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原创性体系建构相当艰巨而烦难,有很长的路要走。其立足点当建立在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接受美学互补的基础上。朱良志的"审美意象体系构架",可视为就此展开思考的先导。从此构架出发,有三个问题值得探讨:1)"生生"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出发点,探讨生生之艺的接受观念,有两条线索,一为中国古代的阐释传统,一为中国古代的文本理论,两个传统在中国古代言—象—意的接受理论中得到了精湛的描摹和呈现。2)作为重要的西方美学体系,接受美学、阐释学与中国古文论颇有相通契之处:都注重理论体系的动态整体性、都采用一种整体直观的思维方式、都具备鲜明的创生性;在本体论的层面上,两者都以"本真存在"为终极依据。而对接受美学的深层探讨,可以补中国古代接受论之不足,接受美学自身的局限性亦可以在"中国化"的历程中得到补救。3)中国文艺理论原创性体系的建构需紧紧围绕着"意象"这一核心范畴,还原"象的流动与转化"的动态整体图式。其中,各范畴和理论均统照在"创作论"、"本体论"、"接受论"三个范式中,互相又各有理论的纵深,互相之间既相互联系而又存在重叠和交叉。  相似文献   

2.
“社会美”范畴创构六十年之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美是中国现代美学独创的范畴,也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重要贡献,首次出现在蔡仪美学中,至今已有六十年的历史。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初步繁荣之后,这个范畴逐渐被冷落,甚至被遗忘。社会美理论的确存在许多有待澄清的问题,但其生活指向和现实关注却显示出中国美学的基本特色,当今文论界所推崇的西方审美化理论,完全可以纳入社会美的框架之中。社会美有古代和现代两种历史形态,当前的审美化理论不过以一种后现代的方式强化了社会美的古代特点,实际上是向古代美学的倒退。从美善混同的功利性转变为美真结合的认知性,从漂亮炫目的形式美转变为生活原生态的现象化,这是社会美范畴走出困境的关键;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也将切实地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美学范畴的逻辑发展周然毅与西方古代美学的重视概念、判断、推理和范畴的演绎运动不同,中国古代美学更重视直觉和感悟。严格地说,中国古代美学并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美学范畴,只是到了近代,自王国维将优美、壮美、喜剧、悲剧作为美学的基本范畴明确提出之后,人们...  相似文献   

4.
黄金鹏 《天府新论》1994,(5):61-64,90
圆:中国古代文论的审美范畴黄金鹏中国古代作家、文论家常以圆论文。然而,除钱钟书《谈艺录》点出这一现象外,从理论上探讨圆的文章尚不多见。笔者以为,圆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审美范畴。一以国论文贯穿整个古代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典籍最早出现圆的是《诗经·商颂·...  相似文献   

5.
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美学体系的完成,相对西方美学来说,有独特的建构体系的方式。西方美学是建理论立范畴,而中国美学则是建范畴立理论。建理论立范畴,意谓着美学体系依靠理论的煌煌阐述才得以完成,而范畴只是理论的标签。建范畴立理论,则意谓着美学体系仅需范畴的勾勒就足以完成,范畴是理论的筋骨。所以,西方美学是理论的体系;而中国美学则是范畴的体系。因此,我们不能仅以西方美学为参照系来评价中国美学,并进而断定中国美学没有系统性。我们之所以认为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是因为。一,中国美学范畴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特  相似文献   

6.
美学范畴的系统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学范畴论不仅仅是对个别范畴的考察,整理以及阐明其含义,而且还要将它们系统化,形成一个范畴体系。个别美学范畴只有处在美学范畴系统中才有可能规定并展现自己的内容。因此,美学范畴论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美学范畴系统。 一、美学范畴系统化问题的历史追溯 范畴的系统化发端于古希腊哲学。在欧洲哲学传统中,范畴来自古希腊柏拉图对普遍性概念的考察。柏拉图在《智者》中提出的“最普遍的种”这一概念,在本体论上就是理型,是界说和评价事物的标准,其含义与范畴相同。后由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从语言,逻辑和形而上学的综合分析中,把柏拉图“最普遍的种”这个用语的含义精确地表述为“范畴”。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范畴就是事物的一般属性,因此,范畴就是假设—对象的存在。亚里士多德把存在分为十类,即  相似文献   

7.
李知 《船山学刊》2007,(4):97-100
"味"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独特的范畴.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出发,结合中国哲学思想和礼乐制度考察味论的起源.以历史为线,勾画"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涵的延展,注意到"味"与其他概念范畴的联系.在"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语境中,是对古代诗性理论传统的重新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趣”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它作为一个美学要求历经漫长的演进过程,逐渐从生活深入到艺术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从事艺术活动的重要审美原则“。趣”既是艺术创作追求的美学境界,也是审美鉴赏追求的重要内容。以“趣”为母体,不断地延伸扩大,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的审美范畴家族。  相似文献   

9.
韵:中国美学和文艺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韵是中国美学和文艺学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中国古代的乐论、画论、诗论、书(法)论以及关于人体审美的记述中,以韵为中心的概念如气韵、风韵、神韵、情韵、韵度等随处可见。然而,韵这一基本范畴在现代研究者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更面临着被其它范畴兼并和吞噬的危险。我们不能同意某些论者提出的把“意境”作为中国诗歌中最基本的美学范畴,而把“境界说”、“神韵说”、“趣味说”等包容在内的主张;也不同意某位著名文艺理论家称“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是一种以‘意境’为中心的理论”的更为简单化的表述。如果按照这种简单化的理解,真地实行起某些论者的“兼并政策”,则势必把具有鲜活风貌和丰富多彩内容的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学弄得单一、枯燥而面目全非(同时,我们也对醉心于“哲学建筑术”,热衷于构建庞大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学理角度看,古代文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具有理论系统性、范畴规范性、论证方式逻辑性及表述语言明晰性等特点.而古代文论的基本特点是:大量资料以零散的形态存在;众多范畴以形象性比喻为主;理论深刻而常以诗化语言和描述性方式表达;文论家常用文学性文体展开理论建构.但从宏观角度和更深的层次看,古代文论仍具备独立学科之科学性特点.理由有四:一是古代文论在零散资料的背后潜存着系统的理论体系;二是文论家运用着大量内涵明晰的规范化范畴;三是文论史上不乏运用抽象思辨展开逻辑论证的著述;四是古代文论中有大量运用理论化语言和论证性文体展开理论建构的文献.上述四方面赋予了古代文论独立学科的科学性质,而形成这些科学性质的深层原因在经学.  相似文献   

11.
绝对是一个"灰箱",值得深入研究;绝对在性质与内涵上与相对关联对称,其基本点可以从后者推出;绝对具有双向的功能,一方面它是哲学的对象,另方面它又是认识的目标;"绝对化"是人类的大敌,能否有效地防范和克服此种顽症,关系到人类的前途.  相似文献   

12.
论无形资产范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无形资产范畴研究中存在三个问题:无形资产概念描述极不统一,对无形资产本质特征的概括不够准确,无形资产范围过窄。其实,无形资产是为特定利益主体所独有、无实物形态、使用价值确定、价值易变的经济资源。按照这一定义及其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来界定无形资产范围,可按性质将无形资产概括为五类:智力成果及其应用类、特种权利类、组织关系类、信誉类以及其他类。经济学意义上的无形资产与会计学意义上的无形资产可用可否辨认、可否计量、使用年限、要否记账、价值摊销、净值特征等标准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情景交融只是其最表层的元质构成和表现."意境"的深层内蕴是其中国式的形而上情感体验,它直接传达了道家哲学关于自然实在化生万物的直觉抽象的世界观.中国古代杰出的山水诗画的意境之美弥漫着一种苍茫的宇宙感,充分表现了这种形而上的抽象情感意味.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伦理学乃至哲学中,实践都是一个边界清晰的范畴.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实践是指因我们的行动而成的事物,进一步地,又可将其分成以外在的善为目标的行动,以灵魂的善为目的的行动,只有后者才可以称为实践.与实践活动相对应的是实践理性,以区别于创制理性和理论理性.在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中德性与幸福是统一的.康德把质料哲学按所研究的对象及其所服从的规律分成两种:关于自然规律的学问称为物理学,关于自由规律的学问称为伦理学.于是,康德便把实践严格限制在主体可以依照先天实践法则、靠着实践理性而必然行动的范围内,因实践行动是自明、自主、自觉的,因而是必须担负责任的行动.  相似文献   

15.
平衡与失衡是矛盾双方的量的比例关系。平衡是维持事物稳定存在和持续发展的对立面之间的量的比例,平衡法是矛盾分析法的补充。正确理解平衡范畴的科学内涵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6.
刍论劳动范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动是人类通过改变外在于劳动主体的客观条件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享受等多层次消费需要的有目的的体力和脑力活动。劳动既是一个永恒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虽然劳动伴随人类而永存,但劳动的内容、方式会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发生变化。正确认识劳动范畴,对更新劳动观念,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论和劳动价值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魏红  朱军 《新疆社会科学》2012,(5):142-146,152
范围是语言中重要的语义范畴,但国内外语言学界对范围范畴的研究尚缺系统性。范围范畴应是一个原型范畴,是以空间范围为典型成员,涵盖了时间、数量、事物、事件等成员的一个认知网络系统;范围范畴包括概念、特征、句法功能、表现形式、范围标记、范围构式、语义功能以及范围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试论文艺效果的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中州学刊》2001,(5):93-98
文艺的效果问题,从古到今都是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创作流程中三元素(作家、作品、接受者)入手,对文艺效果的范畴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作家入手将文艺的效果具体划分为可预期效果和不可预期效果;从作品入手将文艺效果具体划分为表层效果和深隐效果、固定效果与随机效果、个体效果与群体效果;从接受人入手又将文艺效果具体划分为积极效果与消极效果、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常规效果与特定效果等.对文艺效果范畴的梳理,有利于减少对效果判断的盲目性,并对建立"文艺管理学"起到打基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基本权利范畴论纲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本文论证经济法的基本权利范畴.引言首先提出问题,设计研究计划.本论分别探讨国民经济领域中的发展权、分配权、安全权的背景与基础,含义和特征,主体、内容和客体,实施和实现.结语概括本项研究的结论,即以发展权为核心,将三种权利合为一体.意在为经济法建立相互协调的权利体系,并使经济法学形成以三种权利为基础的范畴群.这样,有助于确立作为新兴法律部门的经济法的现实基础,也有助于建立作为新兴法学学科的经济法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政治理论的范畴是以客观的、外在的、感性实在的政治生活作为自己的原形和被反映物的。感性实在的政治生活是有规则、有联系的动态系统 ,因此 ,真实反映这一系统的政治理论范畴也是构成体系的。而且 ,只有当政治科学的范畴真正体系化了 ,政治科学才能充分显示出科学性。构筑政治理论范畴体系的基本原则构筑一个完整的政治理论范畴体系 ,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要件。一是范畴体系的构成原则 ,即依据什么规则来将为数众多的政治科学范畴排列起来 ;二是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 ,即要选择一个范畴作为整个体系的起始概念。要确定这两个要件 ,必须选择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