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要回顾了泉州古城的保护改造,提出坚持“以保护为前提、利用为关键、改造为手段、复兴为目的”的理念,积极做好泉州古城保护工作,延续古城文化历史脉络,打造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2.
平遥古城的原真性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真性是验证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则。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原真性的含义,探讨了平遥古城原真性保护中注意的几个问题:维护古城的原真痕迹;保持古城应有的人气;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社会稳定发展。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原真性保护的关系,使平遥古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略论梁思成的“整旧如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论述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关于古文物建筑的修缮原则——“整旧如旧”,说明古建筑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化进程中古城风貌保护与延伸的理论与对策应是社会学学者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古城应在动态中进行“城市性格”保护和延伸,在宏观上分异城市功能,在微观上注重“修旧如旧”和“点、线、面”的三位一体,城市社区的建设问题可以在保护和延伸中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5.
李鹿 《社区》2011,(11):44-4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古老的城门楼、牌楼、城墙灰飞烟灭。让位给一片“新天地”。在“推倒封建残余”的热烈口号中。始终有一个反抗的声音试图阻挡浩荡的历史潮流,这声音来自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6.
沙林 《社区》2004,(19):38-40
北京古城面貌遭两次劫难 王彬对北京的感情是从小在北京旧城问东跑西窜培养出来的,他1949年出生在北京东城区的府学胡同,亲眼看到了北京城的老建筑一点一点地消失。这个过程长达50年。 “抗美援朝的时候,说是防美国飞机轰炸,把四城都扒了口子,这就是新街口豁口、  相似文献   

7.
老北京文化与古城保护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专家们对于老北京文化与古城保护之间的关系持有一致的看法:它们之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张永和说,北京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旅游中心,它是一座消费城市,不是工业生产城市.它厚重的历史、城市定位,决定了城里面的古建筑的价值.老北京文化正是从老北京这片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没有了这片土壤,没有了这些古建筑,老北京文化也将唇亡齿落.如果把老北京的建筑都拆没了,别说外地人来北京,就是北京人自己恐怕都不认识北京了.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9,(23):30-31
如果从西周.眼下北京的这块地界上出现的最早的城市“燕”和“蓟”算起.北京这座古城已经差不多3000岁了。因为历史久远,所以北京有着太多的历史文化流传和典故。北京的一个镇、一个村、一条街、一条胡同甚至一口井、一块砖石都有故事。  相似文献   

9.
余玮 《北京纪事》2013,(3):73-76
<正>上个世纪初,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建筑大家撑起了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大旗。在这面大旗之下,一个名叫"罗哲文"的学人,以70多年的倾情奉献,书写了中国古建筑研究保护的又一段传奇。古都保护征途上几多欢喜几多愁自从1946年随中国营造学社迁入北平,罗哲文见证了这座古都在新的历史时期走过的风雨历程。其中,他参与维修和保护了长城、北海团城、北京古观象台、北京红楼等一大批文物古建,也曾眼睁睁地看着古城墙被拆而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0.
以阆中古城保护为例,从保持历史文化城镇的风水环境、文化思想、物质实体等几方面对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中的“原真性”原则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全面客观理解原真性对于正确选择保护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一九年五月,“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了。 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迅速波及全国。灾难沉重的河南各阶层人民,迅即行动起来,投入战斗,展开了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省会开封的青年学生,首先起来响应,各学校纷纷集会演讲、上街游行,高呼“内惩国贼,外争国权”、“还我青岛”、“抵制日货”等口号,并进行街头宣传。古城开  相似文献   

12.
阆中古城由于保护意识不够,责任感不强;保护资金短缺,影响古城保护;保护手段有限,效果不佳;以及古城内居民的生存问题等诸多原因,制约着古城的保护,使古城阆中的保护成眉睫之势。在具体保护过程中,应在坚持古城保护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针对阆中古城的环卫风水意向、古城文化、古建筑等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苏州古城的世界遗产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将在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引发了苏州古城保护的热烈讨论。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的保护与发展经验来看,现状苏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地并非易事。调整发展对策、寻找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是推动苏州古城保护,迈向世界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好好活着吧,图一乐儿!”胡同里的大爷们总喜欢说这句口头禅,带着京味、带着淡泊明志的人生哲理,更带着北京人天生独有的那种洒脱乐观的生活态度。虽然这种生活态度已然随着北京这座古城“都市化”趋势的日益严重,由原来的“慢板闲云”变成了只恨不能再快的“上紧了弦”;虽然我们的京味,因为北京人口结构诸多原因的变化而屡遭冲淡变杂。不过当您真正深入胡同,深入如珍稀“动物”般仍旧生活在老院子、老宅子中的“北京土著”,从他们身上仍旧可以寻找到那份固守的乐儿。  相似文献   

15.
张恨水小说中的北京与南京所形成的“双城记”,展现了两座古城不同的城市面貌与社会空间,勾勒了“城与人”的独特联系。通过以《两都赋》为代表的散文,张恨水发掘了北京与南京的美学与人文特征,营建了“两都”的文化空间,显示出“两都”远离都市现代性的乡土气息、艺术风格与人文气质。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张恨水的创作处境、外部环境,可将张恨水作品中的北京与南京视为一个完整的时空体。张恨水笔下北京与南京的时空体,暗含着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转型与变迁。  相似文献   

16.
正定古城是我国唯一一座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其进行科学保护,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分析古城特色资源和历史价值,剖析其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古城保护与利用的建议和对策,进而为正定古城的保护与利用另辟新径,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古城发展之路,将正定古城打造成为文化特色突出、品牌形象独具一格的州府级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电影《城南旧事》和小说《城南旧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老北京影像。老北京的人情味和空院子、老巷子、旧房子、小园子等文化元素都是1920年代帝都北京的真实记录。林海音的怀乡文学以“女性”主义的视角书写,从儿童的眼睛观察成人世界,打开了一扇“真实”世界的窗口。《城南旧事》小中见大,书写“大时代”的“小人物”返乡故事,折射了中国大陆巨变时代的政治风云。作者以自身人生时空变迁对北京古城进行想象性的文学描摹和文化景观的地理投射,影视叙述文本被重构为一个遥远的可望不可即的“乡土梦”。  相似文献   

18.
古城保护,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与民众的齐心协力。民众保护意识与古城保护息息相关。借鉴苏州经验,从加强对民众进行古城保护意识的教育与引导公众参与古城保护两个方面入手,大力培植民众的古城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9.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素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名。历史上苏州曾是富豪商贾享受玩乐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苏州已由以消费为主的城市转化为生产、科技、信息、消费等多种功能的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长,原来的苏州古城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天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社会交往等等需要了。因此,苏州古城必须向外发展,并进行合理布局才有出路,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好这世上少有的历史文化古城。  相似文献   

20.
臧杰斌 《社区》2002,(21):22-22
街心公园怎么建,我觉得要有“四个结合”。 一、依托古城风韵,将城区现代化建设与挖掘传统文化底蕴有机地结合起来。北京是世界闻名的古都,古典建筑众多,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不少。如何从现有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一条具有古城特色的城市改造的路子,北京德外社区街心公园的建立是个有益的尝试。德外城区改造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立足古城特点,以道路建设为龙头,以危房改造、科技园和商业区为主要内容,让绿色街心公园紧挨着历史悠久的德胜门产生了交相辉映的效果。白天,它像美丽的绿农少女,等到夜晚,朦胧的月色和古老城墙的幽暗,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