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育行动研究作为一种解决现实课堂教学问题的实践方法和特殊的教师教育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它倡导教师即研究者通过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质量。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教育行动研究可以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在职教师重建知识体系,促使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化,是在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过程.行动研究为知识建构提供了现实平台,使得教师专业知识的建构和深入成为可能.通过行动研究,教师能够系统地深化教学实践,获取并丰富"实践中的知识",在理论知识的关照下合理构建和深化"关于实践的知识",逐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行动研究是外语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行动研究有助于提高外语教师的问题意识,培养外语教师的反思能力,促使外语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发展理论、验证理论.  相似文献   

4.
行动研究: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行动研究是指在具体教学环境下,教师为改进教学质量而开展的自我研究,它强调教师的参与,可以有效地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反思研究方法的一种形式,行动研究既是职前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的有效方法,也是在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行动研究对于大学英语教师理论结合实践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成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在学校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工作方法。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的前提条件,是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改变教师教育领域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局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后期,行动研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本研究试从行动研究的模式构建、教学行为的哲学假设、语言教师的专业发展等三方面进行思考,阐释行动研究在语言教学中的实践目标、实施方案和发展趋势,指出教学理论应该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经过不断反思和探索的复杂过程,行动研究进入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螺旋循环轨迹。  相似文献   

7.
教学行动研究是在自我反思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实践理论,它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行动研究,对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外语专业教学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外语教师们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可以不断增强其科研意识、专业自信,同时也可以体会到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所产生的巨大效应。  相似文献   

8.
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从事研究可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教师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特定的"行动研究",即教育行动研究。强调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不等于否认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行动研究必须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9.
学科教学知识(PCK)和标志性教学法是舒尔曼提出的两个核心概念。学科教学知识注重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而标志性教学法则注重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和优秀教师经验的传承。高校新任教师在入职后通常直接进入课堂实施教学,缺乏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学技能的机会。标志性教学法可以帮助高校新任教师深化对专业知识结构的认识,丰富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弥补高校新任教师在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上的短板。在此理论框架下,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土地与食品系统学院的助教专业发展项目为例,通过明确和"外化"可持续发展食品系统专业的标志性教学法,从设计、实施和评估等方面探寻促进助教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以标志性教学法的使用和反思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发展项目,强调标志性教学法的核心理念,能够以教学实践为中心,赋能助教,在不过多占用课外时间的情况下增进助教对学生学习困难的了解,提高其教学技能,增强助教与任课教师间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科专业知识与标志性教学方法的结合,最终达到丰富和完善学科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通过建立和加强学科教学知识与标志性教学法的联系,为高校新任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行动研究:一种促进校本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教师培训是针对以大学或教育机构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严重脱离实际、效果不佳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培训模式,它能够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而行动研究是一种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的研究活动,它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改善实践的质量.因此,以"行动研究"作为校本教师培训的基本途径,能够有效地保证培训的效果,提高培训的质量,也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外语教师教育研究开始从过分强调外语语言知识转向了对教育方法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文章认为: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自我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以一种比较客观的角度观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对教学的理解和认识,积累经验和知识,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素养得以全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系统化的较为稳定的认识。现代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理念有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而且是知识的探究者 ;以学生为中心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优势发展领域的独立个体 ;课程是学习者经验重组或改造的过程 ;教学是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 ;教师是终身学习的典范 ;学生家长和社区是学校教师有力的教育伙伴  相似文献   

13.
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   总被引:76,自引:2,他引:74  
80年代以来发轫于北美大陆的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 ,可以看作是对技术型教师观和胜任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的一种反动。思想渊源于杜威的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 ,之所以能够在 80年代兴起于北美大陆并迅速扩展到世界 ,与教育改革广泛而深入的展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演进、认知心理学的勃兴和教师思维研究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以及行动研究运动的前期工作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符合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 ,符合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有助于解决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脱节的老大难问题 ,因而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默会知识引导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获得和拥有丰富的默会知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重新诠释“知识”的内涵、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行为、正确运用教育叙事策略、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建构默会知识,实现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叶澜教授在其提出并主持的长达近30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中,不仅对"教师"这一教育要素给予高度的关注,还提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师观。这既成为"新基础教育"的重要理念,也成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重要构成。叶澜教授的"教师观"是基于中国21世纪时代发展和基础教育变革的宏观背景,秉持"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基本立场而提出的。其主张:教师要从"卫道士""牺牲者""传递者"的角色转向"为己为人"的立场;从职业工具价值、传递职能的定位转向"成己成人"的取向;从强调专业发展、培育他人的目标转向"育己育人"的追求。教师创造性的工作将成为推动自身成长的不息动力,并将创造教育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6.
应变能力是体育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具有实践性、技巧性、创造性和有效性等特点。教师要想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能够从容应对教学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就必须要有热爱学生的真情实感、勇于实践探索的精神、良好的思维品质、虚心的学习态度、很强的业务能力和广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个人的实践过程和从他人及自己教学经验中吸收教育知识是青年教师能力提高的关键。实践证明,打破传统的入职教育模式,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实知识、积累经验、认识教育、学会教学,是教育改革的趋势。学校为此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关注青年教师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中小学教师研究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诉求。依据成员构成和组成动机的差异,可以将教师研究共同体分为不同的类别。教师研究共同体能够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技能的改进与提高,加强教师间、学校间的协作与沟通,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融合与创新。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教师研究共同体研究内容封闭化和同质化严重、活动主体虚空化和形式化凸显、成员身份缺乏认同感等问题。要突破教师研究共同体实践发展的困境并取得长足的进步,需要从三条路径进行优化:一是开展以"课堂"和"课题"为载体的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研究共同体的效能;二是营造宽松、包容的文化氛围,实现"我者"与"他者"的互助共生;三是加强外部合作主体的引入,促进教师研究共同体的"内外联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