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中的非均衡增长与发展经济学中的不平衡增长,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然而,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增长概念却包含以上两个概念的内容,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增长是由其生产力的不平衡性,总供需的不平衡性和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性决定的。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增长与宏观平衡的关系极大。促进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增长,应正确处理好其与宏观平衡的关系,这正是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所在。非均衡增长,宏观平衡与宏观调控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2.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赵鹏一、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宏观调控是国家根据市场运行规律的客观要求,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对经济运行从宏观上加以有效地驾驭,其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两种体制转轨的时期,旧体制虽然被打破,但在许多方面还继续发挥作用;新体制虽然开始建立,但尚未确立主导地位。在新旧两种体制摩擦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制度上的漏洞、脱节,不配套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以致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经济秩序混乱等问题。这些情况迫切要求我们认真总结我国几年来在宏观调控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能力。 一、要把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有机的结合起来 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是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所谓总量平衡,主要是指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在价值量和实物量上的大体平衡;所谓结构协调,主要是指市场商品的供应结构与需求结构的比例基本合理。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实现总量平衡,经济才能稳定发展;但结构是否协调,又是总量能否平衡的基础。宏观调  相似文献   

4.
两个平衡理论将政策目标选定在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同时实现点,将政策搭配限定为支出调整政策和汇率政策,因而有其必然的悖理性与局限性。而将政策目标选定在对内充分就业下有微弱膨胀、对外有适量顺差这一非均衡状态下的最佳区域内,选择政策搭配为财政、金融、生产力政策按不同产业加以调整,即可解决两个传统平衡理论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5.
论宏观价格政策目标的实现陈德君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价格政策是实现宏观调控任务的主要经济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波动的原因十分复杂,有短期突发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国财政研究上有赤字财政方面的理论,具体的理论表现形式有积极平衡理论、缺口平衡理论、赤字适度论和周期平衡论等。西方经济学在这方面也有凯恩斯的补偿性财政理论。两种理论有其相似的一面,如都主张实行不平衡的财政预算,使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搞扩张性财政政策,有些同志夸大两种理论的相似之处,并认为赤字无害论是西方凯恩斯主义补  相似文献   

7.
宏观调控,就是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机制对经济活动在宏观层次上的干预和影响。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是非常重要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本文认为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使之既互相配合又直相制约…  相似文献   

8.
西方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对西方刑事和解理论的探索和借鉴能够促进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发展。平衡理论、叙说理论、恢复正义理论是西方刑事和解制度的主要理论基础。平衡理论和叙说理论不能成为刑事和解制度化的充分理由。恢复正义理论建立在平衡加害人、被害人和社会之间的利益观点之上,是刑事和解制度构建的核心理论。  相似文献   

9.
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培育规范的市场体系对发展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精度较高的经济计量模型定量地讨论吉林省物价宏观调控问题,对物价总水平和投资规模等重要经济指标进行模拟和仿真,以期达到经济发展均衡适度,宏观总量协调平衡、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平衡运动论是布哈林的主要理论——平衡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布哈林在《过渡时期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两部著作中较为集中地阐述了这个理论。平衡运动论是布哈林将自然科学中的平衡理论和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批判结合的产物。它由一大规律、三大范畴和两大概念构成基本轮廓。一大规律是指平衡运动规律。布哈林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运动过程都经历平衡——平衡的破坏——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平衡这样三个阶段。①这三个阶段是循着被黑格尔所揭示  相似文献   

11.
经济平衡分析宏观上主要应用需求与供给的平衡系统。在经济现实中,只有趋于平衡的“趋势,难得实现短暂的平衡。是什么原因导致失衡状态的长期存在呢,而作为平衡杠杆,必有被降此升或此降波升的两种局面,经济失衡是否也一样呢?失衡必然是并轨而动的量的失衡导致的,那么又是什么因素起着限制量的增长的不同步性呢?平衡趋向的平衡杠杆有承受限量i经济发展有没有相对终极限制呢?要解答以上问题首先必须从经济发展的限制来分析。限制因素的一般性与发展中环境造成的现实特殊性,造成增长量的不同步性和局限性。这是失衡的根源和终极局限…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问题的法律思考袁兆春,郑贤君宏观调控,是国家以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关系和宏观经济行为为调整对象,不直接运用行政管理手段,而是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和重大比例关系协调的一种管理手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论完善我国金融宏观分层次调控体系吴光明一、金融宏观分层次调控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考虑(一)分层次调控的理论基础1.金融宏观调控的系统性。中央银行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的客体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专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又下辖若干...  相似文献   

14.
宏观调控的理论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是典型的中国化术语.对于宏观调控的理解目前基本停留在传统教科书的水平,由此造成宏观调控认识中的种种误区.本文将宏观调控定义为:宏观调控是中央政府采取的一种非常规的国民经济管理活动.在经济异常波动频发的中国,具有独特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宏观调控在政府的整个经济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独立于一般宏观经济政策.从本质上看,宏观调控是政府微观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职能的结合体;在宏观调控体系中存在着两大政策手段体系,适应于不同的微观基础和市场机制,形成了内生性宏观调控体系和外生性宏观调控体系.前者接近于成熟市场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后者则是典型的"宏观目标、微观手段".  相似文献   

15.
比例平衡,是经济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宏观平衡和微观平衡。但是,以往我们讲平衡,总是指宏观经济的比例平衡,对微观经济比例的平衡不够重视。要取得好的经济效果,只有单方面的平衡是不够的,必须重视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平衡。  相似文献   

16.
从宪政的角度来看,各种意识形态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中都各有自己的地位和功能.中国的崛起需要一个健康的、多元的、平衡的思想局面.我们需要一种宏观的叙事能力和框架,开拓一种宏观的视野,把各种意识形态置于这种宏观的、整合性的宪政制度中.本文以超越左右思想意识形态为例,分析和比较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目前正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与我国政治体制相适应的"统筹兼顾"模式.第二种模式是通过分别代表"左""右"利益群体的政党轮流执政来达到超越左右,平衡各方利益的目的.第三种是在政策制定和选择过程中多方咨询、兼容并蓄各种思想库成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一、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是档案机构改革的重点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国家档案局为新时期的档案工作适时地提出了“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的工作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许多地方、许多系统实行了局、馆合一的作法。即由过去的档案局抓管理为主和档案馆管理档案为主合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各有侧重。这样一来,人员减少了,机构精干了,运作灵活了。但是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抓实体工作多,抓全盘宏观调控少。许多同志认为抓管理是软任务,管好本馆的档案是硬任务。笔者认为:抓好本馆的档案业务工作固然十分重要,但并不意味可以放松宏观调…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国家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驶人协调发展的快车道,这一方面促进了巨大的物质涌流,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深刻的精神骚动。由经济形态变革所引发的意识形态变革,历来都有向善和向恶两种取向的情况,因此国家必须注重对精神领域的宏观调控,从而强化社会的精神进步,以确保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反作用的充分发挥,促进经济的更加繁荣。本文试图就国家对精神领域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基点选择、基本途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一、国家对精神领域宏观调…  相似文献   

19.
经过1993年底至1996年3年多的宏观调控,我国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既保持了经济的较快增长,又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1997年我国经济、财政、金融、内贸外贸运行平衡,经济保持了在低通胀下的适度快速增长,这是近几年宏观调控良好效果直接影响的结果。但是,在当前经济生活中,在总供求趋于基本平衡的同时,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就业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转变,重复建设仍然存在,确保物价稳定的基础还十分脆弱,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步履维艰,等等。也就是说,处于新旧两种…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与传统宏观经济学不同的划分短期和长期的标准,以及不同于短期宏观调控的长期宏观调控概念,认为长期宏观调控目标应当包括长期经济增长目标、长期产业结构优化和协调目标、长期内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目标。针对缩小“两个差距”的目标,探讨了发展经济学中的平衡发展理论和不平衡发展理论,主张将不平衡发展分为“突进式不平衡发展”和“补偿式不平衡发展”,现阶段在我国应实行“补偿式不平衡发展”模式,以实现平衡发展目标。指出我国存在两个“人多地少”,应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划分为“固定性转移”和“流动性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