知情权为基础,建设我国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已经公布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大致反映出政府信息公开法制的实施概况和信息公开监督保障制度的落实情况。报告的时效性、规范性、真实性有待加强;虽然总体上说信息公开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公众参与程度不高、欠缺配套保障制度等问题也十分突出。领导重视、配套制度建设,尤其是公众自觉参与,是进一步推进信息公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政务公开是政府自身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关系政府施政的民意基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公众对政务信息公开的需求与日俱增,政府管理面临着监督和挑战.文章分析政务公开体系的构成要素,梳理我国政务公开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效,针对目前体系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完善政务公开体系.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息公开与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紧密相连,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基本途径,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新时期的历史制高点上,需要继续夯实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社会基础,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的正确理念,确定政府信息公开的合理范围,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审议机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大面积爆发,给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已造成了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政府信息公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而在发生公共卫生突发危机事件时,作为合格的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准确、及时、诚实地向社会公众公开其掌握的相关疫情信息,以"积极主动实时公开疫情"的态度加强预防、稳定人心、防止谣言扩散,鉴于此,现阶段的疫情信息发布越详细、全面,公众越能心中有数,能有效避免下一阶段工作陷入被动,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化解政府信用危机、平息谣言、消除公众恐惧心理的正面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云南省各地市级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组织配套、制度配套、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监督与救济5个方面的实施状况的检测和调研分析,发现云南省各地市级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已初显成效,制度运行的真实性、有效性应予承认,但研究数据也显示存在着各项具体制度衔接不明确、社会化公开程度低、重要事项主动公开率低、依申请公开渠道不畅通、同意公开率低、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对此,应加强基层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建设,推进重要事项的主动公开力度和范围,完善网络问政平台的建设与维护,树立和强化行政公务人员"透明政府"下的为民服务理念,推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