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月亮神话的文化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亮神话是世界性的古老神话 ,其主导内涵是“生命的繁衍与永恒”。在原始初民的解释中 ,最初月亮曾是丰产感应 ,然后成为拟人化的实体———月亮神 ,进而演化为月亮女神 ,而到了月亮崇拜的最高阶段 ,则成了高洁的圣母。长期以来 ,在民俗文化观念里 ,月亮就是女性的象征。月亮神话的主题演绎表现出女性原则的深刻内涵 ,月亮成了女性特质的“集体表象”。  相似文献   

2.
从研究契诃夫的爱情经历、作品入手,总结出他心目中完美女性应具备的六项特质:年轻美丽,清纯可爱;有知识,有信仰,有智慧;热爱艺术;特立独行;像月亮一样;没有任何瑕疵。从而揭示了他在现实生活中对完美爱情和完美女性求而不得的矛盾心理和苦恼情绪。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对女性世界的体认 ,对乱世人生的感悟 ,都极富别具一格的女性色彩 ,她的小说中也相应凝聚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月亮的意象及家庭婚姻两方面 ,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心理意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月亮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极为常见,且尤以女性诗,特别是在闺怨诗和思妇诗中出现次数最为频繁。月 亮虽然只是自然界中纯客观的物象,但它却是华夏“人化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离愁别恨为主题且具有柔婉 风格的诗歌中,月亮体现出明显的女性化特征;并在规定的语境中,展示出了女性特有的轻柔祥和的气质,细腻委婉 的情绪。本文作者从女性诗中有关月亮情境融合的意境来论述月亮意象女性化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在中西文化中,人类都怀着一种普遍的月亮情结。虽然月亮只是自然界中的纯客观的物象,但它却逐渐成为了人类人化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古代母系社会知识的缺乏,古人发现月亮和女性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对女性和月亮产生了最原始的崇拜,并且不约而同地认为月亮是女性象征。文章通过对一些典型文化现象的分析,试图找出女性化月亮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在劳伦斯的作品里,月亮的意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月亮是美好的大自然代表;是美丽、高贵的女性象征,能很好地表现出劳伦斯式的主题--性爱主题;最重要的,它是女权主义胜利的象征.从他的几部作品来探索月亮的意象以及其所反映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劳伦斯的作品里,月亮的意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月亮是美好的大自然代表;是美丽、高贵的女性象征,能很好地表现出劳伦斯式的主题——性爱主题;最重要的,它是女权主义胜利的象征。从他的几部作品来探索月亮的意象以及其所反映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在中西文化中,人类都怀着一种普遍的“月亮情结”。虽然月亮只是自然界中的纯客观的物象,但它却逐渐成为了人类“人化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古代母系社会知识的缺乏,古人发现月亮和女性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对女性和月亮产生了最原始的崇拜,并且不约而同地认为月亮是女性象征。文章通过对一些典型文化现象的分析,试图找出女性化月亮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作为同样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雪莱的诗歌中都出现了很多月亮意象,表现了“美丽、和谐、宁静”等文化内涵,但由于不同民族的审美心理,他们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又表现出不同的意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月亮意象是中国古代离别诗中常见的典型意象 ,月亮意象积淀了独特而丰富的社会心理 :月亮意象柔和温馨的审美特征与离人的感情需求相一致 ;月亮意象的惟一性、共享性使离人产生超越空间的玄妙之感 ,从而获得感情慰藉 ;月亮意象是离人期待团聚的寄托与象征。探究古代离别诗中月亮意象的社会心理内涵 ,将有助于深刻理解古代离别诗 ,也是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文化内涵的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不幸的家庭生活及乱世战争的人生体验,使她笔下的人物皆处于孤独、隔膜的状态中。作品中镜子、月亮等传统意象的运用,更细微逼真地传达出人物虚无与绝望的生存困境及特定的心理状态,以此建构出她笔下的“苍凉”世界。  相似文献   

12.
哭嫁歌是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化,其创作、演唱及传承,极好地折射出女性的角色心理及生命历程。哭嫁歌中有许多反映女性生命史的内容,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生命史。哭嫁歌产生、兴盛、消亡的过程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必然,也彰显出女性文化、角色心理、女性生命史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月亮别称约有一百多种,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也有398篇,本文通过分类解读月亮别称的内涵,反映出月亮别称就是古代神话传说的折射和回响,是月神话活的形式,是月神话活下来的真正的实体。  相似文献   

14.
中秋节为中国人重大岁时节日之一,祭拜月亮是这一节日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一种原始月亮崇拜的流风余韵,是一种原始宗教在人们心理上的遗存。从月亮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心态,转化为中秋节祭拜月亮的文化习俗,从而又赋予月饼以象征团圆的意蕴,与荆楚地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楚人喜秋祀、秋社的民俗特点,为中秋节的形成预置了一个八月节的框架、机制与心理气氛,后来逐渐丰富其文化意蕴,并把一个祈祷丰收与子嗣、庆贺团圆的节日定在八月十五,从而形成中秋节。  相似文献   

15.
《看虹录》颠覆了传统女性的形象,写了一名“闺房新女性”。小说在将女性和动物相关联时,表现出了作家的潜在的创作心理。实际上,作家的文化心理和作品表达出的内蕴,造成了对小说新的认识。小说传达出了对于生命的理解,也透露出了浪漫的诗意和感伤的情绪。  相似文献   

16.
唐五代词中描写的女性形象以“男子而作闺音”的文学传统与唐五代特定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并有男性心理期待隐藏其后,从中体现出的两性心理的异化尤其是对女性的异化,成为词体本身独特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日本作家野间宏的小说《脸上的红月亮》巧妙地运用倒U型叙事结构,以复原军人北山年夫战后的心理波动和起伏为主线,讲述他始终无法摆脱战争的阴影,最后回归到孤独绝望的痛苦处境中,勾勒出其心理变化的倒U型曲线轨迹,使得战争摧毁人性这样一个深层次主题在倒U型叙事结构的支撑下得以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月亮情结在中国文学和民俗中普遍存在.且在华夏民族心理中被一贯认同。月亮意象在古典诗歌中表现为乡思、别离、隐逸、幽怨、闲愁、相思等六种主要类型。探讨古典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古典诗歌的内涵和意义,也有助于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女性意识的审识与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在其作品中不仅关注女性的悲苦命运,而且将笔触深入到女性内心深处,对女性自身的精神弱点作了严厉的自审,对女性在母性、情爱、自爱意识等方面体现出的种种心理痼疾和性别弱点进行了自我审视,自我解剖。  相似文献   

20.
在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叙述者尼克在对女性人物尤其是对黛西的解读中潜存着男权意识及厌女症。尼克对女性的歧视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菲茨杰拉德对女性的立场和态度,对女性人物性格刻画的不确定反映出菲茨杰拉德对女性的矛盾心理及双重女性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