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开创了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历史,确立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指导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党的民族工作实践。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上的观点和贡献,为中国民族问题的成功解决奠定了基础,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新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民族问题是引发国家及世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各国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的研究。而教育,特别是民族观教育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的民族观教育,需要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将民族观教育与国家教育、新文化载体、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从而保证民族观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最终促进人的全...  相似文献   

3.
民族及民族问题是艾思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化”的重要理论主题,他对此进行了充分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民族观。作为对艾思奇民族观的首次系统探讨,其理论渊源、主要内容、时代价值是我们论述的着力点。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民族论述的阐发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族论述的理解运用,艾思奇集中讨论了民族的形成、特点及发展趋势、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民族统一战线、哲学在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作用、民族自决与民族国家等问题,回答了民族是什么、怎么解决民族问题、民族国家未来如何发展等时代之问。其中贯穿着的思维方法及价值原则等对我们做好民族工作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的民族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进程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对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宝库,成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发展的新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主要表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外交原则的时代发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外交原则普遍化的先河,展示了一个大国崛起的新模式,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的国家发展新理念;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新型外交关系的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等理念;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际秩序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秩序观的本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秩序观中国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主要表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外交原则的时代发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外交原则普遍化的先河,展示一个大国崛起的新模式,证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的国家发展新理念;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新型外交关系的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等理念;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际秩序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秩序观的本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秩序观中国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政权构建方式的设想和选择与其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紧密相联。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平等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平等作为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性原则,成功地创造了民族地区政权的组织结构,为新中国国家政权构建形式的最后抉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影响到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构建前后围绕着民族和国家构建形式的问题,发展出了一套完备的、成熟的、科学的理论形态,创造出了对中华民族和全国各族人民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8.
关于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的民族语言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民族语言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与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的中国化主要体现在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中以及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方面。同时,对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的规划以及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中国当代的法正义观对中国当下的法治国家建设至关重要。文章从厘清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内涵入手,分析当下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法正义观的应然性构成,从而阐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中国化的原因,提出将马克思主义法正义观中国化的路径,希冀能够对我国法治国家建设中的正义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和实践价值,值得多视角不断研究。这一论述的产生具有多向度的现实针对和多维度的思想源流。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需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在英雄观意识形态中指导地位的需要,是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国家话语体系的需要;它与优秀传统文化英雄观交相契合并对之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一脉相承并对之进行了时代化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英雄与时代的关系上,明确指出英雄来自时代和人民,是国家的先锋、民族的脊梁和坐标、社会的榜样;在英雄的主体上,展现了人民总体、群体、个体三重英雄主体逻辑,表明了人民英雄是英雄的核心范式;在英雄的含义上,明晰了英雄的本质、精神和品格;在英雄的养成上,指明了英雄养成的总体、根本、具体三重路径。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发展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英雄观的基本问题,即英雄与时代的关系问题,指明了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内容,明确了时代对英雄的决定作用和英雄对时代的影响作用,并把英雄对时代的作用同英雄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作用统一起来,全面完整科学回答了英雄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的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基本原理即英雄与时代关系原理的原创性贡献;这一论述创新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人民英雄主体思想,深化了英雄主体内涵,拓展了英雄主体外延,使英雄主体更具有广泛的人民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核心概念的原创性贡献;这一论述在英雄谱系上是动态谱系与静态谱系的统一,展现了人民英雄是英雄的核心范式,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发展观的原创性贡献;这一论述从唯物史观格局、宽宏的历史视野特别是新时代站位高度,阐明了英雄观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和价值归宿问题,形成一个既全面完整又内在关联的科学的英雄观体系,其本质特征是英雄的人民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理论体系的原创性贡献;这一论述在历史中理解英雄,在英雄史中理解历史,将英雄观统一于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人民观,开辟了英雄观与历史观统一的大历史观、大英雄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必要性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政府一贯重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重视民族工作.尽管文革间民族工作曾受到严重干扰,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坚持在全国对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广泛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再教育,并用政策和法律形式作了明文规定.党中央指出,“必须在全国人民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观的教育,进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这种教育要成为整个国家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要对各级干部和青年加强这种教育”;“并从少年儿童做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人们对民族问题非常关注,解决民族问题的主张众说纷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形成,它遵循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道路并不平坦,正确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要求以时代的创新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当代化。  相似文献   

13.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领导亿万中国人民众志成城,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追求国家富强和人民生活幸福的实践过程,即建设独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的实践过程.因此,从现代化的视角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探索现代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向纵深推进,是事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对深化现代化理论和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斯大林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中国化进程由毛泽东开启,经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进一步发展,其理论成果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理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护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发挥了突出的保障作用,同时留下了深刻的启示:第一,维护国家安全是丝毫不能放松的头等大事;第二,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第三,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中国化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建树了流芳百世的丰功伟绩,创立了光芒四射的理论体系。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面形成的民族观,就是这个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民族观,就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是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古今中外,由于人们的阶级地位、社会经历和政治观点不同,对民族亦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观点,这是不足为奇的。毛泽东同志的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完整科学的体系.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法治,建立和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法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治观的基本立场.提出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实事求是、思想解放的重要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法治发展的最新成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原则与我国民族、社会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并在民族概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及基本政策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予以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现实性,现实性是从可能性转化而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因素很多。本文试着从文化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一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可能;二是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先进的文化,能够进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视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可能性因素之一;三是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内容上的契合性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可能;四是近代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建立繁荣富强的国家的过程中形成的求解放、求自由、求民族独立的精神文化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相关问题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视野不断开阔、认识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深邃、见解独特、意义重大的新成果层出不穷。目前,国内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相关问题的研究不仅会继续稳步前进,而且要力促百家争鸣,力争引起广泛民主热议以达成共识,从而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推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求。当前,此项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中华民族认同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做好此项工作,要具有工程思维、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实现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工程化、战略化和特色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