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顺应论、阐释学的相关观点研究译者在微观翻译语境中的翻译操作机制,认为微观翻译语境的潜在构成要素丰富多样;译者顺应微现翻译语境因素的过程符合选择性注意规律;影响译者注意力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随具体情境而变,具有动态性;语境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决定着译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过程也是结果。从翻译过程来看,翻译是"语境重构"的跨文化跨语言交际过程,从翻译结果来看,翻译是产生同原文等效的译文。翻译过程研究催生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动态研究,从狭义角度看,是翻译语境研究,即从译者视角考察翻译过程中的"语境重构",以及由此产生的宏观翻译策略及微观翻译方法的研究;从广义角度看,是从研究者视角进行包括翻译语境在内的源语语境、原文语境和译语语境、译文语境的翻译语境化研究。翻译结果研究产生以译文为中心,重视译文批评的翻译质量评估的静态研究,涉及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建立和翻译质量评估参数的设定等。两种翻译途径殊途同归,从不同角度研究翻译本质。  相似文献   

3.
语境对影视文本的翻译有着重要影响,译者对语境的把握将直接影响到译文的准确性.通过举例详细剖析了内在语境(语言因素本身)和外在语境(非语言因素)会对翻译影视文本造成的影响,并指出译者只有将这两种语境与剧本语言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对影视作品完全彻底的理解.译者必须时刻考虑到语境对影视文本翻译的影响,遵照相关规律,准确传达影视情境,使语言转换中的文化意境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古典诗词译释中的文化因素"这一主题,主要阐释了在古典诗词的翻译过程中,如何体现原作所具有的意境这一文化精髓.笔者分别从诗词的意象、情境、物境及语境等方面,对前人的译文加以比较,探讨了如何在译著中更好地表现意境的文化底蕴.本文的结论是意境的传达依赖于对原作意象、情境、物境及语境的忠实传达.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的语境和歧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语境"是翻译研究实践中一个重要概念,指双语相关语境因素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原语和译语的语言符号内因素,还包含两种语言的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翻译中的歧义现象普遍存在,语境可以消除歧义,保证信息的顺利传递;利用语境也可以制造歧义,取得修辞语用效果。所以提倡运用翻译语境观,从语用的角度处理翻译实践中碰到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以"五四"文化语境为视角,从翻译选材、译语选择和翻译方法三个方面对徐志摩的翻译活动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说明特定时代文化语境是如何作用于译者的翻译实践活动的,从而对徐志摩的翻译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最后就文化语境提出我们进行翻译批评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下半叶开始勃兴的"文化研究"思潮更为关注当代文化中处于权力边缘的文化与话语群体,其批判矛头直指"西方中心主义"与文化霸权主义。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则让中外翻译界更重视意识形态、诗学等因素对译本生成的影响及翻译活动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等翻译的社会属性。在翻译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国别、不同身份的译者,从自身及"他者"历史文化出发,在原语和目标语之间进行调适,确立符合其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从《论语》英译史及其英译发生的语境来看,《论语》英译大体上经历了从"西方中心主义"向"文化多元化"的历史文化语境转向,从归化以"求同"到异化以"存异"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二者关系密切.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 也涉及文化问题,现今翻译被认为是一种以跨文化活动为目的活动.因此,翻译研究无疑应置于文化研究的大环境之下.而所谓的文化翻译就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结构"与"超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当今翻译理论与各门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语境在文学翻译中的研究已相当深入,然而语境在科技翻译中的研究去甚少.本文尝试探讨语言语境与科技翻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翻译活动受制于所依存社会文化环境,这一理论为翻译研究中"文化学派"所倡导,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认可.认为意识形态的操控、赞助人的力量和中心文化的接纳促成了外国法律书籍得以在晚清社会进行大规模的翻译和引进,它是晚清社会文化语境下的特定产物,反映了翻译活动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诠释循环是诠释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影响翻译研究范式嬗变的重要因素。圣经诠释学的"语词-文本"循环专注于文本内部分析,导致了文本中心论的狭隘。方法论诠释学的"文本-历史语境"循环试图通过主观重建客观历史情境,却造成了作者中心论下译者的隐身。哲学诠释学的"传统-历史主体"循环强调诠释者的主体张力,却将翻译研究引向译者中心论的误区。在克服恶性循环的反思中,赫施确立了诠释循环的起点,建立起辩证整体论思想。辩证整体论开启了翻译研究的新范式,对于促进诠释的良性循环与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境关系顺应与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语境.语境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包括交际者、交际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四个方面;语言语境包括语篇衔接、互文性和线性序列三个方面.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对语言作出选择的过程.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就是在难以进行直接的语码转换和文化传递的情境下,根据翻译目的,超脱语言的制约,突破历史文化差异的隔阂,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规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语言总是在语境中发生,并在一定的语境中得以理解和解释.任何语言活动都必须依附于特定的语言环境".语境即语言环境.最早的语境提出者马林诺夫斯基把语境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类.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代表韩礼德则把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不管怎样分类,语言的理解总要结合语境才能领会言语使用者话语表达的实际含义."翻译是一种双语互动,在这一互动中,语义的转换是核心,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因此语境的分析是获得正确语义转换的重要手段.词语是最小的语言使用单位,译词的准确是确保译入文忠实传达译出文语义的基础.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以语境为依据,从译出文的字面意义出发,紧扣语境因素,才能准确理解译出文词义并选择贴切的译词".[1]  相似文献   

14.
西方修辞学核心概念"Rhetorical Situation"在国内存在"修辞情景"、"修辞情境"、"修辞形势"等译名。按照术语翻译要求、核心语义、学术语境等标准加以比较和辨析后,认为"修辞形势"的译名更能准确反映其理论本质。修辞注重填补话语的缺失,修辞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它是否回应了现实或情境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每种文化都蕴藏着人们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潜在公式,跨文化意识主要是对文化差异的意识,不同民族文化交际者在语用习惯上的表达不同.文章主要从文化语境、上下文、交际情境及篇章语境等方面讨论了语境对语义的影响,并分析了它们与翻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语境分析在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译必适境"的必然要求,对语境的分析、把握程度有时是决定译文成败的关键。由于日汉翻译本身的独特性,与英汉翻译相比,日汉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更要注重对语境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和关联理论语境观在翻译研究中存在互补性,这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语境是许多学科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随着语境研究的发展,其范畴不断扩大,从"上下文"扩展到"情景",扩展到"文化"这个博大的语境。但语境研究的内核始终是不同的语境对话语意义或文本意义的影响,因而语境分析对于主要是译意的翻译而言,其作用更是显而易见。尽管语境的分类纷繁复杂,内涵也各不相同,但是本文却侧重两个方面,即含有语言因素的语境与非语言因素的语境,分析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家乐"的翻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的译法有待商榷.翻译作为一项语言活动,是用一种语言形式去再现另一种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这决定了翻译的忠实原则,旅游翻译概莫能外.语境化是实现这一原则的重要手段,目前"农家乐"各种译法的问题.就是缘于缺乏这一认识.遵循翻译的忠实标准,以语境化为手段,"农家乐"应当分别译为:farm hotel,rural tourism.  相似文献   

20.
语境与翻译     
本文从语境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入手,通过语言语境与翻译,情景语境与翻译,文化语境与翻译及最后一部分语境对翻译的重要性来探讨语境与翻译.没有语境就没有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