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旨在讨论模糊语言与翻译的关系.以虚对实,以模糊语言翻译原文的准确语言;以虚对虚,以模糊语言翻译原文中的模糊语言;以实对虚,以精确语言翻译原文中的模糊语言等角度探讨模糊语言翻译的方法.在翻译文学模糊语言中,译者应当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作用,使译文文本同原文一样呈开放性的结构,让译文读者介入其中,去解读,去阐释,从而获得共鸣.  相似文献   

2.
数字语义的模糊性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语言具有模糊性出发 ,讨论了数字语义的模糊性的存在极其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原则及翻译方法。旨在探讨文学作品翻译中对数这类看似精确的词的模糊处理 ,使译文能充分展现原文的神韵  相似文献   

3.
模糊理论使人们认识到语言模糊性的客观存在。模糊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在翻译中,对于语言模糊性的认识,是正确理解原文并用译文准确表达的基础。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引学生识别和运用模糊语言,从而有效地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尝试研究《傲慢与偏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分布与理据。研究发现:译文多采用意译策略处理原文模糊语言,目的是实现与原文的语用功能对等。此外,《傲慢与偏见》译本中的翻译策略出现范畴分化现象。对于译者如何处理特定语境下模糊语言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西美学思想差异及中英语言表现形式的差异,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要求译者在文学翻译实践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翻译技巧,译者应避免随意填补原文的意义模糊,破坏原文学文本的模糊美和含蓄美。因此,利用接受美学理论去研究并成功运用模糊语言,对扩大作品审美感染力,使读者获得动人的美感和意境的升华,使原文意蕴深厚,人物形象丰富生动,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JefVerschueren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语言发挥功能的过程,并认为语言的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对其理解和翻译必须借助相关的交际语境。本文从顺应商务英语信函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出发谈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翻译中的模糊语言——《道德经》第一章的英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客观属性,这一特性赋予有限的语言表达式以无限的意义,增添了语言的魅力.然而,模糊性也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了挑战.文中以中国经典著作<道德经>第一章的英译为例,分析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模糊语言的处理,如何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特别需要译者的审美意识 ,需要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翻译的过程就是原文的审美再现过程。文学作品的翻译要忠实地译出人物的语言特色 ,再现原文的生动形象。语言的常规优美固然重要 ,但正如残缺美也是美一样 ,在文学作品中 ,人物的非规范语言也是一种美 ,因为它有助于烘托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因此 ,在翻译中要忠实再现 ,否则会影响译文的准确性、生动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语言的本质属性,模糊语言在汉文学作品中大量存在,通常可分为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两种.汉文学作品的模糊性主要是由汉语本身的语言特点、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及读者对原文的不同的理解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唐诗中模糊数字的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诗中的数字大多是模糊数字,这些数字对诗歌的意境刻画起了重要作用。唐诗中的模糊数字除了有一般汉语与英语比较得出的一般的差异之外,更重要的是有的数字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正确理解原文,使译文不但“意似”,而且“形似”,才能“神似”。为了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文和达到“传神”的目的,本文提出了“模糊等值”法和音译数词法、音译量词法、保留数字翻译地名法和注释法等异化翻译的方法进行唐诗中模糊数字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模糊美有三种语际转换策略,即以精确译精确、以精确译模糊、以模糊译模糊,使译文具有与原文相同的审美品质。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英汉数字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具有模糊语义,重在表义、言情、显势。本文从英汉数字模糊语义出发,对其翻译三原则和五种互译方法进行探讨,寄望于对模糊语言翻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模糊修辞的运用及两种英译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经典中常见的现象。模糊语言的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杨宪益和大卫.霍克思对《红楼梦》中模糊修辞的处理各有所长,他们成功的译例为研究模糊语言的翻译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汉俄成语中存在着数字语义模糊、颜色词语语义模糊和成语固定结构所蕴含的语义模糊。汉俄成语翻译应遵循形意兼顾、取意舍形等原则,以尽量达到译文与原文在形式、语义和语体方面的等值。  相似文献   

15.
翻译以“信”为本,必须忠于原文。不仅要忠于原文的内容,还要忠于原文的风格和语言形式。本文从这一原则出发,具体谈论在长句翻译中尽可能使译文在语言形式上接近原文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通过对比《天净沙.秋思》原文和译文,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文学模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模糊主要来源在于读者或听话人经历的缺乏的结论,并且对现代主体批评的极端化倾向提出置疑,主张正确认识文学模糊,在翻译中保存源语文本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7.
论译者的风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的过程中,作家的风格是可译的, 为了得到最佳的译文效果,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格意识.文章分析了在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中,译者的翻译观点、目的以及采用的翻译手段对其译文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指出虽然受到原文的限制,译者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文本,并以原文风格为基础,追求与之相适应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数字分为真实数字和模糊数字.本文阐述了真实数字在中英翻译中的特点,在真实数字的翻译过程中,应当作出相应的位数扩展,而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数字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具有模糊语义,重在表义、言情、显势.中文诗歌中有很多模糊数字,这些数字对诗歌的意境刻画起了重要作用,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本文探讨了模糊数字,特别是在诗歌中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历史经典作品有其自身的语言和表达特色,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采用模糊意象和抽象概念。借助翻译涨潮《美人》一文之实践,文章拟说明词语的准确理解、诠释与跨越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语言与文化差异的重要性,以在目标语读者心中引起与发源语读者相似的共鸣。同时留意并在译文中体现原文的题材风格与行文节奏。  相似文献   

20.
文学翻译是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它与文学创作相通,具有创造性.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中艺术语言性质的描述,探讨了同是作为语言艺术的译作中语言的处理原则,描述了如何从语音手段、词汇手段、语法手段以及综合手段来达到原文与译文之间艺术语言的替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