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电子媒介的繁荣对文学形成了强大冲击,造成文学两个方面的边缘化:一是文学失去中心地位;二是文学必须与新的媒介相结合.电子媒介所导致的"趋零距离"和"图像增殖"遮蔽了事物的真实面目,也使人失去主体性,认识缺乏独立性,定位失准.电子媒介的缺陷为文学留下了生存空间.文学可以运用电子媒介进行传播,发挥文学的影响力,并通过写作主体的真切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满足人类追求精神自足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人类中心主义可分为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而言的,它以人类与非人类的"类别"为参照,认为属人的"类"才是自然界的"目的中心",是实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后者主要是就人与人的关系维度而言的,它以人类的"全部"而不是"部分"为尺度,认为所有的人(不仅包括"代内"的,而且包括"代际"的,甚至包括作为人的"无机身体"的非人类)才是价值世界的"中心",是应然的人类中心主义.由此看来,20多年来学界关于"走进"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只是一个"伪争论":"走出派"批判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而"走进派"捍卫的是"人类"中心主义;二者的争论根本不是在同一个层面就同一个问题在同一个语义平台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分析了名词性成分在"V+趋+来"结构中的位置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包括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第一次对城市进行集中展示,让我们不仅领略到城市化的魅力,也更加关注"城市病"问题.城市化是国际潮流,"城市病"也是世界性的,中国也不例外: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贫困,需要综合治理.上海世博会告诉我们,建设"和谐城市"、"健康城市"、"宜居城市",才是解决"城市病"的良方.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汉语词"小"的英译进行了探讨,认为"小"字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含义,英译时应根据"小"字语义细微差别选择适当的英语词表达.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共"一大"代表的陈公博为何退出共产党?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众多历史研究者,因为陈公博在抗日战争时期投降了日本人,学术界就对此问题胡乱歪曲.仔细研究相关资料,陈公博的独特个性才是导致陈公博退出共产党的关键,他对张国焘的反感,及与陈独秀间的误解,只能算是退党的外因.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一个非常重视日常身体感的作家,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对"看"的重视.一方面,通过时"看"的距离和视角的调整,才有了"张看"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兴味,才在视线上创造了不同世界的交锋.另一方面,作为公众人物,张爱玲也在"被看",所以她非常善于通过制造"距离"来"扮演".除了文字以外,通过服饰作为道具,张爱玲完成了她在一个动荡而浮华的时代的出演.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她的这些出演塑造了世人眼中的"张爱玲".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个执政党而言,合法性最深厚的基础存在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利益关系中,对社会各阶级或阶层利益的满足是执政合法性现实的物质基础.建国以后,执政合法性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建国前后,毛泽东对这一问题已有初步的探索,而1956年、1957年发生的暗流以及国民经济的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威胁着党的执政合法性.在这种背景下,只有通过经济快速增长改变我国落后的局面,改善人民的生活,人民群众才会认同和支持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大跃进"运动成为了当时必然的、看起来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雀"字有"què、"qiāo"、"qiǎo"三种不同的读音.这三种读音涉及到"麻雀"、"雀斑"、"雀盲"、"雀盲症"、"雀盲眼"、"雀予"、"家雀儿"等一批词语.其中一部分词语的读音是确定无疑的,但"雀盲"、"雀盲症"、"雀盲眼"这三个词语中"雀"的读音却容易使人产生困惑.<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只审订了"雀盲症"的读音,而未涉及到另外两个词语的读音,通过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对"雀"字的读音规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常认为,战争期间的川端康成采取了超然的态度,沉湎于日本传统美的世界.然而,川端留下的一些未被注意的战时随笔,却显现出了他对"满洲国"、"满洲文学"的巨大热情和对战争的接受和肯定的态度.在分析了他从迷惘到接受、从屈从到肯定的流变过程后,可以发现,除了战争大背景下时代风潮的蛊惑外,川端潜在的殖民思想和他的"日本情结"才是其本源.  相似文献   

11.
"仁义"是<小鲍庄>中的关键词,是小鲍庄人的核心品质及评价人和事的最高标准.但批评家们都认为捞渣的"仁义"和小鲍庄人的"仁义"是同质的.有必要对二者加以辨析.捞渣的"仁义"是"仁义"之根,小鲍庄人的"仁义"则是伪善之果.  相似文献   

12.
韦有多 《学术论坛》2006,2(1):13-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应代表"谁"、代表"什么"以及"怎样"代表等问题,也就进一步回答了共产党人为"谁"活着、为"什么"活着以及"怎样"活着等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对大学生具有"三观"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闫润鱼 《人文杂志》2003,7(1):97-102
在胡适派自由主义者学人中,胡氏最先动了组建"中国自由党",从事合法的反对党活动的念头.在酝酿组建"中国自由党"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胡适是同仁一致希望出面组党的最佳人选和新党成立后的党魁.但胡适却既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不抱信心,又放心不下他人的反对党活动,总担心其越出"合法"范围.加上蒋介石政权原本就没有为反对党提供生存的空间等因素,"中国自由党"最终胎死腹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实践、思想、贡献三方面论述教育家冯友兰.认为冯友兰始终在传播和维护"五四"以来由蔡元培所倡导的"学术至上"、"为学术而学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传统.认为除培养一代又一代哲学与哲学史专家学者以外,冯友兰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倡导并促成在全国独树一帜的清华学派.认为清华学派的特征是中西贯通,古今融汇,兼取京派与海派之长,做到宏观与微观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释古"与创新,既合理解释传统文化,又努力创造新的文化.认为清华文科的这一共同的学术风格是在文学院时期才真正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上讲,"经济人"假设是一种抽象规定.然而,从"经济人"假设被提出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对"经济人"假设的辩护和对其局限性批判的争议.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本文试从"经济人"假设争议的角度,辩证地探讨"经济人"假设对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三反五反”运动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德军 《天府新论》2009,(3):128-131
"三反五反"运动是建国初期党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目前对这一运动的研究多从中共反腐败这一角度进行的,认为这一运动惩治了干部中的贪污腐败行为.其实,以党对资产阶级政策为切入点,就不难看出,通过该运动,改变了中共对资产阶级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开始把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看作是主要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已经成为革命的对象,这也为即将到来的对资改造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两型"社会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实际,对精神文明建设运行的领导机制、动员机制、保障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等主要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就每项机制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具体机制进行了诠释,提供了实施和操作的具体途径,旨在通过博采众长,讲求创新,重构科学、合理、高效的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的本体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旷三平 《学术研究》2005,46(4):63-69
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旧形而上学在"知性制式"、"先验预设"、"学理至上"三原则混成的理论范式和思维方式中构筑了它的"理性存在论".它在后来必然要遭遇到的整体"断裂"之前,曾发生过"内部的颠覆和造反".但是,只有马克思才真正克服和超越了传统的理论范式和思维方式,走出了形而上学的"怪影",并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唯物史观的方法以及"实践的唯物主义"原则"三维视界融合"的全新思维方式,实现了"理性存在"向"社会存在"的本体转换,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树立起"社会存在论"的理论丰碑,为存在论在哲学上的历史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19.
论"嵌l词"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玉梅 《中州学刊》2007,(3):249-251
"嵌l词"是很早就活跃于汉民族口语中的一种语言现象,它较为普遍地存在于多种汉语方言中."嵌l词"与少数民族语言无关,并非北狄人改造汉语复辅音才产生的语言现象.实际上,"嵌l词"是汉语中早已存在的缓读分音现象,是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人作为目的"原本应该是一种教育现实,但是真正的现实却往往是"人被遗忘",于是它才有必要成为我们今天对未来教育的一种合理想象和希望--一种教育理想.针对人被异化为金钱和分数奴仆以及"我-它"关系遮蔽"我-你"关系的现状,教育应当做到"把人当人看",珍视每个人的尊严,最大限度地适合每个儿童;应当"使人成为人",引领人超越自身,"相遇"在"我-你"关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