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益伦理视域中的奉献主要是指切实履行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道义救助和伦理关怀,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过上合乎人类尊严生活的义务。它主要包含着勇于承担救助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济世利民、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等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2.
公益伦理是追求社会正义的一种道德诉求,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体现了公益伦理的价值理念和正义精神。由于现实中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某种缺陷性,导致弱势群体处于不正义境域。因此,一种以弱势群体为本的公益伦理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根据制度设计的应然逻辑,在一个正义的、完满的、良序的社会中,公益伦理又是不必然的。作为对社会正义的一种矫正与修补,当前中国公益伦理所要实现的是一种基于弱势群体同意原则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3.
公益伦理的核心立足于公共利益和众人福利,但是可以有一定的物质或精神诉求。晋商公益伦理大体可分为商捐官用、宗亲慈恤和乡友济困三大类。从晋商群体从事的各类公益活动中可以看出,晋商公益伦理具有习儒者较为热心公益、特别照顾受助者尊严、注重周济的可持续性、受善恶报应思想影响等一些共性特征。晋商公益伦理的形成是明清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山西本地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晋商的公益救助对象从宗亲到邻里路人,从平民百姓到官宦皇族,晋商与上中下层民众都保持了良性互动,既拥有了财富,又赢得了社会名望与地位,还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民风淳化。这对建构现代商业公益伦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贫困救助问题上,辛格提出消除人道与正义之差异的激进方案,然而辛格所提供的论证内在不一致,而且他也没有注意到贫困救助义务的复杂性。我们应当严格区分人道与正义两条路径,以人道来取代正义,这就会无视人类合作的事实,也忽视穷人的应得权利;以正义来取代人道,这又难免对救助者做出过高的道德要求,将一些分外之责当成必须去履行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伦理的视角看待公益海洋海报设计,明确设计理念,以海洋生物苦难表达设计主张、表现海洋之美倡导和谐共生、披露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争取道德支持、宣传规范条约传导道德价值,将生态伦理理念有机地融入公益海洋海报设计活动之中,提高公益海洋海报设计的道德内涵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6.
道德冷漠已成为制约当前社会道德发展的瓶颈,究其根源在于传统伦理对“分离”的强调,即强调人的自主性和权利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分离为基础的。在解决道德冷漠问题的可能性方案中,关怀伦理主张以关系性为理论基点进行自我建构,重新定位关怀与爱等情感因素,重视在情境中强化关怀行为,以对话和商谈的方式解决道德分歧,满足人们“被需要”的心理需求。虽然关怀伦理在公正与关怀的关系、适用度及其在社会变革中的效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但它为促进当代社会和谐发展而提出的解决道德冷漠问题的可能性方案仍然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和探索,也为当代人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伦理生存样态。  相似文献   

7.
论西方公益伦理思想的两大历史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益事业是一项需要道德支撑的普遍的社会事业。每一种伦理价值观或社会道德的追求,都决定着社会公益事业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着该社会公益制度的性质及其实现方式。西方文化是由两大历史传统即古希腊罗马传统和基督教传统融合而成,自然而然,通过考察西方公益伦理思想的主体精神,我们也可以发现其自然浮现的所谓“古希腊罗马传统”和“基督教传统”两大公益伦理传统渊源。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益事业是一项需要道德支撑的普遍的社会事业。每一种伦理价值观或社会道德的追求,都决定着社会公益事业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着该社会公益制度的性质及其实现方式。西方文化是由两大历史传统即古希腊罗马传统和基督教传统融合而成,自然而然,通过考察西方公益伦理思想的主体精神,我们也可以发现其自然浮现的所谓“古希腊罗马传统”和“基督教传统”两大公益伦理传统渊源。  相似文献   

9.
代际正义具有两个不同的时域和两个不同的维度。从代际正义的时域"在场各代之间的公平",以及代际正义的维度"代际之间的经济关系"的视域分析,社会救助制度具有重要的代际正义价值。代际正义的价值诉求彰显了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正当性,可以有效地消除社会弱势群体的"弱势"状况,阻止社会弱势群体"弱势"的代际循环,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关怀。作为一种发展型救助,教育救助特别彰显了社会救助制度的代际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彭柏林教授等著的《当代中国公益伦理》已由人民出版社于2010年8月出版。该著作对公益伦理的概念、主张的权利与义务、公益伦理的原则和价值取向、当代中国公益伦理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建构视角作了系统而有深度的研究,是国内学术界首部研究公益伦理的专著。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的社会救助有悠久历史,整体上是一种“伦理救助”模式。儒家以性善论为主流的人性思想和以忧患意识为核心的道德心理,构成了传统社会救助的伦理道德基础。儒家以“仁”、“德”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以民为本”的政治伦理思想,“均平”的差等分配伦理思想,构成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道家“无为”的政治伦理和“贵生”的生命伦理思想,以及佛教的慈悲精神,构成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重要补充。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是构建我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公共决策的伦理维度及伦理特性主要表现在公共决策的功利性、公正性和责任性等方面。公共决策在注重决策科学性和决策效率的同时,必然面临社会的种种公共价值选择。公共决策必须维护社会的公正原则,彰显社会的正义性,才能充分体现决策的伦理道德关怀。同时,公共决策者和决策参与者作为公共决策的责任主体,也必然承担公共决策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评判。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对公共决策及其目标设定进行了制度伦理、伦理评价、伦理选择模式等探索。以此为启发,设定公共决策目标应坚持伦理关怀、兼顾效益与公正的伦理原则,其伦理模式应包括以下六大环节:设定决策目标的综合公共利益;对决策主体的伦理要求和制度约束;进行公共决策环境的伦理评估;发动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对公共决策过程进行控制与矫正;注重公共决策目标的道德满足度。  相似文献   

14.
论公共健康的伦理本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诸如"非典"、禽流感等流行病的不断发生,公共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对于公共健康的伦理本质,我们可以从公共健康的概念、公共健康作为起源与存在的合伦理目的性、公共健康作为社会制度的伦理正当性以及公共健康作为行为原则和规范的道德品格性四个方面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5.
工程职业社团及其伦理章程在促进工程伦理建设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取决于工程职业社团的性质和立场,因为它决定了其理想目标、运作模式以及制定伦理章程的目的和内容等。工程职业社团要在促进工程伦理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它必须以公众的利益为己任,有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采取公正的立场来处理相关问题,加强自身建设,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势为其理想竭尽全力。工程伦理章程要在促进工程伦理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它就必须是为了实现职业理想及道德理想而制定,并包含道德底线和道德理想两部分内容,不断地从广度、深度、精度等方面使之得到改进和完善。实现职业理想及道德理想是工程职业社团及其伦理章程存在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患者权利保障面临的伦理冲突及其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艾滋病患者的权利保障面临的伦理冲突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应有权利与社会排斥、病人权利与公共健康、伦理权利与伦理义务、资源稀缺与分配公正。化解这些伦理冲突,保障艾滋病患者的应有权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伦理正义,践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终极关怀原则,重建平等和谐的新型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重大疫情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疫情防控中的公益活动集聚社会力量,能有效弥补政府救援短板,在疫情大考中展现夺目的风采。利他主义、公平正义及公共利益是重大疫情防控下公益伦理内涵的三大要素,但非常时期的公益救助也难以避免伦理问题。文章围绕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公益伦理价值共识、公益活动主体的权责界限等方面,从现实、认知和行为三个维度分析重大疫情防控中公益伦理问题的表现和原因,并提出重建公信力与德育相结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互补的伦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最高旨趣,强调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以及各类利益主体的共存、双赢,崇尚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追求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内涵着丰厚的伦理意蕴,不仅充分表达了党和国家的终极的人文关怀和崇高的伦理追求,而且深刻体现了中华传统伦理智慧与现代道德文明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伦理视角下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教育援助是社会文明健全和社会正义原则的体现。要加快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的伦理策略,个人要树立正确的正义观念,国家要努力实现制度的公平,高校应尽量确保程序的正义。在伦理关怀的指引下,高校教育援助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教育援助的内容也将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流浪儿童问题逐渐深入公众视野,其需求与发展成为关注的中心,传统的救助保护方式已难于形成工作实效。社工进入流浪儿童救助保护领域以来,带来了缓解流浪儿童问题的新视角和方法,直接推动和影响着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向人性化、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