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和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选取近三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宣传海报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海报标题文字的人际意义和图像的互动意义,研究海报特征以及如何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传递环保理念,引导公众实施环保行为。旨在探究图像和文字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际方式以及二者如何共同构建语篇意义实现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对《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海报进行视觉分析,从而探索系列海报中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的实现以及三大意义的实现如何体现海报间关联及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宣传海报中,海报中的再现意义构建了各海报的主要内容,表现出部分电影情节;互动意义可以吸引观众,使其对电影产生兴趣;构图意义则突出了海报的重点信息。各海报中三大意义的实现不仅有助于其所属电影的宣传,也增加了整个系列电影的知名度及关联度。   相似文献   

3.
《巴拿马裁缝》(The Tailor of Panama)电影海报属于典型的多模态语篇。文章用Kress & 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框架理论,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分析海报语篇的意义构建以及宣传功能的实现,从而验证多模态语篇中各种符号资源之间的互动和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4.
电视节目的宣传海报包括图像、颜色和文字等多种社会符号,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在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基础上,对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宣传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发现在宣传海报这类多模态语篇中,图像、色彩、文字等各种模态可以协同作用建构图像意义,帮助设计者科学地选择各种模态,准确迅速地传达视觉信息,吸引观众视线,给予观众视觉享受,加深观众对海报的认知,达到最佳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视觉图像分析语法为框架分析了"BMW之悦"多模态广告中互动意义的构建,探讨了广告传达的品牌内涵,验证了系统功能学理论分析多模态广告语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战争海报:"墙壁上的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海报是一种重要的视觉文化文本,是"视觉-说服"的统一体.本研究对由438幅战争海报组成的一个样本进行了内容分析,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发现1.战争海报表现出了一种鲜明的特征"对武器的迷恋";2.战争海报有特殊的海报修辞术--"非武器的武器化"--的现象存在,但不普遍;3.战争海报的性别表征绝大部分是以中青年男人(而非女人)为图像元素;4.战争海报绝大部分是正面地表征我方人员,同时,反面地表征敌人;5.战争海报中有特殊的海报修辞术--"妖魔化敌人、神话化自己"--的现象存在,但不普遍.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社会符号学的视觉语法理论,借鉴多模态话语的分析框架,分析并解读了微视频《武汉,等你重启》的叙事特征、互动意义和组篇意义。《武汉,等你重启》微视频运用文字、图像和声音多种模态客观地传递了抗疫实情,塑造了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无私奉献的形象,激发了观众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框架语义学认为,除了词典所列出的客观意义之外,文化背景、百科知识、生活经验和信仰在确定词汇意义时起着关键的作用,必须把词汇放在特定的框架之中进行分析。文章以分析商务实践使用中的表达"货物"概念的英语词语的词典意义与框架语义的微妙差异为切入点,探讨"货物"英译问题,认为通过确定所译"货物"所属框架来确定"货物"的框架语义并选择相应的英语词语,是正确英译"货物"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互动意义是多模态理论中的一个分析框架,它和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一样,体现了与交际对象的关系。本研究以Kress和Van Leeuwen创建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通过对房地产广告的收集、分析和整理,结果发现,房地产广告语篇中图像与观看者之间是信息提供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并且社会关系疏远,但是图像提供者尽量塑造和观看者平等的权势关系,而且他们偏爱饱和的颜色,给观看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影响观看者,使其采取行动,购买所广告的商品。  相似文献   

10.
连环画作为一种简单易读的文体形式,含有丰富的人际意义。本文以多模态为研究视角,构建连环画人际意义分析框架。以《花生》为例,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先对语料作微观分析,再对连环画人际意义构建作宏观分析。研究表明:(1)连环画构建人际意义时,侧重减少图像人物与读者直接交流,保持故事客观性,同时,少量直接交流能唤起读者情感共鸣;(2)构建多模态人际意义时,文本和图像模态在互动方式和态度传递两方面相互补充加强。该个案分析不仅为连环画的语言学研究拓宽了道路,而且为多模态语篇人际意义研究提供了更多实证依据,具有一定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理解图像新闻所渗透的个人与媒体的态度,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视觉语法和评价系统以及图文关系理论,分析图像符号的评价资源。以英国主流媒体对撒切尔夫人逝世的报道为例,阐释图像的互动意义评价和图文关系引发的评价意义,以阐明新闻中的图片本身以及图像与文本的关系都蕴含着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面对愈加激烈的媒体竞争,报刊作为印刷媒体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文章通过观察分析这些变化,试图探寻这一变化的意义以及报刊在图像时代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海报设计的竞争优势及发展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报设计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文章主要分析了海报在当代社会的存在状况以及竞争优势;论述了海报设计作为一种设计艺术形态,在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环境中蕴涵着个人化、艺术化以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Kress和van Leeuwen创建的视觉语法是研究多模态语篇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关爱老人公益广告《打包篇》的视觉图像的互动意义、语言的互动意义和视觉模式和语言模式的互动关系,探讨了视觉——语言模式是如何相互合作共同构建动态多模态语篇的框架下的互动意义,阐明把多模态语篇分析运用到动态语篇即电视公益广告中不仅扩展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运用也表明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运用到动态多模态语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在研究语言的基础上,把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其他意义表现形式也纳入话语分析。本文以Kress&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图像分析的语法框架为理论依据,对"中国龙"漫画进行多模态分析,从而说明漫画的多模态解读对正确理解漫画意义和身份构建方面不可忽视的作用,以期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南京冠生园由于出售用陈馅制造的月饼这一欺骗行为导致其由盛转衰至破产这一案例,指出传统企业理论由于建立在以"经济人"假设基础上,没有将信誉作为内生变量纳入分析框架的不足.重新建立起将信誉作为内生变量的企业行为分析框架,并利用该框架对原案例进行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上得出了内、外部信誉机制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海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其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不断的发展演变, 海报的设计到20世纪上半期,基本是沿着19世纪海报设计的路径发展。这个发展同时受到各种 社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新的海报面貌。特别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刺激了政府和 社会对政治海报的需求,使海报设计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可以说这个时期是海报发展的鼎盛期。 二战后工业的繁荣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使20世纪的海报地位更高,海报显示出 了更加新鲜、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论企业意会知识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持续竞争优势的深入研究 ,认识到意会知识对企业越来越重要。文章简要地阐明了意会知识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企业意会知识的分类框架和表现形式 ,并探讨企业如何加强知识管理使意会知识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框架分解的多分辨率特性和方向性,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框架多尺度分解的分层图像融合方法,提出了新的融合规则和融合算子.实验表明,基于框架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是有效的,融合后的图像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场景和框架理论与翻译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Fillmore的场景和框架语义学语义理论下,翻译过程可以解释为译者根据原文的语言形式(框架),在自己的有关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构建与原文框架相一致的场景,然后找到合适的目的语框架来描述此场景.Lederer的释意翻译理论,尤其是她的"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概念,为场景和框架语义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间接的理论支持.Kussmaul把场景和框架语义学应用于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研究之中,说明了该理论是颇具解释力的.文章结合这一理论,通过对一些学生翻译过程的回顾性内省分析,进一步例证了该理论在翻译过程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