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论爱     
谁给我的利益较少 ,谁与我必较远 ,我对谁的爱必较少 ,我必较少地为了谁谋利益 ;谁给我的利益较多 ,谁与我必较近 ,我对谁的爱必较多 ,我必较多地为了谁谋利益。于是 ,说到底 ,我对我自己的爱必最多 ,我为了我自己谋利益必最多 :自爱必多于爱人、为己必多于为人。要言之 ,每个人必定恒久为自己 ,而只能偶尔为他人 :恒久者 ,多数之谓也 ,超过一半之谓也 ;偶尔者 ,少数之谓也 ,不及一半之谓也  相似文献   

2.
现今的世界上,有许多人由于内战、贫困与饥饿、环境破坏等威胁,迫使他们的生命及尊严处于危险状态,也有大批人仍然饱受着人权侵害、种族歧视的痛苦。为和平、人权、人道的奋斗,绝不是低层爬到高山的顶峰就可以达到终点那样。重要的是要创建一股一代接一代、谁也阻挡不了的滔滔洪流,并日积月累地把它发展和扩大。这就是我们为了建设一个和平未来的不断挑战。  相似文献   

3.
现今的世界上,有许多人由于内战、贫困与饥饿、环境破坏等威胁,迫使他们的生命及尊严处于危险状态,也有大批人仍然饱受着人权侵害、种族歧视的痛苦。为和平、人权、人道的奋斗,绝不是低层爬到高山的顶峰就可以达到终点那样。重要的是要创建一股一代接一代、谁也阻挡不了的滔滔洪流,并日积月累地把它发展和扩大。这就是我们为了建设一个和平未来的不断挑战。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代末期批判了马寅初同志的“经济综合平衡论”的思想以来,理论上的宣传,往往只是片面地强调事物发展不平衡的绝对性,而不注意相对平衡在事物发展中的意义,仿佛谁要一提平衡,或者主张党内、人民内部的团结和平,谁就是在宣扬“平衡论”,谁就是在  相似文献   

5.
(一)维持和平与防制战争全世界各国人民谁不希望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之中呢?如果每个国家都能将其人力物力财力用之于建设,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促进人类的发展,那该是多么美好呢?!令人叹息的是:国际社会中往往有一些争端得不到和平的解决而动用干戈;而帝国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又经常用战争进行掠夺和侵略。当代人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八千万人丧生沙场;从第二次大战结束到现在,又陆续爆发局部性的战争约三百场,牺牲  相似文献   

6.
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与现代国际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迄今为止已采取了36项维持和平行动。作为一种与法律相关的政治外交行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对现代国际法无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对联合固维持和平行动与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集体安全制度、战争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几点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7.
1991年,一间名为和平药店的民营药店在南宁和平商场开张时,谁都想不到10多年后,这间不起眼的药店发展成为广西著名的民营医药连锁经营店。南宁和平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爱民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断重复着这样一句话:“在市场经济大潮里,什么商品打折都可以理解,但经营者的诚信质量不能打折。”基于她的这种经营理念,才使“和平药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路凯歌。  相似文献   

8.
欧洲一体化从纯粹的理论构想,到如今的实践运作,都根源于共同的文化理念和思想认同.康德的“永久和平论”,通过先验式的逻辑推理对国家联合的可能性进行了构建,对欧洲联合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其坚实的思想基础.建筑在纯粹理性基础上的“永久和平理论”,通过一体化建设者们的扬弃,无疑是欧洲一体化非常重要的思想渊源和理念先导.重新梳理康德的自由国家联盟理论,对解读处于困境中的欧洲一体化的未来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二战"结束后,斯大林从维护世界和平与苏联安全利益的愿望出发,根据战后不同时期的国际形势提出了一系列维护和巩固战后国际安全的战略思想.就其根本目标来看,这种安全战略旨在保证苏联的国际安全环境在尽可能长的时期内不被破坏;就其实质和措施来看,这种安全战略防守多于进攻,巩固既得利益多于争夺新的势力范围.在两制国家间关系上,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友好合作到冷战共处的转变;在维护国际安全问题上,则由最初寄希望于集体安全保障转变为依靠建立自己的集团组织;在欧洲格局的安排上,斯大林突出了建立苏联"安全带"的想法;在原子弹与世界和平问题上,他认为只有打破美国的核垄断才能保障世界和平与安全.斯大林对战后国际安全的分析是冷静而清醒的,他为维护苏联安全所采取的许多步骤和措施也是正确或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斯大林也损害了别国的利益,打破美国核垄断的努力在客观上也加剧了核军备竞赛.  相似文献   

10.
当前,对池田大作和平思想、文化思想的研究已较为成熟,但从“和平文化”视角切入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池田大作十分重视构筑“软”的和平文化对于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其文化思想也具有明显的“和平主义”特质。1983年以来,每年发表的“SGI”纪念日和平倡言集中体现了池田大作的和平文化观,其中2000年以来的和平倡言又有一些新的特点。通过梳理这些和平倡言可知,池田大作所着力构筑的和平文化实际上是以“SGI”运动为现实基础,以人民和NGO为主体,以对话为基本路径,这为构筑和平共生、每个人都有尊严的21世纪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当代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解读中国和平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平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的又一伟大创新,是中国在新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平发展的理论内涵是:和平是关键,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是: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和终极目标,发展是物质保障。和平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战争与和平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不可愈合的创伤,更加强了人类对和平的向往和探索。西方就从理论和实践上以不同形式展开了对和平的探索,如开展体育竞赛、建立国际政府、建立国际法以及建立和平学和发展和平运动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的和平进程。探索这一问题对当今和平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明媚 《今日南国》2010,(14):30-33
一个头顶着哈佛大学院士光环的中国人; 一个致力于世界和平的国际知名人士; 这样一位成功人士,在大家看来,他应该出门宝马奔驰,住着豪华别墅,可谁又料想,他只开着普通的车子,蜗居在一问只有60平米的公寓里。然而也正是他,拿出自己90%以上的收入回馈社会。他,林健忠博士,会有一段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呢?  相似文献   

14.
谁是谁的玩偶意大利,维亚雷吉欧狂欢节游行上的恶搞,美国总统布什右手顶着手拿联合国旗的前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左手手持导弹。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以及人类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和平与冲突已涉及全体人类的利益和命运。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学研究正迅速兴起。然而,西方和平学研究者更多地从政治、外交诸方面阐述其原则,没有将发展问题引发的冲突纳入和平学研究的视野。文章在研究发展与和平的关系的同时,结合中国和平发展的路径选择,主张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学。  相似文献   

16.
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作为时代主题的“和平与发展”,是我们对一切重大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关节点。作为时代主题的“和平与发展”有三重规定:“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人类直接追求的目标和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的事实;“和平与发展”是一个特定的实现过程。这三重规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正确、全面地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三重规定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澄清目前学术界在有关时代问题研究中所存在的种种模糊的或不准确的认识,科学认识社会主义中国“和平崛起”的社会发展战略,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国家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时代中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和平学,又称和平研究.是近年来有很大发展并日益受到国际学术界重视的一门新分支学科。顾名思义。和平学研究的是化解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内容既有理论层面的宏观探讨,又有对典型个案的具体分析,因而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尤其是在国际范围内冷战终结、局部冲突加剧、不同文明问碰撞更趋激烈的今天,对和平问题进行研究就更显出其时代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8.
竞争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之一。它是支配人的行为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过程,是社会生存竞争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在现代生活中,谁的竞争意识强,谁就能占据发展的优势,获得成功和进步。因此,现代人从孩提时代就在寻找培养竞争意识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以便在学业上、职业选择上、事业发展中获得成功。人们发现:在战争年代,投入战争是培养竞争观念的最佳手段。在和平年代,最好手段莫过于参加竞技运动和体育比赛。因为,比赛中鲜明的褒优贬劣、优胜劣汰,竞争主体经常更迭,名次、优胜经常易主,使参与者始终有获取成功的现实可能性,促使人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由此显现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精神又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存在着多种经济形态,有国家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联合所有制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马克思、恩格斯有过的以和平手段来变革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一种设想。列宁在俄国夺取政权后,曾将这种设想进行过实践,但未能如愿,主要是由于俄国资产阶级拒不接受,促使苏维埃政权不  相似文献   

20.
世界和平问题是每一个关注国际政治的作者都要涉及的问题。追溯和平问题的源与流 ,康德和威尔逊是两位典型代表。本文拟从人性论、战争观、实现永久和平的方式、现实性程度等多个角度出发 ,对二者的“和平观”进行比较 ,从而对二者的思想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更加认清把一国政制与和平与否关联起来的观点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