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暗的中心>是英国现代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一部意味隽永的丛林小说.它丰富的内涵引起了文学批评家们的极大兴趣,使之成为现代文学作品中倍受关注的作品之一.一个世纪以来,文学批评家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这部作品,提供了从多个角度理解这部小说的视角.因此用鲜为人涉及的原型批评法来解读这部小说,通过对原型所组成的深层结构的阐释去发掘该作品的深层含意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现代的文学批评模式中,原型批评认为“文学总的说来是‘移位的’神话”,即关于神由生而死而复活的神话,已包含了文学的一切故事,因此原型批评家十分赞赏这两句诗: 有一个故事而且只有一个故事 真正值得你细细地讲述。因为在这一类批评家们看来,任何文学作品都不过在以不同方式、不同细节讲述着神话中的故事。而结构主义批评则在叙事文学中寻找隐藏在作品深层结构中的基本故事,他们强调任  相似文献   

3.
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两部“爱丽丝”小说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世人及批评家的关注。在相关研究领域,人们先后从文学、心理学、哲学、数学、语言学、符号学、历史、医学、影视、戏剧、动画,科幻小说、超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等视野去审视和探讨它们,各种理论阐述与发现层出不穷。尽管如此,这两部小说至今仍然没有被说尽,仍然是一个言说不尽的“文学奇境”和“阐释奇境”。事实上,这两部童话小说的多重阐释性来自其深层结构中蕴涵的充满哲思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文学因素,正是这些因素使之具有童真之美和杂糅之趣混合而成的奇特双重性,成为耐人寻味,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本文对两部“爱丽丝”小说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文学因素进行梳理,从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工业革命的历史语境去解读“爱丽丝”小说的深层意涵,可以成为认识这个奇异的“阐释奇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浓厚的圣经情结,因此对小说的圣经原型进行解码是更好理解这部小说的前提。本文主要从圣经人物原型的角度出发,分析海丝特的神圣使命和男女主人公与圣经原型人物在性格上的相似性,并进一步分析《圣经》U形叙事结构在作品中的完美构建以及圣经场所原型在作品中的巧妙移置。  相似文献   

5.
追寻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生态批评视野中的《鱼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王》是前苏联当代作家阿斯塔菲耶夫的代表作,是“体现作家创作个性最为充分的一部作品”。犤1犦(P1)贯穿全书的红线,是对广袤大地的深沉的热爱和对破坏大自然者的揭露以及大自然对其惩罚与报应的刻画。阿斯塔菲耶夫正是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独特角度构思并创作了《鱼王》。本文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解读。一20世纪是批评的世纪。形形色色的批评理论,让批评家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文学文本进行着阐释。生态批评正是90年代兴起的一种批评理论,它是“一种在对环境负责的精神中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犤2犦(P5…  相似文献   

6.
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浓厚的圣经情结,因此对小说的圣经原型进行解码是更好理解这部小说的前提.本文主要从圣经人物原型的角度出发,分析海丝特的神圣使命和男女主人公与圣经原型人物在性格上的相似性,并进一步分析《圣经》U形叙事结构在作品中的完美构建以及圣经场所原型在作品中的巧妙移置.  相似文献   

7.
“脱冕”的悲剧英雄——《卡斯特桥市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斯特桥市长》以《俄狄浦斯王》神话为悲剧模式,塑造了亨查德这一维多利亚时期的悲剧英雄形象。笔者结合尼采悲剧论重新解读小说主人公亨查德的悲剧命运,并从作品叙事结构出发,运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挖掘酒神原型如何具体在这部作品中通过亨查德这一悲剧形象得以重塑,意在从深层叙事结构中呈现以酒神为原型的模式具体在哈代悲剧作品中的运用及创新。  相似文献   

8.
张树政 《理论界》2015,(1):122-126
原型批评是西方文学评论中的一种形式,它盛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原型批评是通过对神话的分析和探根,凭借文学文本中的意象、细节描述、情节和人物类型对文学文本进行解读。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学和心理学,它在文学批评领域对文学文本的分析和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型批评家弗莱借助人类学家弗雷泽和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提出了原型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到文学文本的宏观分析之中。美国文学批评家费德莱尔进一步发展了原型批评理论,从七个层面探讨了成长小说的范式,为文学文本的微观探索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赵伟 《理论界》2008,(12):151-152
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笔触描绘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强烈反思。本文从哲学角度分析了作品,从作者的写作风格,作品的主题和原型的角度解释了作品中从人类观点认识的荒谬之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文学的诸多流派或打着各种旗号出现的创作潮流中,不论其艺术水准及产生的影响如何,几乎都会得到评论家热切的关注,而一直拥有较广泛读者群的侦探文学,却始终受到批评家们的冷落。也许在流派、旗号下的创作常被视为新的艺术尝试,格外吸引批评家的目光,而侦探文学几乎不见有何旗号,加之其通常被纳入通俗文学范围,使得批评家多半无意甚至不屑光顾。不过,倘若我们换一种角度,即从人性的角度加以审视,便会发觉侦探文学由于其题材内容的独特性,在人性描写方面与其它类型作品迥然有别。换句话说,侦探文学以其题材的特异性,在…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主人公形象的原型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方法阐释了《西游记》主人公形象的思想文化内涵。作者认为这部小说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通过主人公形象揭橥了人类普遍精神的两大原型母题:即桀骜不驯,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和造福人类,不畏艰险的勇敢探索精神。两者是具有深刻内在涵义的有机神话精神体系  相似文献   

12.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也是"黑色幽默"小说公认的代表。自《第二十二条军规》问世以来,已引起无数批评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作出评论。无论这些评论家作出何种评价,这部小说的喜剧性都是毋庸质疑的。本文将从喜剧性重要的反讽特征来分析这部小说,并探讨反讽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代初期,柳青同志曾经说过:“时间检验文学作品,同时检验文学评论。”这一点,不仅从千百年的文学史上可得到证实,而且在《创业史》及其对《创业史》的评论活动中,也体现得再清楚不过了。六十年代初,即《创业史》刚问世不久,时间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第一次检验。虽然当时文艺理论批评家们对它也持有不同意见,但从基本倾向上看,一致的意见多于分歧意见。绝大多数同志认为,它不仅在同类题材作品中,而且在建国以来的全部小说创作中,都是佼佼者。二十多年过去了,近年,人们对它又开始了第二次检验,同时也检验着当年大量的有  相似文献   

14.
晋海学 《齐鲁学刊》2012,(3):147-151
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语境中,对文体自由的期待构成了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批评家们由此对文学形式因素产生偏爱。在此情形下,马原对小说叙事的积极探索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和关注,并经由他们的积极阐释而以叙事的先锋著称于文坛。然而,马原小说及其批评并没有依照人们的意愿走向深入,反而因为某种"叙事圈套"的操作困境而走入误区。马原小说期望与批评之间的悖反现象值得回味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对文学经典进行广泛和深入的阅读,是文学创作者以及文学批评家的必备素养,是普通读者提高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人民大众感受民族文化、了解民族历史的一种方式.本文将参照当下文学现实,从文学经典对于创作者、批评家和大众读者三类人群,以及对于文学生态和整个民族所具有的意义角度,来阐释文学经典所具有的参照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晚清新小说界首先选择政治小说、尤其是政治小说中的乌托邦小说作为传播其"改良群治"和"新民"理想的文学载体,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乌托邦"小说与晚清时期个人观念之间的必然性联系,而晚清政治叙事小说的所得与所失也都与此密切相关.从"个人"及个人观念的角度分析晚清新小说中一种居于主流地位的文学现象,不仅凸显了它的基本特征,也对这些特征得以形成的重要根源作出了阐释.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外文化交流的新时期,翻译如何助力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出去成为一个重要命题。在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与莫言《生死疲劳》的翻译中,存在许多共同的跨文化阐释的成功因素,文章拟从跨文化阐释的角度对两部作品的翻译进行对比,从中摸索并总结成功的跨文化阐释的构成因素,从而为中国文学与文化英译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恋爱中的女人》虽然吸引了无数评论家的关注,但鲜有人士从神话原型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佳作。劳伦斯在这部作品中不仅借用了希腊神话中命运三女神的典故,而且将其与北欧神话糅合在一起,以其作为神话原型,来唤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悟,从而完成他的主要创作意图并藉此推广他的价值取向和世界观。小说中的母亲、妓女、古德伦三个人物集中体现了劳伦斯对命运三女神这一神话原型的精湛运用。  相似文献   

19.
在俄国文学史上,从别林斯基开始,并且只是由于别林斯基,文学批评才具有了特殊的重要性,用这位伟大批评家的话说,它成为“现代灵智世界的唯我独尊的女皇”,“关于一部伟大作品说些什么这个问题,其重要性是不在这部伟大作品本身之下的”。  相似文献   

20.
批评性阐释是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传播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形态。大致而言,这些批评性阐释又主要可以区分为还原、衍生、创造性三类。还原性批评,其目的就是要努力消除误解以获得对当代台湾作家、作品的真实把握。衍生性批评,就是批评家从当代台湾作家、作品的某一点出发,通过语义联想机制的作用,由一个基本义向其他意义转移和衍生的批评活动。创造性批评,主要指大陆批评家以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借助哲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与叙事学、女性主义等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对当代台湾小说进行的全新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