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实际上是"按劳动力价值"或"按劳动能力"分配,分配数额的确定是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选择的结果。"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分配"的社会制度的区别仅在于"内容"———生产资料的基础不同,并不在于形式———是通过市场还是通过计划来分配个人消费品。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但毛泽东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发展商品经济的正确思想,纠正了其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形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概念,它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但其又必须依存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合,还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结合,是区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标志.作为两种不同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其主要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和市场主体不同;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不同;分配制度不同;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效果不同和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目标不同.明确二者的区别,对于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是一个总体概念,它是与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恩格斯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列宁也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之后,必将实行计划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它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特定的经济制度,它是作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物被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阶段存在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在历史上是与私有制相联系的。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它的存在有没有客观必然性?马列主义者在认识这个问题上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马恩选集》3卷441页)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也指出: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的产生、发展及运行规律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没有必然联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不是决定社会制度性质的基础,也不是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区别的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是由执政党性质和社会价值观以及国家政权性质决定的,其本质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发展目标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运行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7.
所有制的内涵和质的规定性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社会形式,是由此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面实现了平等,但全体劳动者在对待生产资料的关系上还存在着支配管理权的差别。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在承认这种差别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缩小以致最后消除这种差别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所决定的,诺夫(Alec Nove)对这一通行的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产品的分配是由资源的相对短缺所决定的;对传统社会主义的直接分配产品的方式也提出了质疑,认为直接的分配必然面临计算的困难。必然产生官僚主义,使劳动者缺乏应有的刺激。同时,诺夫提出了可行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应是通过竞争和协商来解决,而不是通过集中的计划来分配,收入分配应保持一定的差距,在实行物质鼓励的同时,应加强精神鼓励;收入分配应由市场和计划双重调节,由政府实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9.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信任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信任不仅是市场经济活动得以规范运行的道德准则,而且是市场经济长远发展的一种支持性资源.市场经济发展在对社会信任迫切诉求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信任缺失的一些问题.本文的重点就是分析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此外结合了我国信任的现状,提出了塑造良性社会信任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既要运用市场经济建立起增进社会财富、克服平均主义的竞争机制;又要运用市场经济建立起先富带后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的激励机制和调节机制;也就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计划经济性质问题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通过剥夺剥夺者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从此改变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形式,结束了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进入一个有计划发展的新时期。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必将是有计划地发展社会生产的预见,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①“从此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②。  相似文献   

12.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理论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而建立起来的经济管理模式,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标志。但这种经济模式缺乏活力,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为资本主义所特有、为社会主义所不容的僵化理论逐渐松动。但社会主义的中国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是可以统一的,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要有市场,这些问题在理论上的突破经历了十几年的争论,才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危机,“去增长”作为重要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拒斥将无限制的经济增长视为人类进步的唯一准绳,提出了转向零净资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生态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发展理念把可持续的人类发展置于破坏性的经济增长模式之上,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社会计划和经济计划对于实现实质性平等和生态可持续性的目标的重要性。在马克思主义“去增长共产主义”中,资本积累将为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所取代,资本将致力于生产满足人们需求的使用价值。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强调社会计划对于生产资料再生产和资源分配的突出作用;二是彻底变革社会关系,摆脱垄断资本、浪费和积累的旧体系,转向满足人类社会基本需求、同时维持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新体系。“去增长”方法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4.
生产资料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条件。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下,社会再生产是有计划地进行的,因此,对生产资料流通也必须进行有计划的管理。但是,在我国现阶段,还存在着全民和集体两种所有制形式,还存在着价值、价格、利润、工资等经济范畴,价值规律还和计划规律同时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起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社会生产和生产资料的流通,究竟应实行什么样的管理体制,才比较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这里想就生产资料流通的管理体制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市场经济价值观的矛盾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质是强调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相统一,但社会利益应高于个体利益的"集体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实质则是以个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但又有别于利己主义的"个体主义"(个体主义是本文提出的新概念),二者存在着非对抗性的矛盾.解决集体主义价值观与个体主义价值观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阐述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所有领域和与其他社会的基本矛盾相一致的普遍属性,可以说,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外延式”的解释和界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逻辑演进,要求我们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重点领域和其他社会的基本矛盾相区别的特殊性质,以达到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涵式”的认识和解答。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雇佣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被以自主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主要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也逐渐被消除,取而代之的是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这一主要存在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完善的紧迫任务。只有增强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自主性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努力创造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和谐局面,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历史问题。邓小平同志以划时代的政治魄力和理论勇气用“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简单而又科学的概括 ,突破和发展了这一世界社会主义的世纪难题 ,并以此为基础 ,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科学论断 ,进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 ,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研究这一理论 ,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两极分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极分化是建立在贫富差距拉大基础上的阶级分化。两极分化的生成与扩张需要存在商品经济、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积累等社会经济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仍然存在两极分化的土壤和可能。防止两极分化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此外,还应采取其他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应摆脱以往的旧观念.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是密切联系的,二者相互兼容,都是介于个人和政治国家之间的纽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民社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和市民社会也有某种天然自洽性,从而使我们可以积极地去建构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性的市民社会,并使之完善.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培养市民社会内部成员的契约精神,注重经济、文化、社会交往等全面发展,培养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20.
公平在税收中既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标准.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和实践者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对税收公平的理解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制度、国民经济水平、人们的价值观念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社会发展变革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