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端肃公诗集》是明代中期著名政治家马文升的诗集,白寿彝先生在其主编的《回族人物志》中认为该诗集已经佚失。其实,《马端肃公诗集》自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刊刻后就一直在流传,并于20世纪初收藏在南京图书馆。笔者试对《马端肃公诗集》的刊刻、流传情况及价值作一考论。  相似文献   

2.
一、北大所藏的《王氏画苑》《王氏画苑》,明王世贞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该书的两种明刻本。一种为王元贞(字孟起)刻本,原燕京大学图书馆藏(与《王氏书苑》合刻,詹景凤补益)。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匡高19.4厘米,广13.7厘米。目录标题后第二、三行下题:“皇明朱衣姚汝循同校”。卷十末有“万历庚寅岁夏五月王氏淮南书院重刊”一行。淮南书院是王元贞的金陵家塾。知此本乃王元贞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重刻于金陵。《画苑》与《书苑》前有王世贞《重刻古画苑选小序》和《古法书苑小序》,述及刻书  相似文献   

3.
徐渭曾三次面对死亡的威胁,而三次威胁又激成了其文集自刻活动的三个活跃期,不甘沉沦的不朽意识是形 成这一重叠景观的内驱力。《徐文长初集》似应刻于隆庆2年(1568,48岁),而不是万历18年(1590,70岁)。  相似文献   

4.
赵执信是清初诗坛六家之一,他晚年删订的诗集身后由其后人刊刻为《饴山诗集》二十卷(含《诗馀》一卷),此种刻本是200多年来人们阅读赵执信诗作的通行版本。讷斋抄本《秋谷诗集》四卷,是新近发现的赵执信诗集抄本。四卷抄本中全部收录了刻本中第一卷《并门集》、第二卷《闲斋集》、第三卷《还山集上》和第五卷《还山集下》的192首诗作,此外,抄本中还有59首诗为刻本所不存。显然,抄本中保存的这些未刊诗被赵执信晚年删订诗集时舍弃。抄本中所保存的诗作是赵执信青年时期的作品,其中的未刊之作对研究赵执信生平、交游和文学思想具有重要价值,故将其整理刊布。  相似文献   

5.
《后记》     
1979年,孙席珍同志接受委托,参加《郭沫若全集》编注的审阅工作,负责审校文学编1至5卷十多个诗集的注释。孙席珍同志对郭老有深厚感情。早年他曾是郭老的部下。解放后,他长期从事郭沫若研究,若有《郭沫若诗歌研究》等书稿,可惜在十年动乱中毁去。后来他又撰有《怎样进行郭沫若研究》等文章多篇。1981年以来,他长期认真仔细地对待《郭集》的编注工作,先后校阅了1至4卷的诗集十多种。后来,接到文学编顾问聘书,又校阅了《三叶集》一卷。  相似文献   

6.
关于《金瓶梅》成书的年代问题,中外研究者们有好几种说法。主要有两大说:一说成书于明代嘉靖年间(简称“嘉靖说”);一说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简称“万历说”)。“嘉靖说”是一种旧说,而且据的是传闻,没有扎实的根据。到1933年7月,郑振铎在《文学》第1卷第1期上发表《谈<金瓶梅词话>》一文,认为“《金瓶梅》是作于万历三十年左右,”第一个同旧说进行挑战。次年(1934)1月,吴晗在《文学季刊》创刊号上发表《<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一文,认为“《金瓶梅》的成书时代大约是在万历十年到三十年这二十年(公元1582—1602)中。”后来主张“万历说”的越来越多;黄霖先生认为《金瓶梅》成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左右,更为精  相似文献   

7.
《笥河学士诗集》是朱筠去世后由其次子朱锡庚编纂而成。朱筠1781年去世后,在1781年到1801年这二十年间,朱锡庚不断搜寻朱筠的遗稿,到1803牟朱锡庚完成了二十八卷的《笥河学士诗集》。完成后,《笥河学士诗集》由朱家子弟递藏,后被朱柽之收藏,后又流于日本秃庵手中,最后被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收藏至今。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了五卷和十八卷两种《异物汇苑》,前者题为王世贞撰,后者题为闵文振撰。四库馆臣虽然对五卷本的作者提出了质疑,但因证据不充分,且未能考证出其真实作者,因此引发后世学者的再质疑。今通过考证指出,闵文振所撰《异物汇苑》最初是十八卷,刊刻于嘉靖十五年,此后在万历三十年之前又有一个修订后的重刻五卷本面世。今所见题为王世贞撰的五卷本,正是书商为牟利而据闵文振的五卷本刊刻后托名王世贞以传的,因此其实际作者仍是闵文振。  相似文献   

9.
《辽阳稿》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李化龙万历年间担任辽东巡抚时所作诗集。诗集虽然只保留数十篇诗稿.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辽东的社会面貌,见证日益严重的边疆危机,允称诗史。本文寻绎李化龙在辽东的活动轨迹,试图解读《辽阳稿》在东北古代文学史上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斐 《南都学坛》2012,32(6):56-59
《淮海挐音》是宋末僧人释元肇的诗集,初刻于宝祐戊午(1258年)。此书在我国早已散佚,所幸很早就传到了日本,元禄乙亥(1695年),神京书林据宋本翻刻。大正二年(1913年),成篑堂据元禄本影印收入《成篑堂丛书》。此书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全宋诗》释元肇诗主要依据此书编辑。此书前面附录的赵汝回、程公许、周弼等人序文、书信6篇,是考证赵汝回、周弼等人生平和研究江湖诗学的重要材料,可惜目前还未引起学界注意,《全宋文》、《宋集序跋汇编》仅据《宋代蜀文辑存》卷八三转录了程公许序1篇。对这6篇序文做全面辑考,有助于增进江湖诗学的研究和宋代总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近有文章考证万历十八年《焚书》并没有刊刻;《焚书自序》的作者不是李贽,而是后人一篇伪作;又论述《焚书》原刻本只有两卷书信。对此文章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焚书》万历十八年已经刊刻流传,《焚书自序》应该是李贽的作品。《焚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焚书》指书信,广义的《焚书》包括狭义的《焚书》(书信)和其他杂著,后者也称《老苦》,广义的《焚书》是书信和杂著《老苦》合刊本的总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对《金瓶梅》研究的深入,愈来愈多的研究成果表明,在《金瓶梅》早期抄本的流传过程中,晚明时期以麻城为中心的一批湖北学人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的,而其中尤以“公安三袁”中的袁宏道、袁中道兄弟成绩最著。现存最早记载袁氏兄弟二人与《金瓶梅》抄本关系的材料,乃首推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词曲·金瓶梅》,为讨论方便起见,兹节抄其有关文字如下:  相似文献   

13.
明万历版《山西通志》由李维桢、范弘嗣、邢大道、阎重光等编纂,山西巡抚李景元、魏养蒙、樊东谟、吴仁度相继监修。是志纂修始于万历三十四年,至万历末成书刊印。初刻本至少有23卷完整保留在现存的两个残佚本中。通行的全帙本由巡按山西的御史祝徽在崇祯二年用万历旧版重印,并补写叙文,残佚本卷二十二、三十及卷二十五中的两页即据此本补刻重印。是志上承嘉靖志,下启康熙志,所纂聚三晋一方自然与人文各类典要,自上古迄万历四十二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地方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薛冈《天爵堂笔余·卷二》有一则记载《金瓶梅》早期抄本流传和刻本问世的重要资料,以往诸家所考均有未逮未确之处。经深入考索,得出了更加切实的结论:薛冈在京看到文在兹见示《金瓶梅》抄本的时间应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七月至三十年(1602年)九月之间;包士瞻是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春就任德州判官路经苏州时购得《金瓶梅》刻本的,这也是《金瓶梅》刊刻面世的下限;包士瞻、薛冈所见《金瓶梅》刻本应为现存的《新刻金瓶梅词话》刻本。  相似文献   

15.
《万层野获编》三十卷,《补遗》四卷,明秀水沈德符景倩著。清桐乡钱枋尔载辑。此书在张之洞《书目答问》云:有明刻本。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外编》亦云:据说旧有明刻本。但据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惜其书未刊行于世。”德符五世孙振《补遗序》云:“惜未及梓。”姚祖恩《棱刊弁言》亦云:“当时藏诸枕秘、弗以问世。……传钞既久,讹脱滋多。”这好像姚刻以前,都系传钞,是没有刻本的。两说未知孰是。自道光七年,即一八二七年,姚祖恩刻于扶荔山房,同治八年,即一八六九年,祖恩之子德恒重校刊补。一九五八年,中华书局重印出版。其说明云:“参考了若干种清代抄  相似文献   

16.
郑珍,字子尹,晚号柴翁、子午山孩、五尺道人,嘉庆十一年(1806年)三月十日生于贵州遵义西乡,卒于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十七日,享年五十九岁。郑珍是清代朴学大师之一,在经学、小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著有《经说》一卷,《仪礼私笺》八卷,《论舆私笺》二卷,《说文逸宇》二卷,《说文新附考》六卷,《汗简笺正》八卷。郑珍也是清代著名诗人。陈田《黔诗纪略后编》赞郑珍为“当代诗人才学兼全一人而已。”胡先骕在《读郑子尹巢经巢诗集》中说:“郑珍卓然大家,为有清一代冠冕。纵观历代诗人,除李杜苏黄外,鲜有能远驾乎其上者。”这些评论虽有过誉之处,然郑珍诗确实不愧为清诗中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7.
《全唐诗》收录张祜诗两卷,其中有一首题赠寺庙诗《禅智寺》,《张祜诗集校注》题作《上方寺》,且注释与《增订注释全唐诗》完全有别,经过考辨,其题应为《慧聚寺》。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二十五《子部·杂家类·存目二》: “《海蠡编》二卷,明袁士瑜撰。士瑜,号七泽,公安人,即宗道、宏道、中道之父也。其书大旨,以儒释二家同源异派,或援释疏孔,或证孔于释。谓濂洛诸儒于圣人书诠释妙畅,如樽注海;是编如蠡注海,故名《海蠡编》。……”与《四库全书》差不多同时纂修的《续文  相似文献   

19.
《复旦学报》1983年第4期上《论〈金瓶梅词话〉》一文认为,《金瓶梅》当写成于明代万历年间,理由一,明顾起元《客座赘语》记载,饮宴时演奏南曲为万历以后的事,其前皆用北曲;二,《金瓶梅》所写的盛大酒筵中,用海盐子弟演戏,显为万历时习俗。笔者以为这两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二十五《子都·杂家类·存目二》:“《海蠡编》二卷,明袁士瑜撰。士瑜,号七泽,公安人,即宗道、宏道、中道之父也。其书大旨,以儒释二家同源异派,或援释疏孔,或证孔于释。谓濂洛诸儒于圣人书诠释妙畅,如樽注海;是编如蠡注海,故名《海蠡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