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佛山图书馆面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政策。佛山图书馆在联合图书馆"佛山模式"的确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佛山图书馆品牌等的创立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创新。论述了佛山图书馆在新馆业务建设中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和能力拓展的社会需求;分析、提出了佛山图书馆新馆业务拓展的方向举措。  相似文献   

2.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兴办的事业单位,具有社会公益与福利性质。参考英、美国家公共图书馆的实施政策,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历史、性质、价值取向看,目前我国许多公共图书馆实行有偿服务是不妥的.有偿服务可能在短期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会给图书馆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产生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真正以社会效益为重,无条件向社会公众开放,围绕社会公众的需求,更新与完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设施与手段,挖掘自身的潜力,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继而实现全民共享图书馆文献与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3.
从广州大学图书馆近年来的实践看,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只有将建设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与当地公共图书馆、党政各级部门和学校的相关学院及研究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互惠互利,共同打造地方特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并积极参与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方文献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4.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实现建设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纽带作用。读者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馆如果失去了服务人群,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因此,扩大区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人群,使更多的公民走进图书馆,共享阅读带来的益处,是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目的。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角度谈新时期区县级公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工作的前提、必要性、目的及其个性化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理念、新做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从广州大学图书馆近年来的实践看,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只有将建设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与当地公共图书馆、党政各级部门和学校的相关学院及研究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互惠互利,共同打造地方特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并积极参与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方文献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公共图书馆来说,必须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着眼发展,创新理论,实现从传统模式管理向知识管理模式转变。要从八个方面采取措施:制定合适的知识管理战略;确立实施知识管理原则;实施管理内容创新;拓展新的管理职能;适当调整组织结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营造知识共享的图书馆文化。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由原来的一般文献信息服务提升为知识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构建城乡一体化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必要性,提出构建黄石地区城乡一体化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应采取强化统筹规划、坚持多级投入,实行集中管理、启动总分馆制建设,尽快推出"一证通"、尝试图书馆联盟、坚持资源共享,推进服务创新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信息共享空间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生事物,给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以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为例,分析了实体层和虚拟层两个层面建设的内容,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创新服务,并就信息共享空间的深层次服务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各级各类图书馆不仅为新中国收集、保存了大量的革命文献,培养了一批图书馆工作者,还积累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办馆道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办馆形式,坚持艰苦奋斗的办馆精神等一系列经验。建国后,延安图书馆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展。新时期,延安图书馆事业要继续发扬延安精神,与时俱进,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构建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服务延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同时要积极推进延安各图书馆之间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并建立红色文献资源数据库和延安地方文献数据库,彰显延安特色。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目的是对读者在利用文献和寻求知识、情报方面提供帮助,它是衡量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标志之一.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但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面临诸多不同.公共图书馆应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坚持为大众服务的宗旨,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样化用户群体的多元性需要.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无障碍是世界图书馆服务的宗旨,人工智能技术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将其应用于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服务之中,有利于人人平等、方便地获取和使用信息。梳理现有相关文献可知,信息无障碍服务是人工智能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信息无障碍服务文献资源、服务空间、辅助设备、服务方式都会走向智能化。实现信息无障碍服务智能化需要加大智能化建设投入,争取立法保护;更新服务理念,营造信息无障碍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手段,开展智能化特色活动,从而驱动公共图书馆不断向智能化方向迈进,进而推动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谚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应当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社会需要,深入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在做好为校内教学、科研服务工作的同时,与公共图书馆一起,积极面向经济建设和社区建设,为社会公众特别是中小企业服务,在推进社会文化建设、服务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面向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文献信息服务,与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实施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3.
学习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是获得学习力的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家庭是促进 儿童早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发展的主体。美国公共图书馆“家庭参与”政策框架以领导力、参与、支持服务为三大元素,这三 元素共同发挥作用,改变了图书馆的文化和环境,确保公共图书馆能够达到并服务家庭,让家庭成为儿童终身学习的伙伴。结 合我国公共图书馆婴幼儿阅读服务现状,提出建议: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构建“图书馆+”跨界融合家庭 教育模式;实施标准化管理,做好图书馆员角色转型与能力升级;规划与创新图书馆空间和服务,满足家庭阅读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4.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资源的传播与共享,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提供了广阔空间.探讨信息导航服务,就是一种积极主动、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浅谈图书馆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只有不断地运动、交流和传播,才有其生存的活力。图书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中介机构,它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图书馆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服务模式,将会促进世界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使人类文化共享并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学习共享空间是校园内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与交互式学习环境。将学习共享空间的理念引入高校图书馆,在电子阅览室构建学习共享空间,不仅可以使电子阅览室在新的服务理念和模式的指引下焕然一新,而且可以使学习共享空间的理念与服务模式真正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服务融为一体,与读者多元、共享的学习、交流、研究行为融为一体,在融合中激发和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共享空间是图书馆服务的一种新模式,自1992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出现以来,广受读者欢迎。今天,信息共享空间已成为欧美大学图书馆的基础环境和最流行的服务模式,它代表着大学图书馆目前发展的新潮流,并将对整个图书馆界新一轮的服务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就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区域图书馆联盟是指一个地区内各图书馆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行业服务联合体。区域图书馆联盟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一是区域内跨系统的图书馆联盟,是一个区域内各级各类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一般是以地区图书馆学会为中心,下辖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和其他文献信息机构;二是区域内系统内的图书馆联盟,是将某个区域内同系统的图书馆集中在一个共建共享体系中,实现该区域内该系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区域图书馆联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重视对其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面向用户需要、满足用户需求是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共享服务的根本导向。在“互联网+”时代,开展针对性、增值性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功能和价值实现的重要体现。“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共享具有多元、服务、共赢的特征,在推动馆藏资源共享的实践中,公共图书馆要借助信息技术建设信息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的统一标准,打造用户一体化体验模式,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助力资源共享建设,以期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诗语  谭李圆 《国际公关》2023,(18):118-120
“十四五”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期公共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长沙市为例,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当前长沙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开放时间安排、馆藏资源建设、个性化服务模式和深化管理改革等角度为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对策,以彰显公共图书馆对公共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价值与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