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理趣     
我国古代诗论对理与趣的关系、理趣的审美要求、理趣与诗作艺术表现的内在纽结等予以了多方面阐述。诗作中的理趣大致界分为四个层面 :自然之理趣、人生之理趣、社会历史之理趣、禅道之理趣。理趣的对立面是理障 ,它们在思维机制、言说方式、意蕴指向及给人的感受上都有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2.
竹林玄学、正始玄学、元康玄学为魏晋玄学之三派。在"汉文疲敝"的背景下,竹林玄学以礼义文化为非自然,故而倡言"越名教而任自然"。竹林玄学本质上是道家之学,他们对流于虚饰的文化批判在逻辑上成为新的文化建构的先导。从嵇康、阮籍的激烈态度至王弼、向郭的价值学说,其逻辑之演进有类于从先秦道家之"为道日损"再至儒家的道德重建。正始玄学"举本统末",其指归在于法"道"而行,趣于"同乎道"、"冥于神"之境。元康玄学"崇有"而倡"独化",其宗趣在于肯认人生之"自由"——自己由乎自己。王弼言"本无",可谓由体而发用;向郭倡"独化",则是由用而显体。虽然发论途径不同,体用不二之理趣则为共通。  相似文献   

3.
流行歌曲说理的可行性在于"情不离志"的天然本性,必要性在于受众喜欢"理趣"的审美期待.其"理"包括社会之理、人生之理和自然之理三个方面;其"趣"主要有情理结合、景理结合、物理结合、事理结合四种表现形式."理趣"有利于拓展流行歌曲的社会功能,但要充分发挥作用,需做到"新颖"和"适度".  相似文献   

4.
宋诗理趣漫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宋诗,明清时即有以其“主理”而发的微辞。如明人李梦阳说:“宋人主理,作理语。诗何尝无理?若专作理语,何不作文而诗为耶?”(《空同集·缶音序》)清初吴乔又说:“唐诗主达性情,故于三百篇近,宋人主于议论,故于三百篇远。”(《围炉诗话》卷二)然而,诗歌与理并非完全背驰的。就是上述李梦阳之语,不是也承认“诗何尝无理”么?他是不要“专作理语”罢了;清人沈德潜也说:“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说诗啐语》六十三)宋诗中确乎有直接说理与不带情韵的议论者,缺乏诗的意境,无疑不足取。但宋诗中含“理”的篇什更有不少是富于“理趣”的,这“理趣”是宋诗研究中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诗歌中富含理趣,这是宋诗的一个典型特征,而苏轼则是其中最突出的体现者。其诗歌中蕴涵的理趣,按内容可以分为自然之理、人生之理、社会之理和艺水之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多元打开虽对打破思想禁锢颇具益处,但却也极易因无效衍义而产生离散格局与异化趋势。那么,在当前文化交往与科际交叉的境遇下,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实现的多元融通究竟是在"道其常"抑或是在"道其怪",是在催生社会共识抑或是一种不和众嚣的岩穴孤处?显然,若忽视对中国问题的理论诉求、对大众利益的理性谋划而只在故纸堆里讨学问,就会使之如郁郁黄花因不接地气而枯萎于枝头;若撇开具有重大政治蕴含的担当情怀而只为稻粱谋、为生计筹,就会使之因忘记治学的大方向、为民请命的大思路而堕落于平庸。诚如是,焉能委之以关怀终极、引领未来的托付与重任?唯有确立"马魂-中体-西用"的研究路向才能增强方法自觉与理性自信,将它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诠释在多元融通的学理深层。  相似文献   

7.
宋代理学诗人的说理诗大多是枯燥乏味的语录讲义体,朱熹的说理诗也多为此体.不过作为理学诗人中的杰出代表,朱熹自有其不同凡响的地方,那就是他创作了不少富有理趣的小诗.本文以朱熹的理趣诗为论题,从作品的具体分析出发,辅之以确凿的材料,提出了以下观点:"朱熹的理趣诗是在禅宗以诗说禅方式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示道'之作."  相似文献   

8.
杨佩瑾 《老友》2008,(9):1-1
"上善若水"。先哲老子的这句名言,在时隔两千多年之后,用来诠释今天正在感动中国的全国道德模范的动人故事,竟是那么贴切,那么亲切。上善何以若水?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又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善利万物,是水的行动,是它造福人类的愿望与实践。为而不争,是水的品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水德"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学而时习"展现了先秦儒学的笃行精神,这一精神深刻关联着儒学的实学性,儒学因其"为己性"与"事功性"而彰显实学品格,此品格之落实则在于笃行。然而,在宋明理学那里,由于其论学重点向"静坐"和"穷理"的"逻辑性"转移,笃行精神因此而被弱化,宋明理学便也难免背实蹈虚和流荡之弊。  相似文献   

10.
刘熙载说苏诗"长于趣",姚莹更称赞说"眉山绝趣苦难追".选取传诵中的34首,分"谐趣"、"奇趣"、"理趣"三部分,略探眉山之趣.  相似文献   

11.
指出《大学语文》的教学,应强调以人文教育为核心,以德育为主的素质教育为重心,帮助学生学会"何以做人”,懂得"为何而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做有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肩负21世纪为祖国、为人类服务责任的通才.文章从背景、意图、选文与体例以及教学实践四个方面探讨了人文教育的思路、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12.
何谓集合     
人们通常用康托集合论来判断ZFC系统的合法性,它对集合有两种主要解释:大小限制概念和叠置概念。大小限制概念把一个收集的统一性或客观现实性看作与该收集自身的大小相关,它不能对基公理和幂集公理的存在性提供合法的解释。集合的叠置观点对于集合的形成存在一个时态的限制,它可证明子集公理和幂集公理的合法性,但是它不能为代换公理提供一个解释。对叠置构造强加一个大小限制条件,可以成功地用来解释代换公理,它不能用来说明幂集公理的合法性。结构观点认为一个集合是打开一个可能结构的模式,集合的同一性应该由它们的打开模式的同一性确定,在这种概念下,没有理由把这种可能的结构限制在良基上。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人文精神从历史上看要涉及中外两种不同的思想资源,回顾和梳理古今中外不同的人文思想资源以明确在21世纪的现代应当尊奉的人文精神更应该以人为本,其根本之点在于对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人的需要和人是目的,人是中心理念的张扬与肯定。  相似文献   

14.
进化认识论是西方 2 0世纪 6 0年代末~ 70年代初出现的一股认识论思潮 ,代表人物有福尔迈、坎贝尔等人。进化认识论首先是一种认识理论 ,因此 ,它所要解决的问题 ,大多可以从近代认识论中找到。但是 ,作为一种认识理论 ,它又主要依赖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它力图从进化的观点去理解和说明人类认识结构 (能力 )的起源及其发展。它不仅对一系列的经典认识论问题 (认识的本质、客观认识的可能性、天赋观念等等 )作出新的解答 ,而且试图对许多科学理论问题 (科学理论的评价、科学的进步和客观化、归纳问题等等 )作出自己的解答 ,此外 ,它也充分地考虑到了语言问题在认识论当中的重要性。进化认识论具有历史性、实证性、跨学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个人主义是私有制的产物。由于私有制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个人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认为“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个人主义”是不对的。在历史和现实中,奉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的人是客观存在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道德生活的主旋律,而绝不是“为少数人或少数人的集团所利用”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科学吗--兼论哲学是什么和什么是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不是科学,把哲学科学化或实证化、实用化实际上是用科学来消解哲学,而哲学作为人类自觉的理性是不可能"终结"的.哲学是介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东西,是人类追问意义世界的思想,是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内心信念或信仰,是真正的精神支柱.科学不可能取代哲学正如哲学不可能取代科学一样.哲学和科学都是人类理性的艳丽花朵.  相似文献   

17.
东汉王符撰写的政论著作《潜夫论》共三十六篇,其中《务本》、《浮侈》、《爱日》等篇专论经济。针对东汉和帝、安帝时期政治昏暗、贵戚宠臣穷奢极欲,从而引发虚伪游手浮食众多、本末不足相供的现状,王符提出农工商均可富民的经济观点。认为农工商各有本末之分,强调"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只要各务其本、各抑其末,就会最终实现"富民","成太平之基,致休征之祥"。  相似文献   

18.
从转变观念和强化管理两个方面,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出发点,对企业的营销策略、科技进步、产品开发、生产组织、产品质量等与市场的内在联系进行了辨证分析,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通过自身努力,建立并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则的营销机制.  相似文献   

19.
宋、郑两国皆为春秋时期中原地区重要的诸侯国。宋人由于承袭先民殷人遗风,"重厚多君子",行事缺少变通而显得呆滞愚笨;郑人由于其灵活多变的外交手段以及应对变革的措施,行事有变通而显得灵活聪明,以至于时人有"郑昭宋聋"之说。这是两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形式以及政治制度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这一重大论断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认知要求,需要认真加以研究掌握。党的自我革命重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从”四个自我“角度理解反腐败和自我革命的关系是把握好这一重大论断的重要支点:即反腐败就是通过党内组织和思想最彻底的自我净化、制度规范和监督机制最彻底的自我完善、思想观念和机制体制最彻底的自我革新、个人境界和执政本领最彻底的自我提高,从而实现党的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