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范弟先生的专著《善卷、蚩尤与武陵》,破解了远古时期武陵的一段佚史,成为迄今研究善卷历史文化最系统最令人信服的力作。  相似文献   

2.
关于善卷笔者已有过一文,此文为对其论证和材料的深化补充。在先秦、汉、晋的有关文献中,善卷是一个得道隐者,亦不知其为何方人氏。隋以后,善卷已被肯定为武陵人。经考察研究,可以断定善卷与蚩尤有着非同寻常的密切关系,他应是蚩尤遗裔三苗或苗蛮的一位首领。善卷传说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关系史的重要内容,体现了蚩尤遗裔三苗———苗蛮人民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揭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桃花源为武陵名胜,<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据当地蛮族避乱入山的传说及当时民众逃亡入山的现实所写成.善卷传说迟至中唐以后才与武陵结合起来,其出现可能与<桃花源记>有一定关联,而<桃花源记>与中古时期南方开发下的民族融合及道教流行的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4.
善德文化因善卷而产生,萌芽于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善卷推辞舜帝禅让,不慕权势富贵,自立更生,其高尚的人格,受到先秦诸子和后人的仰慕。隋代樊子盖为倡导善卷之德,将善卷的隐耕之地枉人山(枉山)改名为善德山(德山)。从此,"善卷"便成为常德地方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进入新世纪以后,常德市将"德行天下,和谐奋进"作为自己励志图强、展示信心的口号,使善德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在当年屈子行吟的沅水之滨,在历史悠久的善卷古城,矗立着一所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学———武陵完全中学。武陵完全中学为常德市鼎城区所辖,位于207与319国道交汇处的常德桥南武陵镇仿古城内。学校占地50余亩,拥有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现有40多个教学班级,2300多名学生,是全区乃至全市一所大规模的完全中学。1991-1998年,学校连续8年被评为鼎城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1994年,胜利通过了省中学实验教学全面验收,1997年又顺利通过了省级“双基”验收。1998年,经常德市人民政府组织的督导评估,成为了常德市教委首批挂牌的“规范化学校”。近几年,学…  相似文献   

6.
善卷是常德上古时期的一位名人 ,蚩尤也与常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他们二人同时也是苗族人民的祖先。在常德开发以善卷、蚩尤为主题的苗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是十分有价值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先秦文献<慎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中都有"舜以天下让善卷"而善卷辞让的古史传说.善卷族人的早期居地应在北方,距离位于中原的尧舜禹族邦联盟中心地不远,后经河南浚县有枉人山,南迁至湖南常德市南德山下的枉水、枉渚一带.尧舜禹时期的政治格局,一为万邦林立,另一为各邦各部族之间的政治联盟.善卷族邦也是当时万邦中的一邦.善卷所辞让的"天下",实属当时族邦联盟的盟主之职位.善卷族人所迁徙到的包括常德在内的长江中游地区,自农业起源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就有灿烂远古文化,到距今5000-4000年前,更是邦固林立.善卷的到来给这里增添了另一文化色彩.这一文化到了中古以后,成为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一、千锤百炼——对绘画艺术的痴迷 商守善是湖北民族学院的一位资深的山水画教授,自幼生长在恩施,一直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着武陵山水,书写着自己对家乡的爱。他的作品涵盖了武陵山水巨大的信息量。一页页翻看他的作品,其中可观武陵山区起伏的山峦、苍劲的古松、缭绕的烟云、古朴的士家吊脚楼.可见春之百花,夏之飞瀑,秋之彩叶,冬之雾雪。画风秀雅清奇,笔墨润泽。透出了武陵山区的雄、奇、古、美、幽、绝、野、秀等浓郁的原始生态气息。  相似文献   

9.
由王学启、杨树标、沈家善、姚鸿瑞编著的《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史稿》第二卷,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史稿》第二卷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1957年至1960年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全书33万字。有关这一时期历史专著在国内属第一部。  相似文献   

10.
孟浩然四题     
隐鹿门山孟浩然隐居鹿门的具体时间,向来没有成说。《新唐书》本传载:“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卷二○三《文艺传》) 又据《唐才子传》,张子容与孟浩然同隐.其张子容传云:“初,(张子容)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诗篇唱答颇多。”(卷一)检孟浩然集有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据明铜活字本)诗,证明张子容确实曾经隐居过(《唐才子传》既言其隐鹿门,白鹤岩  相似文献   

11.
摘要:揭暄是明末清初士人,经历明清鼎革后归隐山林,专心访学交游,其所著军事书籍及对宇宙论的探讨颇有见解,为当时学者所称道。揭暄少年时接受过传统儒学教育,并对西学有所接触;归隐后与著名学者如方以智、方中通、游艺等相熟并与江西著名学派成员走动频繁,学术交往活跃,形成了一个以避乱为机缘有着明显地缘联系、志趣相投的学术圈,并在学术活动中加深了对西学的理解。揭暄的著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与其交往学者关注的问题和学术背景影响并得到其观点的启发,在学术探讨和辩难中愈渐丰富和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12.
葛洪与岭南罗浮山有着深厚的情结,他一生两次南适罗浮山。初适罗浮,他从师学道,广结道教中人,切磋教理道术;再适罗浮,他炼丹修道,著书立说,创立仙论。葛洪神仙道教的形成与他栖隐学道罗浮山关系至切。  相似文献   

13.
方干被称为一位“不识朝、不识市”的高隐,其实并非如此。他早年及中老年时曾在睦州故乡和镜湖过着隐居生活,但身在江湖却心存魏阙。他曾多次应举求仕,却屡遭挫折,一生始终未能抑制住为求仕而躁动的心。经历多次挫折之后,他感叹愤激,不时地唱出了似若敝席功名、豁达自处、甘于隐退的诗句,然而这正是他急于求仕而不得时发出的心声,表现出不甘于隐逸而追求入仕的微妙心态  相似文献   

14.
老莱子是与老子同时代的楚国思想家 ,早年从事著述和讲学 ,后为避白公之乱和楚惠王聘求 ,先后隐居蒙山和江南。老莱子主张戒除骄矜 ,淡泊名利 ,忘却好恶 ,顺乎自然 ;认为“事君”贵柔 ,方“终以不弊” ;人之生死都是与自然合一的 ,生寄而死归。  相似文献   

15.
黄滔著述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滔是晚唐时期一位重要作家,在诗、赋、文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留下来的著述很丰富,五代时期闽国文化的发展也有黄滔的功劳。但由于他处于唐季末世,唐朝灭亡后,避乱于闽地一隅,后代的人知之不多。本文对黄滔著述的历代著录及其版本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梳理,旨在为进一步研究黄滔及其文学成就做文献调查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6.
尧舜时代的善卷,处在澧县城头山城市文明开始走向衰微的石家河文化时期.作为苗族部落首领的善卷,为实现由尚武向尚文的德治转化,选择枉山作为实现自己躬耕扬德理想的实践基地,开创了积极向上的德治隐逸文化、合乎实际的德育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使善德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7.
韩愈作为唐代开风气之先的儒学宗师,面对中唐时期复杂的社会现实,在仕途上屡次受挫,进退两难;然而,他始终保持较为平稳的心态,敢于直面苦痛以自我激励.通过对韩愈部分散文的评析,阐述韩愈在仕途上进退两难的矛盾处境以及他作为一个文人自我释怀的人生艺术.  相似文献   

18.
金时习是朝鲜朝16世纪著名的“异端派”诗人,作为一个在黑暗的王朝统治时期选择绝意仕进、浪游归隐而坚决不与当权者合作的异端分子,他创作了大量汉诗,批判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弊端和丑恶现象,关怀民生疾苦。而对金时习的生平、人格、诗学观、独特诗风的简论,对部分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原因的解析,都有助于深化对其诗歌的“异端”特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蒯通是战国纵横家的一员,秦朝统治时期处于蛰居状态。他参加秦末农民起义,说降燕、赵数十城,功绩不凡。他先追随项氏,继而归附韩信,曾力劝韩信据齐自立,以与刘、项成鼎足之势。后投曹参,终老于齐。由于他追求的是谋主的成功,关注的是自己作为附丽者的利益,因而希望造成一个诸侯对垒互峙之局,竭力阻挠刘邦的统一战争。他目光短浅,不讲政治,摈弃道德,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0.
隐逸,是郁达夫最典型的人格特色,几乎囊括了现代隐逸的各种形式。他"隐于自然",认为欣赏自然,欣赏山水,就是人与万物调和,人与宇宙合一的一种谐合作用。他"隐于酒色",几乎把"酒色"当成了他的精神家园。他"隐于书斋",读书、买书、藏书、著书成为他终其一生的爱好。他"隐于宗教",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淡泊出世、放达超俗的佛道意识。他"隐于死亡",在"杀身成仁"的民族大义中实现了生命的完满与超越。在郁达夫的"隐逸"中,"隐于自然"和"隐于酒色"是其最突出的表现。爱欲和自然构成了郁达夫小说中人物生命的两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