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如果说20世纪是“革命和战争”的世纪,那么苏俄就是最好的体现。因为赋予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战争这个特点的是苏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诞生的苏维埃革命,被预言会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灭亡。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最大限度考验苏联体制的同时,也打开了它通向灭亡的道路。在这里,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战时期对苏维埃体制的影响详细地论述一下。  一、围绕战争准备的问题通常,近现代国家建立常备军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一点上苏联也不例外。而且,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苏联的战争准备是在非常必要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说苏联的战争准…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10多年来,作为高校外国文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苏联文学教学,一直处于失范和无序状态;苏联文学研究也缺乏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宏观研究,史料发掘和史实考证较多,理论梳理与宏大论述不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确定苏联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文化价值取向,正确取舍教学内容,突出当下研究重点,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必须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国家在现阶段已发展到更高水平,并且直接导致作为社会现象的现行宪法复杂化,要求从多方面有计划地对它进行评述。由于要求更加深入和全面地来认识宪法,已使有关宪法问题的研究超出了单门学科的范围,而需要各方面的学者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本国化这一命题上并不是先驱者,我们只能算是一个探索者,而苏联东欧国家先于我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虽然现在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但它们过去的成功对我们在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上有着启示与借鉴作用。同样我们也应该反思他们的失败与教训,来告诫自己。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本国化这一命题上并不是先驱者,我们只能算是一个探索者,而苏联东欧国家先于我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虽然现在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但它们过去的成功对我们在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上有着启示与借鉴作用。同样我们也应该反思他们的失败与教训,来告诫自己。  相似文献   

6.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产生的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是在当时条件下把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必然结果。该冒险主义在关于中国革命的形势问题、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中国的资产阶级问题等方面错误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是不顾本国国情而照抄照搬别国经验。这一教训值得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7.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石油生产发展很快,六十年代初苏联的石油产量不到美国的一半,1974年已达到4.59亿吨,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国。1981年,苏联的石油产量达6.09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1.9%。自1974年以来,苏联的石油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见表1)。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石油生产发展很快,六十年代初苏联的石油产量不到美国的一半,1974年已达到4.59亿吨,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石油生产目。1981年,苏联的石油产量达6.09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1.9%。自1974年以来,苏联的石油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见表1)。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苏联刮起一阵“新思维”的劲风,猛热地冲击着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它也象“改革”的浪潮一样渗透到各个角落。这似乎是一种全球性的思潮,正在扩展蔓延……什么是“新思维”? 苏联政治观察家鲍文在1987年《新时代》周刊座谈会上谈道:新思维——是对核时代进行反思的产物。并由此得出如下理解,那就是核战争孕育着全人类的毁灭。因而,在这里全  相似文献   

11.
存在了七十多年的苏联在短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 ,其法制建设上的失误是重要原因。斯大林至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失误埋下了国家分裂的种子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失误则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这些失误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在于 :政治权力的行使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 ,国家的稳定才不致因领导者个人的去留而发生动摇 ;共产党的活动必须局限于宪法和法律的范围以内 ,不能允许任何党员有超越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 ;法律文化建设必须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予以高度重视 ,以促进全民族的法制文明尽早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新史料探讨了苏联、共产国际与红军西路军的组成、西进、失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苏联出兵东北对日本投降的作用在历史上曾有定论,作者对此提出疑问,重新考察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与各方力量对比状况,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盛世才在新疆长达11年的统治与苏联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能够在新疆坐稳与苏联在军事、政策等方面援助是分不开的,同样,与苏联的反目也直接加速了“新疆王”时代的结束;盛世才一改“亲苏”立场,绝不是偶然的,在思想上表现为“主义之争”,在新疆领土上表现为“归属之争”。  相似文献   

15.
16.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民族发展的动态(发展趋向)和静态(特殊功能)两个角度,从理论和历史两个层面,回首探究它们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认为民族发展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真正起着推动作用;苏联自始至终都潜伏着一种解体的因素,苏联的解体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俄国创建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形式之一的“苏维埃类型的国家”。在世界历史上开创了最高类型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新时代,为苏俄人民和世界人民“开辟一条真正民主进步之路”。 可是,有些西方资产阶级的学者,认为十月革命缺乏民主,夺取了政权就建立了一党制。他们认为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似乎在十月革命前就提出了待夺取政权后就建立一党制政权的主张。“可是,不论是在列宁的任何一篇著作里,还是在哪一次发言中,都找不到这种暗示”。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了两件大事:一是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突飞猛进。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中这两件似乎极为矛盾的大事的发生原因及其相互联系,只有结合时代发展的总背景,放在世界的整体联系中分析,才能为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一、时代要求决定了苏联模式的兴衰马克思主义给出了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最一般规律,其根本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与各国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具体国情结合,而且还在于与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苏联模式的兴起正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适应了当时时代…  相似文献   

19.
苏联社会学     
社会学的再生正如其他学科一样,社会学在苏联有一段奇特的历史。1953年斯大林逝世,引起了极大反应,自然也涉及到社会科学。到五十年代中期,可以看出苏联领导方面对特殊社会问题——特别是贫困、异端和不利的教育条件——的兴趣增加了。  相似文献   

20.
最近的阿富汗事件,不足以说明苏联军方目前已把它自己限制于消极保守的军事方针;但是这一事件所引起的震动和义愤,却也掩盖了一个事实:对于军事实力的效用问题和为达到苏联所追求的目的应该使用何种军事手段的问题,苏联曾进行过反复争论。实际上,苏联军方过去数十年间曾进行过一系列的争辩和讨论。所谓苏联“军方”,除了那些司令官之外,还包括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