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析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教学应该与文化教学结合进行,这已经成为语言学家和广大英语教师的共识。中国有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借之来考量英语词汇教学,前者是介绍死的零散的英语文化信息,后者是一种思维方法及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词汇教学中,借用多种方法,比如直接介绍、对照比较、案例分析、多媒体手段等,及时适时介绍西方文化,增加学习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逐渐培养其跨文化交流意识,以期实现提高学习者实际交流能力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交际能力 ,文化能力直接影响交际过程中语言能力的运用。本文通过讨论英语学习中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汉英两种语言因文化不同反映在语言习惯上的种种差异 ,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增强文化意识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构建跨文化教学模式是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日语跨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需建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文化体验并重的目标体系,树立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和学习者中心的教学理念,并以其目标和理念为引领,推动课程体系与内容、学习方法与手段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8,(9):232-239
全球化使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但多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英语教育的功利性、教育管理的引导缺位以及交际语的身份取向使中国英语学习者热衷于对英语文化的追求,从而导致母语文化疏离。因此,英语教育要塑造学习者积极的文化人格,提升文化鉴别力,引导理性的英语文化消费,培养他们正确的异质文化观和民族文化观,制定服务于国家文化战略的英语语用能力标准,构建中国英语语言体系,以改变学习者母语文化疏离的现象,培养母语文化自信,提升他们的国际话语权意识。  相似文献   

5.
[摘 要]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了解文化差异,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涉外导游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旅游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学习者跨文化意识为目标,将学习者培养成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立足英语涉外导游的人才培养,以国内外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理论为基础,再语境化相关理论,构建符合具体课堂教学的旅游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英语的语言、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并能顺利地进行交际。"语言作为交际"的教育理论,主张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语言教学在课堂中创造真实生活情景的交流,以促进学生语言流畅性的发展,而不单单是准确性的提高;传授学生在课堂外自然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技巧。现实生活中,信息传递通常很自然地运用到语言技能的结合。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生活中几乎没有单独使用哪一种语言技能进行交流的。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8):265-266
<正>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插入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教学,有助于充分理解语言背后深层次的含义,增强对英语的理解力,尽量减少英语在解读或交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理解。在英语学习的初期,应让学习者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事先有个初步的认识,在英语进入更深层次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对英语的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且文化的传播多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而反过来  相似文献   

8.
薛燕  洪震 《社会科学论坛》2005,(18):133-134
近几年来,英语的交际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目的语输入,增加学习者接触外语、运用外语的机会,创造一个接近语言习得的语境,那么外语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杨显俊  罗之前 《天府新论》2006,(Z1):290-291
英语语境实践教学是指通过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创设英语学习的语言氛围,激发学生潜能,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初中英语实施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逐步过渡到教学过程全英语化,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并注重对语境实践教学效果的合理积极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要求英语学习者必须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本文从语言能力在交际教学法中的作用、语感的培养、交际英语的特点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几个方面 ,探讨了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者英语交际能力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更加频繁,然而在多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之中,文化的多样性正受到威胁。作为英语学习者,培养正确的文化态度变得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在保护主体文化的基础上,学习目的语文化。只有兼顾两者才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才能培养正确的文化态度,从而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吸取目的语文化的精髓并将主体文化不断完善,发扬光大。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具体进行文化教授的方法供学习者和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语言学习中一向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语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技能的习得,却不关注学习者如何才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愉当地以言行事.笔者就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中,仅仅教学习者记忆某个单词的概念意义已经被证明是不够的,要真正使学习者掌握词汇的用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该词的文化含义.试图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并就教学中应当采取的方法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影视剧中的语言和文化知识,更在于改变学生对传统英语学习的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英文影视欣赏的教学方法是选择合适题材的影视剧,对影视片的文化背景进行介绍并进行观影后的相关活动。在我国大学的专业英语教学中基本上都开设了英语视听的课程,但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引入英语影视欣赏教学的却屈指可数,英文影视欣赏课能让学生直观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选择合适题材的英文电影和电视剧等音像资料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观看,有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交流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文化寄寓于语言,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裨益。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当中国外语学习者无法用外语自如表达母语文化时就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此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尤甚。重视汉语文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汉语文化教学应该融入语言教学之中;在高校尤其是外语类院校的外语教学中更应重视汉语文化教学,努力扩大教学的文化影响力,以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自主学习是一个背离教育常规的社会过程 ,是一种在知识构建过程中权力的再分配和在学习过程中参与者角色的再分配。现代教育目标和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是倡导自主学习及其能力培养的客观依据 ;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是倡导自主学习及其能力培养的现实依据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是倡导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自主学习课堂环境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转变思想 ,调整角色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 ;改革评估制度 ,提高学习者的自主自觉性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有效利用学习策略在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关系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本文通过对四所高校英语学习者学习策略能力调查和对其结果分析,提出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重视培养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中的作用等方法,以期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而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不积极,这将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从增强学习动机、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演化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需要 ,英语学习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学好英语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然而语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同时语言交流也随着地域、种族、场合等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变体 ,现代英语也不例外。如何面对种种变异的语言现象 ,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是摆在当前国内英语教学和研究者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新近出版的裴文教授的《现代英语语体学》一书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根据本书作者…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英语的交际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目的语输入,增加学习者接触外语、运用外语的机会,创造一个接近语言习得的语境,那么外语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