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21世纪以来,学界对于“藏彝走廊”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成果颇丰。文章立足于对前人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自“藏彝走廊”概念从孕育、提出到以后“藏彝走廊”研究的成熟发展将经历三段时期,并阐述在今后研究中要重点加强对该区域的考古与民族调查工作、学科整合、理论性与应用性研究、跨区域比较性研究以及在走廊研究中构建以“羌族为中心民族”向外辐射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
"羌历年"是我国少数民族羌族同胞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也被称为"小年"。"5.12"地震后,直台村由汶川县龙溪乡迁移到了四川省邛崃市,2010年笔者亲历了该村在农历十月初一这天迎来迁移后的第一个"羌历年",以笔记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挖色村进行实地调查,笔者发现白族地区民间宗教信仰与村民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特别是居民建筑中所体现出来的民间宗教信仰色彩颇为浓厚.文章立足于当代白族居民建筑中驱邪符号之上,对其进行调查、分类与总结,并揭示白族人民在对驱邪符号信仰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保家观念与形成的保家体系.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后,原龙溪乡直台村和跨坡村夕格组整体迁移至南宝山异地安置区.灾后重建中,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羌族社会结构、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方面发生变化,促使市场经济一体化下羌族民众思想观念亦随之改变.本文以邛崃市异地安置区迁移羌寨为例,对震后羌族民众思想观念进行民族志书写,并通过具体事项指出消费观念、经济观念、生育观念的变化、动因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6.
周毓华  田廷广 《民族学刊》2013,4(4):54-61,117-119
"5.12"汶川地震后,龙溪乡部分羌族居民因地震中生存空间遭受巨大破坏而搬迁至邛崃市南宝山安置区,面对震前与震后迥异生存空间所引起的居民生活的改变,笔者试图以羌民社会生活中饮食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来解释饮食文化背后社会互动因子的改变,揭示羌族异地安置区身为"小传统"社会在现代化、工业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如何去适应社会改变,同时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