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以中国古代绘画史的史实为依据 ,说明中国画原本是色彩画 ,只是在封建社会由鼎盛到衰亡的历史阶段 ,中国画才色墨分流 ,笔墨逐渐取代丹青。阐述中国画用色与用墨经历“合—分—合”的过程 ,反映了文人画形成、发展与演化的历史。从而分析与评价文人画 ,论证“中国画不能局限于文人画”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绘画在色彩观念和表现上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艺术特点。表现物象时,色彩需根据具体物象而给以具体表现,要求从客观物象本身的固有色出发来设色,而不表现物象由于光线而产生的复杂的色彩变化。中国画的色彩由于其颜色本身的特性,在表现物象上要求达到薄中有厚、浅中有深的效果。中国画色彩浓淡变化是“一色之变化”,色与色之间关系是对比性的调和;色与墨之间要求“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达超妙自然之境。  相似文献   

3.
唐代水墨画的出现,在谢赫"六法"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用笔理论"的深入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画形式的多元繁荣与审美提高。属于"阴阳五行哲学"的"色彩五色观"为"墨分五色"的"水墨五色观"提供了观念基础和美学依据。水墨画、赋彩画、彩墨画以至任何绘画的审美共性在于作为符号表达方式的"用笔"。  相似文献   

4.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有自己的独立审美价值;主要从中国画笔墨线之美,中国画笔墨结构美,中国画笔墨风格美,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4个方面来阐述;梳理和探索笔墨之美,使中国画笔墨艺术持续发展,更好地走向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意象的生成,是建立在中国特殊哲学背景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基础上的一种独特的东方艺术美学.就传统中国画而言,图像、程式、笔墨是构筑中国画人文情态的重要依据、是中国画审美意象生成最主要的形式要素,被赋予了众多的象征意义和责任,成为中国画艺术重要的识别标志.而意象生成过程中图像、程式与笔墨的交融则体现了中国艺术对道的观照.中国画中意象的营构,图像、程式、笔墨的展现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明道器"的统一,对中国画最终意境美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是民族的绘画,是中国哲学美学思想滋养的结果。在形似上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时,强调人为本体的宇宙一体化思想。从审美的创作的主体出发,与对象进行心物交流,主体投入客体,客体融入主体,对客观自然进行典型化的提炼和浓缩,使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趣味相统一,达到物我两忘,相互契合之境界,表现在形似上就是"意"和"象"浑然一体的意象造型。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的"文人画"使中国画意象造型得到更大的变化和发展,集中代表了中国画形似上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笔墨是中国画最具民族风格的艺术特征 ,它作为中国画的造型语言和精神载体其重大作用是绝对不可否认的。但是 ,笔墨是也只能是中国画创作的手段、载体 ,不是目的 ,从终极意义上讲 ,它还是为意境、形神服务的。在石涛看来 ,要使笔墨之下有丰富多彩的内容 ,并真正做到有笔有墨 ,而不滑入笔墨的形式主义 ,只有操“蒙养生活”之权 ,且笔墨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石涛对中国画笔墨作出了新的美学规定 :“墨非蒙养不灵 ,笔非生活不神。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墨戏"是一个耳熟能详,颇具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墨戏"从多方面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使得中国绘画在几千年的历程中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陈师曾不同于徐悲鸿的中国画退步论,也不同于康有为、陈独秀否定元明清文人画的观点以至否定传统中国画的观点。陈师曾对中国绘画史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自己又是国画大家,因而他对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和艺术精神把握得更加真切,他有关中国画进步论的观点更加符合中国画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他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文化和美术革命的浪潮声中具有反潮流精神,他充分肯定中国画的进步和充分肯定文人画的价值,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画坛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笔墨是传统中国画的灵魂,其内涵非常丰富,它决定一幅画的优劣成败.对于用笔太刻露的作品,历代画家、理论家评价它是"有笔无墨",而对渲染太过、用笔较弱或不明显的作品,则说它是"有墨无笔".创作出"有笔有墨"、"得意忘形"的完美作品是中国画家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源于禅道"五色令人目盲"的古典美学思想引导下,色彩在中国画发展历史中的被不少画家所轻视;又因为传统中国画以"气韵生动"为重要的审美标准,而水墨所演绎的笔墨情韵更容易体现这种意境美,所以色彩的抒情性更加无法充分展现.其实,就单纯的色相而言,所有的色彩都具有一种客观存在的表情性.在历代直有代表性的工笔花鸟画家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切身感受到色彩的抒情性;在现代工笔花鸟中,色彩的传情达意性则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展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语的颜色词虽深受古代汉族文化的影响,但也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渊源。闽南话乃古代汉语之活化石,留存着中日交流的种种印痕。本文着重比较两个民族的色彩观与两种语言的颜色词之异同,并试图从文化学的角度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3.
一般观念认为,从明至清是中国美术史的衰落阶段,其实不然。虽然明清是封建社会走向消亡时期,而这时候,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和人文主义思潮,为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士大夫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文化建设领域。在身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制约之下,他们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总是幻想突破成法,另立新法,以发挥他们的才能。在明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人画家真正把笔法与墨法自觉地、紧密地结合起来,将笔墨发展为独立审美要素,与形象一起构成情趣画面,给欣赏者带来无限遐思与享受。明代文人画笔墨积淀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与哲学,以笔墨之道体现人文关怀,是明代文人画家在绘画领域开辟的一个新天地,是对文人情愫的深层次展现。  相似文献   

14.
柳湘莲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众多青年男子中的一个人物,他在书中出场不多,作者对他也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来着意刻画。但是,这一人物形象却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长廊里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为当代工笔画的复兴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工笔重彩艺术在新的语境下重现生机。但因为艺术家多有着迫切的发展心理,在国门突然大开的同时缺乏相应的理论引导,故此在对异域艺术因素的借鉴上产生了盲目性。由于创作上缺乏对传统的承接,使中国画的民族性受到了忽略。工笔重彩画作为传统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因此,艺术家既要借鉴其他画种的长处,又要保持民族性;既要发扬民族传统精髓,又要表现时代特征,只有这样,中国重彩艺术的未来才会既有现代感,又能表达画家个性,并且在本质上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6.
从颜色词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颜色词汇被广泛运用于语言中,折射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从红色、白色、黑色、黄色、蓝色、绿色等六种主要颜色词的中文和英文中的含义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通过对"颜色"词汇的系统了解,可以使人们提高英语兴趣,拓宽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17.
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是中国古代文人用以研墨的工具。但是,中国古代文人不仅在文学写作与书画创作中使用砚台,同时还将其视为收藏、品评与记载的对象。而中国古代文人之所以积极地投入到用砚、藏砚、品砚与记砚的文化活动中,其原因在于砚台是中国古代文人不可或缺的书写工具,并且藏砚、品砚、记砚的活动可以使他们在身心俱疲时得到放松。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人山水画是中国艺术体系中最具文化气息和民族气质的绘画派别,它的主体基本上是失意的文人或有一定文化素养且具有文人意气与情趣的画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画家逐渐地将文人之长———书法和诗歌,融入画卷之中,形成了笔情墨趣的绘画语言与诗歌般意象无穷的境界,使得文人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形态,这不仅增加了山水画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使其成为文人画家寄情写意的游心之所,从而确立了文人山水画田园牧歌般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人山水画是中国艺术体系中最具文化气息和民族气质的绘画派别,它的主体基本上是失意的文人或有一定文化素养且具有文人意气与情趣的画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画家逐渐地将文人之长———书法和诗歌,融入画卷之中,形成了笔情墨趣的绘画语言与诗歌般意象无穷的境界,使得文人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形态,这不仅增加了山水画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使其成为文人画家寄情写意的游心之所,从而确立了文人山水画田园牧歌般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0.
颜色词是人类语言中主要的感官词之一,是每一个民族文化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深广的文化象征意义,反映着一个民族独到的色彩意思和文化传统。其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申、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