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人本质问题自其产生之日起便被认为是一个悬而未决的法哲学问题。适值我国民法典草拟之际,为了更好地制定民法典中有关法人制度的部分,有必要对法人的本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以便能更好地为我国法人制度的制定设定一个良好的基点。文章将从“法人拟制说”的角度阐明该问题,并且从“法人拟制说”的渊源流变,“法人拟制说”的理论优势以及“法人拟制说”与“法人实在说”的比较分析等方面,浅论法人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2.
《呼啸山庄》的主题是多层次的,诸如“善与恶(爱与恨)的冲突”说、“邪恶”与“报应”说或“罪与罚”说等。本文认为《呼啸山庄》在吸纳哥特式小说的主题传统的同时也成功地超越了它,于是也就有了“阶段斗争”说和“风景宁静因素”说等主题的再阐释。艾米莉是一个高明的继承者也是一个大胆的革新者,她为那些瞻前顾后不知所措的作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范式,正因此《呼啸山庄》才得以不朽。  相似文献   

3.
以"心"为美——中国古代美学的表现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心”为美,是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当然状态的价值界定。这种表现主义的美学观念,存在于中国古代美学的“比兴”说、“神韵”说、“意味”说中。它认为,自然美的本质在人格化、心灵化,人物美的本质在心灵精神,艺术美的本质在心灵意蕴的表现。这种美本质观,渊源于古代宗法社会“内重外轻”的向心文化。  相似文献   

4.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几点思考左林瑞十多年来,有关“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开展得非常热烈,大家从不同的视角对“教育本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就其主要论点而言,有“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种局性说”、“特殊实践说”等等.从“教育本质”的讨论出...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的主题是20世纪的红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索隐派提出“清康熙朝政治小说”,新红学派提出“自叙传说”到1949年后又提出“爱情主题说”、“政治历史主题说”、“家族衰亡史说”、“反封建主义说”、“歌颂女儿才华说”等,共有30多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对《红楼梦》的主题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  相似文献   

6.
为了向“思想贫乏”时代的人们提供一个精神的家园 ,海德格尔走了一条由“存在”到“道说”的哲思之路 ;“道说”———本质的语言就是存在之家 ,体现了海德格尔语言观的最大特色 ,即从存在论和世界观的角度揭示语言与存在的本质联系 ,重新奠定人与存在、人与自然新关系的基础 ;正确面对和接受现代科技文明的挑战 ,改变“无家可归”的命运 ,人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诗意地栖居” ,就是在“倾听”自然这个“神圣者”的“道说”中通达存在之真理 ,进入精神之家园。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主题悬而未解、“多元”并陈久矣。似需要超越“多元”而跃升至新的“一元”综合中去认识其主题。因不论其“农民起义”说,还是“市民意识”说,乃至“忠孝节义”说、“忠奸”说、“诲盗”说等等,无不是封建农业文化这个“大文章”之下其题中应有之义,都是在表现对大农业文化体系下的“泛农民”思想意识与生活趣味的津津乐道和崇尚歌颂。这种主题定位将有效地解决那种传统的“多元”主题并陈所不能揭示出的《水浒传》主题的真正意旨与创作趣味问题。  相似文献   

8.
“斯芬克司之谜”的核心是“人是什么”的问题,即人的本质问题。要正确界定人的本质,首先要走出西方人学的误区。其次要走进马克思,深耕文本,充分挖掘马克思的思想,尤其要重点研究“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的思想。再次要澄清学术界对马克思的三个命题的误读。究竟如何界定人的本质,诸多学者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出现了社会本质说、双重本质说、三重本质说、四层结构本质说、社会性实践本质说、整体本质说等不同观点。人的本质既没有先验的预设,也没有最终的完成,而是总在途中。人的本质可以界定为:人基于某种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历史生成物,即为我的、自觉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生成物,这就是“历史生成本质说”。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坚持“表象——概念——表象”的公式,认为只有抽象思维,而否定形象思维的存在;有的同志则认为“形象思维本身就能思维出主题和典型形象”,就能达到“本质认识”,夸大了形象思维的作用,以致否定了抽象思维的存在;有的同志说“科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教育本质”的若干思考左林瑞十多年来,有关”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开展得非常热烈,大家从不同的视角对”教育本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就其主要论点而言,有“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种属性说”、”特殊实践说”等等。从”教育本质”的讨论出发,...  相似文献   

11.
美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有两个难题:一个是美丑本质,一个则是美丑感本质。这两个难题又象孪生姐妹,组合成一个“哥德巴赫猜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儒人痴士苦苦求索,至今未得正果。没有人真正彻底说清楚,也没有人相信别人已经彻底说清楚。所以,形形色色的美学专著层出不穷。美学“热”也好,“冷”也好,总有人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一般而言,美学界探索美丑本质问题的专著多,而探索美丑感本质问题的专著却罕见。原因大概是美丑本质好入手些,什么主观性、客观性、物质性、意识性、主客观统一之类,泛泛而谈,几十万言的大著  相似文献   

12.
陆象山心学感悟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多角度地分析了象山心学的生态环境,揭示特定时空象山心学产生的必然规律;从“人心(性)本质说”、“人心同一说”、“人心蒙蔽说”、“人心自救说”、“人心开发说”五个层面论述了象山心学的基本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评说了象山心学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所投射的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长恨歌》是唐诗中的精品,古代叙事诗中的杰作,与《琵琶行》堪称为诗人白居易之“双璧”。《长恨歌》的主旨何在?历来众说纷纭,大概有“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等。我持“怨恨说”,认为这首著名诗歌的主题就是歌“长恨”,对人间美丽的爱情无法实现而表示深深的怅恨,这才是全诗主题的实旨所归,堂奥所在。  相似文献   

14.
麦克卢汉是20世纪媒介理论大师,海德格尔后期对技术的论述一直被学界作为经典来引用。麦克卢汉曾多次谈论和解读海德格尔,其中一个主题是如何认识媒介与技术的本质。从格式塔心理学借来“形象”和“背景”两个概念,麦克卢汉将它们分别对应于其媒介理论中的“视觉空间”和“听觉空间”,他强调,视觉的功能乃是从“背景”中分离出“形象”。海德格尔将“现代技术”的本质作为“构架”,所谓“构架”即是“解蔽”,而“解蔽”无非是说有某物展露其自身。在展露这一意义上,麦克卢汉认为,海德格尔的“现代技术”无论作为“构架”抑或“解蔽”,其本质都是“形象”或“形象化”。以此认识为基础,麦克卢汉和海德格尔分别展开了他们对于媒介和现代技术之本质的分析和论衡。  相似文献   

15.
戏剧本质论主要体现在关于戏剧结构、戏剧性、戏剧表演体系等具体论述中。该文对戏剧结构学说中的“综合艺术说”、“三位一体说”、“三个圆圈说”等主要观点,戏剧性学说中的“动作说”、“冲突说”、“激变说”、“情境说”、“对话说”、“仪式说”等诸种解释,以及表演体系说中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梅兰芳体系等世界三大表演体系进行述评,揭示了戏剧理论界对戏剧本质认识的历程、意义及其局限,指出中国民族戏剧体制对理解戏剧本质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对象化,这是我国美学界当前十分流行的新概念。最早提出这个新概念的是李泽厚同志,他在一九五六年的文章中谈到自然美时说:“自然对象只有成为‘人化的自然’,只有在自然对象上‘客观地揭开了人的本质的丰富性’的时候,它才成为美。所以,高山大河等自然现象本身,并不如旧唯物主义所形而上学地认为的那样,有所谓美的客观存在。自然本身并不是美,美的自然是社会化的结果,也就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结果。自然的社会性是自然美的根源。”李的这段话可谓大胆而雄辩。所谓大胆,是说他把一切主张自然美在自然本身的观点一律斥为“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断然宣称“自然本身并不是美”;所谓“雄辩”,是说他机敏地援引当时还为读者所不甚了解的马克思青年时代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  相似文献   

17.
“本质真实论”在我国新闻界流行了数十年之久。近年来,新闻界对这个观点提出了许多不同意见。基于下面三个理由,我们倾向否定“本质真实论”。 第一,本质只有揭示之别,而无虚假之分。我们常说“假相”,而没有人说“假本质”。因此“本质真实论”本身提法不妥。  相似文献   

18.
德育本质是德育理论研究的首要问题,对德育本质研究进行适时的反思,既有利于德育本质理论的建构与发展,又有利于德育活动有效性的提高。目前,我国主要存在“转化与培养论”、“超越论”、“理性与自由论”、“沟通与交往论”、“建构与整合论”、“生活方式论”等六大德育本质观,德育本质研究呈现研究主题的“回归”与研究范畴的“泛化”、研究维度的多元与研究路径的多样、本质观的趋同与对方法论的自觉关注等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费希特的全部哲学可以归结为人的自由之学 ,自由是其哲学主题。在论述人的自由本质时 ,他进一步把行动视为自由得以实现的关键 ,认自由从本质上可以说就在于行动。于是 ,强调行动便成为费希特哲学最鲜明的特色。费希特的通俗性讲演体现了他对于自由和行动的偏爱 ,他的“知识学”同样体现了他崇尚自由和行动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文学区别于哲学社会科学,其特殊本质应该是什么呢?别林斯基认为是形象。他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我国“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理论,受此影响,也一直把形象性视为文学的特殊本质。近年来人们发现,文学作品里有形象,科学著作里有时也有形象。于是,一些论者又主张用情感性来概括文学的特殊本质。在我们看来,上述两种意见都不无偏颇之处。文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相区别,既在于情感,也在于形象。准确地说,文学作为艺术的特殊本质,应该是情感性和形象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