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冷战与两大阵营对峙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使战后国际战略格局出现新局面:欧洲列强势均力敌的传统均势格局已被打破,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苏联作为一个政治、军事强国在欧洲崛起,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极对立的新格局。 战后初期两极对立的格局渊源于雅尔塔  相似文献   

2.
冷战拖垮了苏联也削弱了美国,日本却后来居上,经济实力举世瞩目。国际力量格局的变动再一次印证了不平衡发展理论的预见。与历史上曾出现的霸主一样,美国似乎也处于帝国陷阱之中。尽管日本是冷战体制的最大得益国,但面对改变了的国际形势,日本决心自己控制其生存环境,追求“政治大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苏联解体、冷战格局瓦解,世界进入新旧格局交替的重要过渡时期。本文就过渡时期的特点、国际社会围绕过渡时期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斗争以及美国的世界新秩序蓝图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亚洲冷战政策起源于二战时期的美国亚洲战略构想,二战结束初期便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随着美苏全球冷战政策的全面展开,及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逐步取得胜利,迫使美国逐渐调整其亚洲冷战政策。1948年10月正式确立日本取代中国成为其在亚洲的战略伙伴,来抗衡苏联及中国的共产主义威胁。本文通过对美国亚洲冷战政策的形成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受意识形态因素所制约的。  相似文献   

5.
胡凡  杨磊 《21世纪》2000,(3):12-13
随着冷战的结束,以美苏两极格局为征的雅尔塔体制解体,世界加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苏联的消失同时又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能单独与之抗衡的情况下,美国依赖自身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力图维护其一超独霸的地位。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与世界多极化潮流格格不入,必然引发与其他大国的矛盾,从根本上影响世界的稳定冷战后,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中的本质矛盾就是对未来世界格局看法的矛盾。美国认为冷战的结束和前苏联的解体给其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自豪感、领…  相似文献   

6.
试论冷战起源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各种各样.冷战是多种因素合力造成的结果,是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的统一,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本文认为战后苏联同西方盟国战略合作基础消失,导致在各个方面的对峙,并逐渐走向冷战.世界力量发生改变,两极格局形成,人类对世界大战的认识,意识形态的对抗,都对冷战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 6 0年代末 70年代初 ,亚太地区的权力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越南战争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国家力量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增强 ;日本重新崛起 ;苏联加紧扩展其影响力。美国如要继续保持其在该地区的强大影响力 ,必须进行战略的调整以适应亚太地区的实力关系 ,从而构筑以美国为首的新的区域秩序。而打开对华关系的大门 ,奠定了美国缓和战略调整的基础 :既可以体面地撤出越南 ,增加向日本施压的砝码 ,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力量 ,又增强了抵抗苏联的力量 ,从而可以继续主导亚太地区事务。亦即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必须从地区角度来看。联合中国抗衡苏联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但美国与苏联的敌意只是使美国在亚太所推行的新战略变得较为容易 ,使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在改变其孤立、遏制中国的失败政策时更为体面罢了  相似文献   

8.
地缘政治·国际关系·中国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地缘政治”概念的基本含义和两种用法,分析了冷战结束、尤其是苏联解体以来的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和所谓“三三制式”的地缘政治格局,研究了中国在新的国际环境中的政治地理态势和安全保障问题,提出了建立我国自己的“战略疆域”观念和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自1989年以来,由于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德国的统一,宣告了统治战后40多年的旧的国际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的解体,也宣告了战后东西方长达数十年的“冷战”的结束。世界迎来了一个格局性的转换时期,即所谓“冷战后时期”。本文试就冷战后的美日欧经济关系作一初浅的探讨。在此之前,对其前提,即世界形势的变化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遏制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时代 ,美国政府利用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遏制政策。其演变趋势主要表现在 :打击对象从苏联转向中国、复归于苏联 ;从禁运战略物资为主转向限制高新技术转让 ;从把经济、军事援助与贸易管制直接联系起来转变成为进口制裁与贸易管制相结合 ;从阻碍苏联集团国家战争潜力的增长转变成为改变苏联的外交政策和国内政治 ;“差别”政策乃是其分化苏联集团国家关系的重要手段。美国冷战战略左右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的走向 ,西方国家的动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美国冷战战略的调整和变迁。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打破了美国坚不可摧的神话,促成了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然而美国对外战略的根本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同时,加强了对传统安全威胁的关注,以防范中国作为地区性大国崛起的挑战。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地区,在地缘战略上不断经营中国周边地区,挤压中国的生存空间,对中国形成“三面围堵”之势。美国欲借“反恐”之名,行霸权之实,使中国的地缘安全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中国必须妥善应对,积极营造周边安全环境,加强我国战略纵深依托。  相似文献   

12.
中共“八大”将党的对台政策由武力解放调整为和平解放有着复杂的背景:国际形势的趋于缓和;台湾岛内形势的趋向稳定;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变化;美台军事合作关系的加深;两岸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共识等等。这种政策的调整,孤立和抑制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为后来党提出一系列新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一个微妙的调整阶段。分析调整的原因,美国最高决策人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构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政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但美国国内在中苏关系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分析,以及建立国际联盟来孤立新中国行动的失败,造成其政策的左右摇摆。此外,美国政府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认识和判断促使其调整对华政策,但又始终受到美国国内亲蒋势力和中共对美政策的制约和影响。在美国全球战略出台、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强硬的政策,麦卡锡主义既是一份警告杜鲁门政府在东亚不得再退却的最后通牒,又是一帖促使它步入军事干涉中国之路的刺激剂。  相似文献   

14.
美国长期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是亚太地区能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局势、中国实现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的外部条件。美国能够长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原因是:美国理性的回归;中国的强大和友好;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以及其切身利益所系。  相似文献   

15.
从美国货币政策与一般均衡角度探讨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首先利用Hechscher-Ohlin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中美贸易格局问题,然后着重考察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和美国货币政策对中美贸易平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国近二十年来的宽松货币政策与长期出口管制政策直接导致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利用1994-2009年的年度数据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回归分析结果完全支持这种解释。  相似文献   

16.
美国全球战略与早期印美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关注的,一是二战后的美国对于自己在南亚地区利益的认识和对于印度的认识,二是从1947年印度独立到60年代中期印美关系的发展及其特点.文章指出,美国的对印政策从制定到实施首先考虑的是服从其全球战略,因此随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行动也必然以"介入"和"撒手"更迭为特点,因此缺乏远见.  相似文献   

17.
"布什主义"是人们对布什领导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戏称。这种战略概括起来就是"先发制人、保持优势、单独行动"。美国在转变国际战略的同时,布什的对华政策也从克林顿时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焦点,更是美国政府用来遏制中国发展的一张王牌,2004年6月以来,美国的对台政策或明或暗地发生了微妙变化。一方面扮演着离岸平衡手的角色,一方面不断给台湾发出各种错误的信号。中美关系目前正进入一种危险的境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不断增加,并创下了历史新高。文章着重从美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储蓄率、生产力水平、资源开发控制、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汇率政策选择和国际金融中介机构行为变化等方面剖析了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的产生原因,分析了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对美国、全球以及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应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罗斯福的非殖民化设想反映了美国的利益和要求。战时,罗斯福从他的外交理念和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又基于对中国的深刻认识,适时调整了美国的对华政策,提出了中国大国的思想,让中国成为亚洲的主要托管国,使中国成为他自由战略的最高范例和试验。罗斯福对华外交思想及政策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通过战时在殖民地问题上罗斯福对华政策的改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的实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作为美国能源独立之路上的阶段性成果 页岩气革命,在改变美国的能源供需结构的同时,也对国际能源秩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能源开发工作也深受其影响。本文阐述了美国页岩气发展现状,从经济安全管理的视角,就美国页岩气革命对全球能源秩序、国际能源消费格局等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加快建立健全领导协调体制机制,制定和优化支持页岩气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紧跟国际原油市场变化,加大力度发挥自身优势,设置多元化油价计价体系、提高页岩气开发的科学技术支撑力度,打造高端服务体系,提升制造业核心能力等建议,以促进我国页岩气发展的同时保障我国经济政治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