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通过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比较,阐明自己的自由观即自由是自己规定自己,这主要是通过自由与自我意识、原子的偏斜运动、定在、矛盾等的关系中彰显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普罗米修斯是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表达自身和青年黑格尔派政治吁求的象征,马克思从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说立论论证了主观性的独立性,感性的自我意识在感性自然中的唯一标准,奠定了在疏离化的社会时空中追寻各自自由的个人主观性资质。  相似文献   

3.
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借伊壁鸠鲁原子偏斜的观点,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诉求与渴望,解决了自由何以可能的问题。深入挖掘《博士论文》中的丰富内涵,可以发现自我意识是自由的表征,偶然性是自由的体现,定在是自由的规定,偏斜是自由的形式,只有通过宗教的批判,自我意识的心灵宁静,世界的哲学化与哲学的世界化方可实现自由。解决自由何以可能的问题是实现自由的基础,而实现从个人的精神自由向现实自由的转换则是实现自由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对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考察是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政治向度。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所体现出的人类自由作为理性维度,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马克思通过对伊壁鸠鲁原子论中所体现出的自我意识的个体能动性和自由意志的分析,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政治生活的深刻洞见,也表达了马克思试图通过哲学实践来改变现实世界,彰显了马克思从理想的政治向度走向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在《博士论文》(指马克思在1839-1841年初撰写的博士论文一《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中,对德谟克利特必然性的批判和对伊壁鸠鲁偶然性赞誉过后,马克思通过实在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的理解,颂扬了“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这样,马克思“解决了一个在希腊哲学史上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即揭示出伊壁鸠鲁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表面看来是在论述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实则在这种论述中表达了马克思本人对哲学的一种理解,这是通过自我意识、反思、原子的运动、感性等范畴表现出来的,本文主要厘清了哲学上的反思性思维与科学上的对象性思维的差异,并从中廓清了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的哲学观的核心反思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在《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一文中,马克思在比照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二人时间观异同的过程中建构了“感性时间”理论体系。对于被本质世界排斥的“时间”范畴,德谟克利特将时间归置到与世界不相关的主体自我意识领域;伊壁鸠鲁将时间拉回到现象领域,强调时间是现象的绝对形式。马克思则将时间引向现实人的感性实践领域,强调时间和人的感性都是感性世界自身的反映,时间概念同时具备真实的现实基础和逻辑形式,这不仅克服了德谟克利特把感性时间看作主观假象而导致的怀疑主义,同时也避免了伊壁鸠鲁轻视实证知识而产生的空虚道德主义。感性时间观关涉人的感性生活和人的现实自由,这也折射出马克思哲学相对于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能忽略人的解放这一根本性的维度。人的解放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题,而且也是始终贯彻于马克思整个思想发展历程的重要命题,马克思的博士论文第一次集中地表达了其深刻的哲学思维及其潜在的思想倾向,马克思通过比较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赞扬了伊壁鸠鲁哲学对自我意识原则的贯彻和对宗教的批判,并暗含了马克思本人对自然界客观性的考察,而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命题也从一定意义上表明了哲学的实践性。从这四个层面进行考察,人的解放维度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能忽略人的解放这一根本性的维度。人的解放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题,而且也是始终贯彻于马克思整个思想发展历程的重要命题,马克思的博士论文第一次集中地表达了其深刻的哲学思维及其潜在的思想倾向,马克思通过比较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赞扬了伊壁鸠鲁哲学对自我意识原则的贯彻和对宗教的批判,并暗含了马克思本人对自然界客观性的考察,而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命题也从一定意义上表明了哲学的实践性。从这四个层面进行考察,人的解放维度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借助对于伊壁鸠鲁哲学的分析,展示出其独特的意义论哲学视野,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自我意识概念中。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赋予自我意识概念以不同于黑格尔以及布鲁诺.鲍威尔的双重内涵,进而展示出其独特的意义论内蕴:由绝对否定性意义上的形式所规定的自我意识是自我意识自身的显现方式,由赋形意义上的形式所规定的自我意识决定了作为定在和质料的存在的显现,而现象界或自然的显现方式则决定于作为现象界的绝对形式的时间所规定的感性的自我意识,最后,自我意识间的关系是自由的显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通过对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哲学的对比来阐发自我意识哲学,在阐述过程中,马克思表达了对待“自我意识”哲学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对自我意识哲学所包含的激进主义、理想主义高度赞赏,另一方面对其不能抓住现实表示不满,这构成了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2.
在古罗马哲学长诗 《物性论》 的宇宙里, 偏斜不仅是原子最本质的属性, 也是人类自由意志 在物质结构最深处的理据。 原子在水平方向的自发偏斜打破了垂直下坠的 “自然” 运动和卢克莱修所称的 “命运的法则”。 但偏斜是否直接产生了自由意志, 当代学界对此有争议。 此外, 偏斜的自发性是否必然意 味着偶然性, 偶然性是否必然导致宇宙无法形成秩序, 人类难以拥有自由意志, 也是学者激烈争论的话题。 事实上, 至少在 《物性论》 的体系里, 自发性是对决定论的反叛, 它并非必然引向偶然性, 因为自发地遵 从自然法则是完全可能的, 但自发性可以保护偶然性。 偶然性并非负面因素: 作为创生法则, 它为宇宙的丰 富性负责; 作为人内在的特性, 它实现了个体阐释、 选择和行动的不可预测, 从而确保了自由意志。 卢克莱 修和伊壁鸠鲁哲学关于自由意志的论证在西方古典传统中独树一帜, 也最具自洽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博士论文通过研究伊壁鸠鲁与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的差别,指出自我意识哲学的产生的必然性及其界限,并为以后的哲学开辟道路.哲学的出路就在于扬弃自我意识哲学,依据时代精神提供的本质,通过理论批判推动实现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因此马克思本初的体系原则,既不是黑格尔哲学的原则,也不是黑格尔派哲学的自我意识哲学,而是以自我意识哲学为主导、扬弃吸收上述思想的新的启蒙主义哲学原则.在马克思那里劳动则是自我意识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以英雄主义的姿态站在黑格尔的肩膀之上,通过对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比较研究,剥掉了伊壁鸠鲁原子论形而上学的外衣,向世界宣告了他的伦理激情,彰显了其对自由的渴望,并提出了实现自由哲学的道路,即"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虽然此时马克思的伦理思想还存在重大缺陷,但这为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萌芽、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系。  相似文献   

15.
在其《博士论文》中,马克思从本体论视角判明伊壁鸠鲁与德谟克利特两人在认识论上的分野,目的在于澄明感性与理性并非决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的,二者统一于人之思维结构中。通过分析伊壁鸠鲁原子论中原子自我意识的解构逻辑和存在方式,马克思以自然现象来反观人的认识能力和生存样态,并借此阐释历久弥新的哲学课题:认识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其中所内蕴的启迪对于当下人们认识事物、认识自我、处理此在矛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青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时期的主要文章分析青年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的马克思政治思想主要是追求自由和民主。具体在博士论文中是通过高扬个体的自我意识追求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寻求定在之中的自由;在《莱茵报》时期是通过争取出版自由获得精神自由,追求理性国家和法,反对宗教专制的束缚,反对私人利益对国家和法代表的普遍利益的侵犯。笔者希望通过对文本的分析,理清青年马克思的政治思想的内容、逻辑线索和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哲学一直以来被西方社会视为一种认知理论,由于缺乏价值方面的关怀而在与西方政治哲学进行对话的过程中长期处于失语状态。事实上,马克思的哲学恰恰体现了规范与认知的统一,它作为一种以解放全人类为终极关怀的政治哲学始终内在地包含着以人为核心的主体性维度,这在马克思最初的博士论文中就已经有所展现。尽管早期马克思还没有认识到作为现实的个人的重要性,但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通过对伊壁鸠鲁的原子论进行详细系统的阐述已经充分表达了他认为人民作为主体应当树立自我意识、反思生活、反抗强制、追求独立自由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与对马克思其他经典著作的研究相比,有关他的博士论文的研究是微不足道的,这种情况直到最近几年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当前学术界围绕博士论文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写作博士论文时期的思想倾向;第二,有关博士论文对伊壁鸠鲁哲学和德谟克利特哲学的探讨;第三,博士论文中体现的自我意识哲学;第四,博士论文中的政治学思想;第五,关于宗教批判;第六,博士论文关于人的问题的讨论;第七,博士论文初现的辩证法思想;第八,本体论解读。这些学术成果丰富了有关马克思思想的认知,填补了部分学术空白,但也存在着偏重微观研究、宏观考察欠缺等不足。  相似文献   

19.
青年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超越了青年黑格尔派(鲍威尔等人)的纯粹主观的自我意识和抽象的个体自由,提出自我意识是具体的现实的个人,个体的自由是定在之中的自由,显示了其独特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开端.  相似文献   

20.
1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说过:“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 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74页)这并非过誉之词。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对古希腊原子论所进行的研究就是一例。他在大学毕业时撰写的题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的博士论文在科学、哲学上所具有的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重视。古希腊原子论创始人是留基伯,德谟克利特继承了他的学说,作了相当完整的阐述。此后,伊壁鸠鲁又推进了德谟克利特的理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从古希腊罗马开始,不少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对伊壁鸠鲁采取了一种粗暴的态度。他们将他看成是德谟克利特的剽窃者和败坏者。在中世纪教会和神父那里,伊壁鸠鲁更成了无神论的同义语,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