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文人山水画是中国艺术体系中最具文化气息和民族气质的绘画派别,它的主体基本上是失意的文人或有一定文化素养且具有文人意气与情趣的画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画家逐渐地将文人之长———书法和诗歌,融入画卷之中,形成了笔情墨趣的绘画语言与诗歌般意象无穷的境界,使得文人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形态,这不仅增加了山水画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使其成为文人画家寄情写意的游心之所,从而确立了文人山水画田园牧歌般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的易象思维是山水诗与山水画相通的根源,山水画作为诗歌创作的媒介,以及诗人以山水画家的身份体验和知识结构进行诗歌创作,成为宋代山水画影响"苏门"文人诗歌创作的主要途径。山水画的"立象尽意"、"重画尽情"的思维方式和"苏门"文人以画家的身份创作诗歌,对其诗歌的取材方式、构思方法、审美风格等产生影响,从而"苏门"文人诗歌呈现出画趣、奇趣、理趣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明代身处于封建社会的衰退期,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严密的特务政治,有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的专门机构,因此文人在思想上受到的文化高压更为酷烈。在绘画领域,影响最大的吴门画派,他们没有前代画家所注重的思想表达,也没有之后清代画家明确的思想主张与艺术追求。试以吴门派山水画来谈文化高压下的文人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4.
元代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以“元季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家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成就的山水画境,在创作中以情构境,缘心立意,以笔情墨韵抒发人生信守和志向,表现出飘逸洒脱的生命意趣,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绘画崇尚人品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崇绘画中的人品是文人画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是在儒、道思想影响下 ,在绘画艺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人画家所强调的“人品”糅合了儒家的理想人格和道家的自由精神 ,融汇了历史上文人雅士的精神品格 ,渗透于绘画艺术的品评鉴赏中。它和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有关 ,也和文人士大夫这一特定社会阶层的审美趣味、个人遭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其艺术形式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无论是在艺术精神,还是绘画语言,以及表现形式方面,都已经远远超越了山水画本身的艺术样式,成为中国文人人生哲学的传神写照。  相似文献   

7.
绘画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理解与追求,文人画是绘画中一个重要的风格流派。文人画是文人创作的画,这些文人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独特的精神追求,不同于院体画与风俗画的画家,他们不注重所画物体的外形,只重视主观情感的表达,这就使文人画具有了特殊的美学内涵。我国古代文人画家利用各种美学原理,表现他们对"美"的独到见解,在画作中构建了文人画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8.
古典园林·文人画家与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古典园林和山水画的艺术思想及表现手法同出一辙;自唐宋至明清时代,山水画产生的裂变直接反映在园林的构筑中。集文人、画家和造园师于一身是中国特殊文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古代画论中的“人地和谐”观在绘画章法上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艺术发展深受“人地和谐”观的影响,古代文人视创作山水画为实现人生理想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古代文献中及绘画上都有“记录”,而具体到画面中,为了避免对平衡的破坏,“平远”式构图是古代文人画家注定的选择。古代文人画家与自然的这种共融关系,无疑给今天如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许多优秀的风景画家都自觉地研习传统绘画图式,并创造性地将山水画的某些技法形式,审美趣味,绘画观念,乃至传统文化精神等融化到油画风景创作中。本文从三方面对此做了分析:1.油画风景画家在作品中加强书写性并追求笔触效果。2.油画风景画家借鉴传统山水画的形式因素。3.油画风景画家研究传统意象,使作品在审美趣味,艺术观念上契合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整体美学风貌及品格上,《庄子》对唐宋以后形成的古典诗歌"意境"论、宋元以后逐渐成型的文人画美学标准,皆影响至深,此点前人已多有论及。文章拟从创作心态的角度入手,通过梳理传统画学对绘画功能的认识、宋元时期逐渐成型的文人画从传统绘画的"形似"发展到宋画之达理适意、再渐至元画之"意趣"入手,分析文人画对绘画功能认识的逐渐转变,在此基础上渐渐蕴生了文人墨戏,并探讨贯穿于前述整个艺术史过程中的《庄子》对文人绘画创作心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般观念认为,从明至清是中国美术史的衰落阶段,其实不然。虽然明清是封建社会走向消亡时期,而这时候,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和人文主义思潮,为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士大夫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文化建设领域。在身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制约之下,他们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总是幻想突破成法,另立新法,以发挥他们的才能。在明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人画家真正把笔法与墨法自觉地、紧密地结合起来,将笔墨发展为独立审美要素,与形象一起构成情趣画面,给欣赏者带来无限遐思与享受。明代文人画笔墨积淀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与哲学,以笔墨之道体现人文关怀,是明代文人画家在绘画领域开辟的一个新天地,是对文人情愫的深层次展现。  相似文献   

13.
元代文人画以山水最为盛行。从几位典型画家的作品分析元代文人画的笔墨特点。文人画中有明显的独特的审美倾向:形似之外求其画;气韵非师;诗书入画。元代文人画的审美倾向,不仅通过创作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从文人画家的诗文评论和画谱画诀等理论中体现出来,这些审美倾向直接促进了文人画寄情写意和品格形态的建立。此后,文人画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趣味和风格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作为创作个体,不同画家有不同的人格独特性,但从职业活动的场暗示效应来看,中国山水画的认知风格、“经营位置”的构图方式和色彩的运用及其美学追求等,必会使其创作者的人格活动显现出鲜明的专业特征。长期与山水自然为伍以及山水艺术美的创造活动又会使山水画家的人格特征得到进一步强化。通过采用问卷测量法和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炼概括出中国古代山水画家人格的部分重要特质,它们是隐、静、真、逸和神。  相似文献   

15.
绘画艺术应该是最能直接表达画家本人及画家自身以外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的一种媒介。不同的人群均会有着不同的社会心态,在创作时,这种心态会自觉的融入到绘画作品之中。文章通过画家所处的地位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因素来解析院体画与文人绘西为何套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审美情趣,且进一步完善中国画审美中“画品”即“人品”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6.
传神写意与中华艺术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文人画及其理论为证,提纲挈领地叙述了"神"、"传神"、"畅神"到"写意"审美范畴的演变,分析了传神写意审美命题的文化背景,并以民间艺术为例,提出中华艺术的传神写意先起于民间,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使传神写意成为中华艺术源远流长的独特传统。  相似文献   

17.
诗画结合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大特色,其中山水诗和山水画的相互借鉴尤为典型。中国古代山水诗和山水画的相互借鉴既有先天物质条件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山水诗自由的时空观和意境美给山水画以启示,山水画的设色与布局又对山水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芥子园画传》作为传统绘画的教本,是文人画家组织生产的结果,它代表着文人画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在金陵城里有着浓厚商业氛围的书肆书坊中出售。对《芥子园画传》的批评反衬了山水表达的模式化、雕版印刷的现实性以及绘画学习的方便性,它们将带来传统绘画的普泛化和浅俗化,是新的美学价值生成的契机。和传统的画谱相比,《芥子园画传》提供的学习方法可让初学者在短期内掌握绘画技巧和知识点,为登堂入室打下良好基础,它也有意识地连接到历史上名家的画法、画作,使文化资源的获取变得容易。通过借助李渔和芥子园品牌效应的推广,《芥子园画传》终结了传统绘画学习方面的资源垄断,打破了文化对社会阶层的区隔,开辟了中国绘画走向现代性、平民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