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冲击与反响在西方近现代的政治学和政治思想史著作中,也许没有其他的名词比“自由主义”更为人们所熟悉,却也没有比它更容易带来混淆和予以多样化的解释了。这不仅因为各人研究角度、关注问题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人们对自由主义的理解不一,而且由于如下事实:在西方历史上,自由主义思想本身就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自由主义”的词源来自拉丁文Liberalis,原意为尊重个人自由、思想宽容,等等。故此,人们常将遵循自由主义思想原则的人称做自由主义者。自由主义虽可从古希腊、罗马思想中找到源头,但将它用以指称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却是近代以后的事情。在这种意义上,“自由主义”除保留有尊重个人自由的伦理、道德的含义之外,还指与个人自由概念相联系的一整套社会政治思想,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限政府、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等等。西方自由主义运动从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  相似文献   

2.
一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天朝大国梦被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得粉碎,在救亡图存的社会氛围中,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自由主义思想也在这样的形势下被介绍到中国来。除了严复之外,谭嗣同、梁启超也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自由主义倾向。他们是中国的第一代自由主义者。严复在他的一些论文和译著中全面地论述了思想自由和个性自由的思想主张,初步奠定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若干理论基点,如认识论上的实证主义、伦理学上的个人主义、历史观上的进化论和经济思想上的放任主义。正因如此,严复又被称为“中国自由主义之父”。但是,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是和…  相似文献   

3.
论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及其近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深刻地制约着翻译,并合法地改变原语的思想性质,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就是在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汉语化的言说中建构起来的。某种意义上,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近代的歧变过程也就是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建构过程。严复在翻译和介绍穆勒的自由主义思想时,颠倒了其思想的主次,明显压抑了个人优先原则这一前提,而张扬了个人自由应该受到限制这一附则。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被纳入了严复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严复始终从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来解释和定义自由主义。严复所理解的“人”主要是中国古代的“民”,这样,他就把“人”最终纳入了中国古代的言说轨道,纳入了国家和民族的范畴,其结果是必然从根本上削弱甚至否定个人。  相似文献   

4.
1996——自由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主义是西方发端于洛克、亚当·斯密、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传统,也是自英国“光荣革命”以来的政治传统,从近代起一直居主流地位。其中心思想是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比如言论、结社自由、个人财产权以及市场经济、法治、国家权力的制衡,等等。“自由主义”这一概念在中国长期以来有另一种理解,因为毛泽东有一篇著名文章《反对自由主义》,说的是共产党内部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和平的不良风气。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有强劲的自由主义运动,但自50年代起销声匿迹。 在90 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依法治国成为指导思想,自由主义思…  相似文献   

5.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对民族复兴之路的探索中,经历了一个从“师夷制夷”以实现自强到自由为体变法图强的思想转变过程。在此过程中,西方自由主义逐渐由原来封建制度中的一个补救措施变为了改良派思想中实现中国富强的必经之路。但历史表明,无论在封建制度中的西学,还是后来的自由为体学说,本质上都想采用西方自由主义模式改造中国,但在实践中都没有使中国摆脱苦难。  相似文献   

6.
批判新自由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一词,不论英文原文取neo-liberalism,还是new liberalism,都有两种迥然不同的含义。一种指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自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潮流,这种思潮是对80年代社群主义的回应。新自由主义者发掘自由主义的一种传统,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相当有影响的新自由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之于俄国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俄语中,“自由主义”和“自由”概念有一个演变过程。官方自由主义是18世纪60年代始流行于俄国宫廷和上层统治阶级内部的一种政治思潮和政治传统,对俄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由主义在俄国只是势力强大的保守主义和政治激进主义的附属品,俄国自由主义主要关注的是具体实践,而不是理论创建,俄国仅仅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是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最集中、最全面、最典型的时期,其丰富性主要表现为对自由主义概念解读的多样性上,这其中既有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继承,也有根据时代需要进行的理解和改造。此外,还表现在对自由主义的分类比较及其发展趋势的把握上。可见,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是具有一定适应性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由主义之父─严复胡伟希“自由主义”的传统在西方源远流长,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反对强制与尊重个人选择的自由意识;到了十七世纪以后,经过英国革命以及洛克等人的提倡,它终于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思潮。在中国近代,首次较全面地介绍与引进西方...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个人主义的兴起及其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主义是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和逻辑出发点.个人主义不是个体的反思性主体意识,而是对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反思.个人主义最早的思想渊源是斯多葛主义.基督教为西方近代个人主义提供了最充沛的精神和思想资源,宗教改革则是关键的一跃.西方近代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意义上的个人主义,是以权利观念为核心的制度化的政治个人主义,是在反对整体专断权力的意义上来给自己定位的.  相似文献   

11.
论京派小说的人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是对京派小说比较关注的研究者,都不能不注意和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京派小说创作倾向最为复杂、审美理想最为丰富,文学世界最为精彩,评价最为分歧的部分集中表现在它所包涵的人性思想上,这也是把握京派小说的核心之所在。京派作家作为一个流派、群体范畴,其思想和价值观有着大致相同的趋向,那就是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认同和接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产生于17世纪的英国,在19世纪达到鼎盛时期。作为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自由主义有着自己特有的核心内容,其实质就是社会伦理观上的个体本位和重视个体自由,政治上的宽容与法治,历史观…  相似文献   

12.
严复思想和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应包括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五四运动时期及后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正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唯一能符合现代性的是“五四”期间的思想启蒙运动。但“五四”运动以前的严复、孙中山都开始了思想启蒙。在中国思想史上,严复应是近代与现代的界碑,其表现是对近代社会文化观——中体西用的批判。严复的现代性思想十分丰富,本文仅取现代性的根本价值——自由来说明。严复通过撰文、翻译、著书,全面介绍和阐述天赋人权论和西方经济学、伦理学、法律学、政治学意义上的自由主义思想。他不仅是中国倡导自由主义第一人,也是中国进行现代思想启蒙的第一人,他作为中国现代第一位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3.
严复与西方自由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次较为全面地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介绍到中国。对于中国来讲,自由主义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因为,当时的中国无论社会经济结构还是思想文化传统,都不具备可令自由主义自然产生的充分条件。西方自由主义进入中国前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涌现出不同的流派。面对这种情况,严复在引进时不可能不偏不倚,面面俱到,而是必然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表现出特定的倾向性。探讨这种倾向性的表现、成因及影响,有助于加深对严复本人的思想以及中国自由主义运动的理解。一、严复引进西方自由主义的动机从鸦片战争到甲午…  相似文献   

14.
胡刚 《天府新论》2005,(Z1):4-5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人类思想文化一个强有力的转折.让*雅克*卢梭作为这场运动中的先锋,其民主自由思想对后世影响尤为深远.在卢梭看来,人的自由是一种自然状态,通过社会契约赋予政治体以主权,政府不过是基于人民的委托而执行主权.尽管卢梭的公意论被一些极权主义者利用,但卢梭从来没有为极权理论进行论证,卢梭代表的是西方自由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支脉.  相似文献   

15.
离合之间:梁启超与西方自由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与西方自由主义的关系表现为离合之间。他的自由观具有如下特征:一是附会性,对西方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自由”采取附会之理解;二是游离性,没有始终如一地抓住西方自由主义的根本价值———个人主义;三是松散性,没有系统的文章或著作介绍西方自由主义;四是矛盾性,一方面是对西方自由主义的(对立)流派的态度不一,另一方面对这些思想的不够忠诚。这些特征,并不是梁启超独有的,而是过渡时代之知识分子的整体特点。造成这种整体特点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社会主题的演变;二是社会流行思想文化的庞杂与浮浅。  相似文献   

16.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运动及其实践追求的实际内容。而对“人”的理解存在着“个体”和“类”两种意义上的理解。自由主义从类本质意义上抽象谈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具有极大欺骗性和虚伪性,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片面对集体主义的强调则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误读。从马克思的本真语境出发,辩证理解个体与类的关系才是对“人的全面发展”中“人”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7.
高深 《浙江社会科学》2007,6(1):163-168
自近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即以西方近代的“自由”观念解释中国先秦典籍《庄子》,将庄子看成自由主义思想家。笔者认为,以“自由”概念阐释庄子思想的“自由说”并不符合《庄子》一书的实际,是对《庄子》中关键词语及主要观点的误解。本文分别从“待”的含义、“无己、无功、无名”的作用、“自然”的含义以及“得道”的结果四个方面分析了“自由说”的错误,指出《逍遥游》“犹有所待”的对象本不是“风”,而是“得道”,不是针对“自由”而言的而是针对“致福”而提出来的;庄子的“自然”不是强调事物(包括人)的自发性,而是“道”的特性,“顺物自然”就是顺从“道”,反对人为;“无己”、“无功”、“无名”,是得道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庄子“得道”的目的既不是追求所谓的“精神自由”,也不是追求哲学和政治意义上的“自由”,而是追求人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文史哲》2010,(6)
严复、胡适是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发展史上的旗帜性人物。从严复到胡适,自由主义思潮既一脉相承、薪火相传而又不断发展、不断调整:严复较多关注了"个体与群"这对矛盾中的群体一端,胡适则比较倾向、认同西方文化的个体本位传统。两氏均主张渐进主义,反对急进而骤变的革命,赞同渐进而温和的改革,但严复强调自由为体、自由为先、自由为本,反对将民主宪政作为即时目标,反对遽行民主,主张先行自由思想的启蒙;胡适以自由与民主并重甚至更彰显民主,提出了"幼稚园民主说",认为民主宪政并非高不可攀,在迈上"宪政"的起始之处宪政即可开始。严复所认同并加以移植的是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放任思想,而胡适所赞同与推崇的是新自由主义的社会主义倾向。二人均从"自己争取"与社会"容忍"的角度讨论思想言论自由,但严复侧重从国势兴衰的角度强调思想言论自由的意义,胡适则比较突出思想言论自由对于人性完善、人格发展与人权保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反思共和主义的复兴:一个批判性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擎 《学术界》2006,31(4):50-60
本文从学术批评史的角度对西方共和主义思潮的复兴做出批判性的考察。作者分析指出,当代共和主义论者在对自由观念的重建中试图超越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二元对立,但未获得突破性的成就,而他们重新阐释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史的努力也遭到许多有力的质疑。因此,共和主义的复兴并没有像最初期许的那样带来理论的创造力与实践潜力。本文在最后的结论中指出,共和主义理想作为对“公民政治”的召唤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对自由主义的挑战也有利于迫使后者不断改革与修正,但共和主义思想本身难以成为现代民主社会一个完整的替代性政治方案。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伦理实体的自由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9世纪的早期 ,黑格尔全面、深刻地批判了自由主义。他把种种型态的自由主义都指陈为“抽象观念” ,自然意味着他提出了一种作为规范和标准的“真正的自由”概念。这一“真正的自由” ,黑格尔把它与伦理实体联系起来。伦理实体的自由概念之提出 ,表明黑格尔通过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重建了自由理论 ,而成为近代自由理论的集大成者。自由主义的种种观念 ,成为“真正的自由”概念的要素和环节 ,以新的形式组合于黑格尔的体系之中。一、道德与伦理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说 :“在谈到自由时 ,不应从单一性、单一的自我意识出发 ,而必须单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