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践课程改革构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高师院校还没有把教育实践真正作为一种课程去建设,职前教师培养的基本取向依然是强调专业知识的理智取向。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践课程亟待改革。改革教育实践课程首先要对其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科学地确定教育实践课程的课程目标,恰当选择课程内容,正确地进行实施与评价,突出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化发展分为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职前阶段的教师教育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职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与质量。教育学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使教师教育在职前阶段奠定良好的教育理论基础,有必要加强对教育学课程的研讨。  相似文献   

3.
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重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模拟教学、教育实习等职前教师教育实践作为"实践环节"、教育实践活动形式来探索与研究,是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突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把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重新建构其理论框架。为此,在分析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建构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明确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内涵与特点,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几方面建构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4.
职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赖于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同伴观摩是同伴问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反思和共同发展教学技能的一种重要途径,体现了良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在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中有效实施同伴观摩有利于提高职前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有利于促进职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职前职后一体化是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职前职后课程体系相互独立,互不关照,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人们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各阶段的培养培训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与实施机构等多种因素有关。我们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来规划教师教育的职前职后培训,合理确定各个阶段的培养培训目标,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使得教师教育各阶段的课程设置,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照,形成科学合理、体系连贯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施关键是设置一体化的课程.本文认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一体化应处理好学术性与师范性、学科性与教育性、教育理论类课程与教育实践类课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等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相互贯通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爱沙尼亚的启蒙圣母”的塔尔图大学是爱沙尼亚最早开展师范教育的高校,既反映了本国职前教师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发展的缩影。塔尔图大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经历了从通过技能提升获得教师职业身份、培养理论基础夯实的从教人员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嬗变。在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中,构建了以培养教师候选人的综合素养的课程目标,依托主题将教师教育知识统整为课程内容,推行“反思—探究”教学策略,优化课程实施方式及依托信息技术,完善课程评估手段,彰显出课程内容注重时代性、课程设置以学习者中心、课程谱系理论与实践有机交融以及课程制定与实施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就职前教师教育的培养采取了一系列质量保障措施。从政策保障、机构建立、入学人员选拔、合作伙伴关系下的专业实践、教师专业标准以及职前教师教育研究等方面入手,对澳大利亚政府所采取的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出澳大利亚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措施呈现的四个取向,即新管理主义取向、全程专业标准化取向、专业实践取向和实证主义取向。  相似文献   

9.
培植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价值在于提升职前教师就业竞争力并为未来教师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当前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不足,与教师教育的研究者和承担者在思想观念上对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重视不够,课程体系、培养机制不利于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相关.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植必须通过把处于边缘地位的实践课程提高到与理论课程同一高度...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尚未进入教师职业现场的师范生,其专业伦理的建设通常在入职之后才被关注。教师专业伦理的培养应该贯穿师范生职前培养的全过程。对当前师范生的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在培养理念、伦理标准、课程体系、教育和实践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可以发现师范生职前和入职后专业伦理建设一体化的思路以及从"一般思想道德"转向"教师专业伦理"的理念,从而探讨师范生专业伦理建构的主要内容、师范生的教师专业伦理标准、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伦理性构建以及教师专业伦理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的社会文化支持系统等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教育类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是体现小学教师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对这类课程是以分科形式设置的,因而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彼此脱节盲目重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的弊端。一体化的教育类课程打破原来分科课程的学科界限,以小学教育实务为线索,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目标,突出实践性、师范性、实用性、基础性、层次性的特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专业能力,奠定专业发展基础并使其具有较为深厚的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专业实训课程具有突出的专业性、综合性、体验性、互动性、创新性等特点。改革并构建教师教育专业实训课程形态有利于基础教育师资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未来教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教学,有利于师范生个体的专业技能、能力和专业情意的互相转化。教师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主要有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课、特长活动课、专业体验课、专业研究性学习课四种课程形态。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专业基础课的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决定了在高校特别是专业基础课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而目前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目标及做法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本文对高校专业基础课开展双语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并结合自身双语教学试点的经验及体会。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理论与小学教学实践脱节"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以东北师大小学教育专业连续8届的基础课程《小学数学研究》等为例,以小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为价值取向,以典型案例分析为主要载体,以对核心理论的理解性掌握为根本,以专题讨论和小课题研究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进行课程结业评价模式改革,8届学生不仅基础理论掌握扎实、理解深刻,而且,对于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有更深刻的认识,基本掌握了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教育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其适应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新形势下,以实习工作的开展为切入点,采取文献资料法、个别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针对目前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提出建设教育实习——实训示范区,以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及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的双向互动,进而促进师范生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一个本土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主义思想最早进入教育领域是在美国的课程概念重建运动中,如何将西方的女性主义课程理论引入我国基础教育是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理论梳理和现状分析,从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两个方面探索变革当下基础教育课程的思路,以期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呼唤一批能教善研的卓越英语教师。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应该以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为契机,准确把握卓越英语教师内涵,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加强人文教育和思辨能力训练、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整合优质资源等途径,着力探索卓越英语准教师的培养模式,为基础教育输送高质量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开办了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在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和地理教育三个专业进行“主辅修制”改革的基础上,探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由传统分科教育为主向现代综合教育转变,由专业学科知识为中心向知识整合为中心转变。兼顾初中综合改革发展需要和传统分科教学的现实,培养的学生既能胜任初中综合课程《公民》、《社会》或《人文教育》等的教学,又能适应政治、历史和思想品德等分科课程的教学,还能适应乡镇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型师资。本文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符合教育规律和实际的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全新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建立了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全新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熟悉新课程内容,学习新理念和新方法,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对高师数学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数学教师的职业教育应随着数学课程的发展而变革。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引发了基础教育全方位的变革。课堂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其改革的方方面面成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备受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