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返贫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返贫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L县脱贫人口返贫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或半文盲、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及残疾、没有务工、低保户和五保户、缺技术缺劳力和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因素的贫困人口返贫几率相对较高。因此在深度贫困地区要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构建防止因病返贫的长效机制、创造务工机会并有机协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精准扶贫政策来防止返贫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涛 《民族学刊》2022,13(3):29-34, 141
西南民族地区是传统集中连片贫困区域,后脱贫时代的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仍然面临严峻挑战。脆弱的农户生计资本、相对贫瘠的自然资源、未形成规模优势的农业生产、反复无常的疫情风险等,给巩固脱贫成果和全面乡村振兴带来挑战,西南民族地区的规模性返贫风险依然存在。与个体农户的家庭突发风险不同,规模性返贫风险具有涉及人口数量大、覆盖地区广、发生机率高、溢出风险多元及难以防范等特征。民族地区的规模性返贫风险必须以预防为主,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注重扶贫治理的长效机制。规模性返贫风险防范首要积极建立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机制;其次应依托乡村数字化治理平台进行新脱贫人口的返贫预警系统;另外还需在民族地区建构托底发展型的社会政策体系,保障民族地区民生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最后应建立上下联动的民族共同体发展格局,提升民族地区韧性发展集体规模优势。  相似文献   

3.
周超  樊虎 《民族学刊》2022,13(8):117-125, 165
我国实现全面脱贫后,推动巩固全面脱贫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接续发展是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而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风险则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一直以来,民族地区都是我国组成部分的关键点和薄弱点,也是规模性返贫风险的易发地区。基于多维视角,发现民族地区规模性返贫风险呈现出区域性、群体性、联动性等特征,从生态性、政策性、发展性等因素深度剖析其发生缘由,进而从相应角度提出创新民族地区生态扶贫方式、完善民族地区返贫风险治理政策体系框架、建构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模式等针对性对策,以防止民族地区发生规模性返贫风险。  相似文献   

4.
杨竟艺  杨永清 《民族学刊》2022,13(6):30-36, 141
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凉山彝区脱贫攻坚成绩斐然。2020年,凉山彝区10县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全面消除。为了巩固彝区脱贫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进彝区乡村振兴,实现彝区农业稳产、农民稳收、农村稳定,本文主要从凉山彝区的社会发育程度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发展滞后、公共基础薄弱、市场发展缓慢、内生动力缺乏等详细地分析了制约凉山彝区持久脱贫的困境因素;并就防止凉山彝区规模性返贫的困境因素,首先从政策、产业和互助合作方面对已有的主要帮扶措施进行了优化与健全,其次,从构建与完善保障督查、政策联动、内生动力激发、贫困文化消解、禁毒防艾和监测评估等机制方面提出了防止凉山彝区规模性返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聚居于山区、牧区、林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受特定的地理和气象因素影响,农业自然灾害的多样性和频发性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民族聚居地区,如果说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家庭具有个别性,那么因灾致贫或因灾返贫的家庭则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因此,应改变传统的救灾模式,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建立民族地区有效的农业自然灾害的预防与救济机制,尽力缩小灾害带来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刘洋  杨清清  罗强  李甜甜  张毓 《民族学刊》2023,(9):67-76+160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选择2014-2021年的相关数据,从中抽取相关指标衡量凉山州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然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区域内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建立障碍度模型测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影响指标的障碍度。研究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先上升后波动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年平均增长率13.23%;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先波动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年平均增长率0.10%。(2)凉山州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较高的耦合度,但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较低。建议政府应该积极引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民数字技能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以及繁荣发展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7.
怀民 《民族论坛》2008,(11):9-10
<正>怀化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杂居地区。这里的丘陵、山地、河谷、盆地,养育了汉、侗、苗、瑶、土家等32个民族,486万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共同休养生息。然而解放前的怀化十分落后,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里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乡镇村寨还相当落后,群众缺医少药的情况还相当严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普遍存在。然而曾经根植  相似文献   

8.
张旭 《民族论坛》2004,(12):62-63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缓解农民看病难,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湘西州花垣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从2003年8月1日起正式启动运行,截止2004年8月1日止,在全县23.02万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17.07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74.01%。全县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512.2万元,其中中央、省、州、县财政补助341.5万元,农民缴纳170.7万元(其中进入个人帐户102.4万元)。享受到合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州B县彝族HIV/AIDS感染女性①抗病毒治疗的具体实践为脉络,探讨作为医学技术的抗病毒治疗在凉山州彝族地方社会中的现实遭遇。凉山州彝族HIV/AIDS感染女性在医学话语规训的服药持续性与实际服药的间歇性和阶段性之间看似个体行为选择的矛盾,实则反映出国际医疗技术要求的同质性与地方治疗实践的异质性之间的张力,由此凸显文化与社会因素在艾滋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解如何提升民族地区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为有效提高当地妇女的健康水平提供了思考与解读的逻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因果关系检验构建了模型,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城镇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城镇化与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认为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相比而言,经济发展政策短期效应较好,而城镇化政策长期效应更为显著。最后,就如何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使农民收入增长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 ,阐明了柔然的族源、历史活动和其佛教信仰情况。  相似文献   

12.
恢复性司法在我国藏族地区刑事冲突解决中的特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刑事法价值的时代内涵、刑事法的法律特性以及刑事法基本原则来看,恢复性司法与刑事法的基本理念不矛盾。从我国藏族习惯法的内容来看,其中蕴含着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精神;在现阶段,我国藏族社会属于机械社会,而且藏族习惯法具有宗教性,这为恢复性司法提供了广泛的社会现实基础和心理基础。因而,在我国藏族地区建立恢复性司法,不仅有利于刑事冲突的终局性解决,更重要的在于它为国家刑事制定法整合藏族习惯法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当前中国城市民族关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深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各地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已十分普遍,这些变化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迈上一个新台阶,也使发生在各地区、各层面的民族交往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我国的政府部门、汉族民众和少数民族这三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思想准备不足的现象.本文对如何理解当前流动人口大潮中出现的城市民族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今后城市民族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As globalisa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familiar in our everyday lives, one readily visible phenomenon is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migrants from outside the borders of nation states. This influx of migrants inevitably makes societies more complicated racially and culturally, and a ‘multi-racial’ or ‘multi-cultural’ society is no longer the monopoly of migrant societ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or Australia. This spread of multi-racial and multi-cultural societies in the world, however, does not mean that we have achieved racial and cultural co-existence (among nationals, and needless to say between host society and migrants) without hierarchies. In the face of a constant flow of migrants, both the host states and host societies need to control migrants, to ensure that migrants will co-exist with the host society as the host society wishes. Hierarchy and difference need to be created and maintained by the host society to control the influx of migrants in their everyday lif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Singapore society draws a border between itself and female migrant domestic workers. For this purpose, it examines both everyday discourses of Singaporean employers about female migrant domestic workers and the efforts of the Singapore Muslim Converts’ Association to teach such workers to become ‘good Muslims'.  相似文献   

15.
何永之 《民族学刊》2022,13(1):66-72, 138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但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宜居空间营建经验,发挥其聪明智慧在雪域高原营造出独具特色的生态宜居空间,并形成了择佳地而居,营建生态宜居空间等人居理念,生态宜居型住房的营造,实现了人、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和协调发展。西藏生态宜居建筑的营建很好地顺应了西藏高原复杂地理气候环境,巧妙地趋利避害,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藏民族对住房的营建,其原则就是最大程度地顺应自然地理环境,降低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破坏,体现了藏民族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充分展现了人居智慧。藏民族对大自然的保护、崇敬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观念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照亮着未来对生态居住环境营造以及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哈勒不浑-巴勒哈孙古城出土的蒙文佛经所使用的字母、译音和文章格式, 判定它们源自蒙元时代。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critically examines the longstanding Rohingya crisis in Myanmar. It argues that the crisis is rooted in the British colonial era that subsequently gained momentum through their (i) gradual marginalization as an ethnic minority, (ii) exclusion from the 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and (iii) deprivation of citizenship, effectively rendering them stateless. Starting with a demographic profile of the Rohingya it explores the major elements of the crisis from the colonial period to the present day through a historiographical methodology. Based on these historical factors shaping and aggravating the crisi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mitigating recommendatory pursuit towards a durable resolution.  相似文献   

18.
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大力吸引外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完善私营个体经济充分发展与充分就业体制等都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在开发的初期或第一阶段,其制度创新理应处于首选路径。今天,虽然已经五年过去了,但是制度建设与创新仍然应该摆在中心的、首要的地位上。  相似文献   

19.
周毓华  田廷广 《民族学刊》2013,4(4):54-61,117-119
"5.12"汶川地震后,龙溪乡部分羌族居民因地震中生存空间遭受巨大破坏而搬迁至邛崃市南宝山安置区,面对震前与震后迥异生存空间所引起的居民生活的改变,笔者试图以羌民社会生活中饮食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来解释饮食文化背后社会互动因子的改变,揭示羌族异地安置区身为"小传统"社会在现代化、工业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如何去适应社会改变,同时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若干问题新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探讨了有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三个重要问题,即:自治法规的报批;单行条例与地方性法规的关系;变通、补充规定的定位。着重指出:在赋予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常委会以自治法规的制定权的基础上,改自治法规的报批制为备案制,是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需要;理顺单行条例与地方性法规的关系,有助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均衡发展;取消变通、补充规定这种立法形式,突出和强化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作用,有利于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规范化、简约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