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harteris-Black在从语言、认知和语用维度阐释隐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批评话语分析和语料库方法进一步从社会、批评和意识形态角度分析隐喻,并提出一种新的隐喻分析模式——批评隐喻分析。隐喻具有意识形态构建功能,批评隐喻分析不仅可以用于分析隐喻,更应该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一种重要补充方法,结合社会历史语境进行意识形态研究。  相似文献   

2.
批评隐喻分析运用批评话语分析和语料库分析方法,从语义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综合分析隐喻。本文采用概念隐喻理论以及批评隐喻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几篇重要演讲为语料,揭示政治人物在概念隐喻类型选择背后隐藏的政治意图与动机,进而更加全面地分析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了解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从而采取正确的态度与行为对待国家与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修辞批评的理论框架重构批评隐喻分析,采取隐喻描写、隐喻解释与隐喻评价的步骤,依托自建的治国理政生态话语的语料库,对绿色化话语、美丽中国话语以及生态文明制度话语中的隐喻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对治国理政生态话语中的隐喻进行分析与评价,可揭示隐喻背后的修辞动机,即国家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与和谐共生的关系,并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相似文献   

4.
认知隐喻理论是隐喻研究的主流范式,它提出概念隐喻并将其表示为"A is B"格式(幕后认知),但语言层面我们也会说"A is B"格式的隐喻(台前认知)。针对这种格式隐喻的认知语用机制,概念隐喻理论和刻意性隐喻理论之间出现分歧,前者认为语言层面的隐喻可以依靠概念层面隐喻的激活便可理解,而后者则认为语言层面的"A is B"型隐喻是一种刻意性隐喻,其理解需要认知主体在线构建相似性。基于语料库,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以"生活是一场旅行"为例,对作为台前和幕后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在起源、识别、加工方式、语用效果等方面存在不同。分析结果有助于厘清概念隐喻理论和刻意性隐喻理论的分歧,也有望对语料库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自建语料库以及Black的批评性隐喻分析理论框架,对《卫报》和《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中2012年和2013年30篇欧洲债务危机报道的3种频率最高的概念隐喻表现模式进行识别、阐释和解读并予以批评性分析,得出财政状况是物体、财政基础是建筑、财政状况是身体的结论.关注概念隐喻的语言层面的分析,同时注重其语篇连贯功能、情感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的探析,探析其强烈的话语倾向,剖析欧美政府的不同立场.  相似文献   

6.
批评隐喻综合运用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库分析、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分析隐喻。奥巴马的演讲特色鲜明,对社会和受众群体产生了强烈影响。通过对其校园演讲中概念隐喻的研究,揭示政治人物在跨文化语境中,概念隐喻类型选择背后潜藏的政治意图与动机,进而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分析语言、意识形态、权势与社会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了解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与美国的对外政策,从而采取正确的态度与行为对待国家与世界的发展,实现语篇对政治的反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框架理论是研究语义、句法结构意义及其参照体系的一种认知理论,对话语意义的构建和解读有较强的阐释力,可以为批评话语分析服务。而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公认的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也存在不足,即忽略了对认知这一要素的阐释。框架理论则能从认知角度弥补这一不足,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布什对伊宣战讲话为例,运用框架理论对语篇进行了批评分析,从认知角度揭示话语对读者和听众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隐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从生态批评语言学的角度,运用例证的方法,对隐喻进行了生态批评分析,表明了隐喻不仅反映人们的生态意识和非生态意识,也帮助人们构建生态意识和非生态意识。不仅如此,隐喻还影响人们的生态行动。并对我国绿色广告语中比较广泛使用的两个隐喻,即"地球是母亲"和"地球是家"进行了生态批评分析,结果发现这两个隐喻不能够有效地帮助构建人们的生态意识,更不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们实施保护地球的生态行动。提出语言研究者不仅要慎用隐喻,而且有责任并有义务设计新的隐喻,以促进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并有效地促进人们实施生态行动。  相似文献   

9.
将意识形态研究从语言层面深入到话语幕后,从认知层面解构或重构话语生产者如何通过操纵话语受众的概念化认知来对其意识形态进行合法化的过程,是认知语言学取向的批评话语分析实践。话语是特定意识形态的产物。作为话语的构成,话语中的概念化表征方式如隐喻、转喻、注意、构式及观察者的主体性处置承载了话语中不平等的社会权力关系而表现出同话语意识形态的连贯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伯克新修辞学思想、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批评话语分析,从语言、认知、语用层面分析政治语篇中隐喻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试图提供一个西方修辞学视角下的隐喻批评性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人们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认知工具。多年来,关于隐喻的认知与功能,学者们各抒己见。本文将对隐喻的语法、篇章及认知功能方面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的说法,反映了对隐喻研究视角上的相异。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对隐喻性质、工作机制和功能的看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对此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指出隐喻的性质在于其动态性,隐喻工作机制的核心是转义,修辞隐喻是词汇层面的;认知隐喻是句子层面,强调隐喻对认知发展的作用;语法隐喻则侧重语篇的构建功能。  相似文献   

13.
修辞隐喻、认知隐喻、语法隐喻的对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修辞隐喻到认知隐喻再到语法隐喻 ,对隐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体。本文从三个层面———隐喻的性质、隐喻的机制、隐喻的功能———对这三种隐喻观各自对于隐喻的认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这三种隐喻观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且展示了隐喻研究的多维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隐喻无处不在,既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又深植于人类的概念系统中。隐喻作为一种概念认知模式,具有系统性,具有隐喻映现。就经济话题来看,其概念隐喻是从语言中显现的,分析概念隐喻可以揭示隐喻语言的普通性和概念隐喻的存在,进而,认识概念隐喻映现又有助于人们理解经济话语,可见其重要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有关隐喻认知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隐喻加工机制与一般言语理解相比是否具有独特性以及隐喻理解伴随的神经生理机制是否有其独特的模式? 对此问题的回答需要对隐喻性质进行区分。常见的熟悉隐喻可进一步区分为词源性隐喻与引发性隐喻,其中词源性隐喻的隐喻义属于词语多个词义中的一个延伸义,而引发性隐喻则是将两个分属于不同概念领域的概念进行非字面的语义联结。词源性隐喻句和引发性隐喻句的理解包含了与一般语义句理解不同的加工内容。相比一般句,词源性隐喻句特异性地激活了与语义竞争相关的左侧颞中回、颞上回以及与加工深度有关的额下回,而引发性隐喻句则在左侧额下回有更多激活。隐喻的内在加工过程和神经机制并不单一,探讨隐喻理解与一般语义理解的异同需要考虑具体的隐喻性质。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也是圣经文学中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常规叙事手段。文章通过探讨圣经文本中单物单喻、单物多喻、单喻多物等多元隐喻模式,对圣经文学,尤其是福音书中耶稣传道时所采用的各类隐喻语言进行分析,揭示对圣经的隐喻性解读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和修辞学意义,更是符合人类思维模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认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隐喻外显功能的语用运作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是表面错配而内隐契合的有益于更有效交际的语言手段和策略;其分类可以理解为一个连续体,(准)固化隐喻和新创隐喻分别位于其两端,挣脱了相似性带来的困扰;隐喻的(外显)功能包括概念易及功能(认知功能)、语言促进功能(包括词汇/意念填充功能、经济功能、语篇(连贯)功能和表述增效(美学)功能)、情感功能、人际调适功能和文化承载功能;分析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可揭示出隐喻外显功能之间趋同一的语用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浅析战争隐喻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己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人类生活中许多的现实也可以通过隐喻得以重新构建。而个人对现实地重建带有一定的倾向性,隐喻提供的角度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是以开放性为特点的。政客们为了满足其特定的目的,会利用隐喻的开放性这一特点来重新建构某一现实,以满足其特定目的。政治家在谈论武器和战争时把隐喻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利用隐喻来重构现实,影响人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隐喻理论与隐喻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理解是话语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隐喻理解理论中的比较观、相互作用观、语用观都未能触及到隐喻理解的实质;而隐喻的认知观则从人类的思维、认知出发,考察了隐喻的产生、运作与理解,从而比较成功地解决了隐喻理解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