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欧洲中心论"这个词语在20世纪才被杜撰出来,然而这一概念的萌芽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学者率先从政治、气候、环境等方面将古希腊罗马同其他地方区分开来。16、17世纪欧洲各派思想家则把欧洲视为历史发展的高级阶段,已具有用他们的文明去征服世界的思想意识,经过18世纪西欧各派思想家的研究和论述,欧洲中心论初步成型,成为一个包括政治制度、民俗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形态等各方面特点的复杂的概念。到19世纪,通过历史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社会科学家"的"科学论证",欧洲中心论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社会广泛使用的一种"科学"术语,其理论内涵显得更为系统、更加规范。20世纪反欧洲中心论讨论中赋予了这一概念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张文喜 《江汉论坛》2005,2(5):70-74
当代西方的历史概念,很可能只是喻示某种特定化了的地方的历史,大体说来,它是现代性和启蒙运动的理论反映,是18世纪末以来进步和发展的意识形态所采用的重要概念,它滥觞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预设了一个意识形态的欧洲中心概念和均质的空间概念.在马克思所预见的世界化进程中,欧洲导致的资本主义、科技革命等等现代性的发展方式,绝不是固定的、非辩证的欧洲的或西方的,这也意味着全球化绝不是大规模搞一刀切或全面拥抱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邱芝 《学术探索》2006,46(5):63-67
欧洲认同既为欧洲一体化提供文化基础和深层动力,也制约着欧洲一体化的未来发展。在欧盟形成和壮大的过程中,建构欧洲认同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相互依存、共同命运、同质性、自我约束是建构欧洲认同的四个主变量。欧洲认同的建构是一个缓慢而又艰难的过程,面临着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4.
"文明"观念在欧洲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它源于中世纪宫廷社会的"宫廷礼仪",经文艺复兴时期的"礼貌",最终于18世纪中叶出现"文明"这一名词,到19世纪发展成为具有"现代"意涵的"文明"概念.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诩为"文明"群体的"自我"与被贬低为"野蛮"群体的"他者"之间的互动,欧洲人对"文明"的认知及自我"文明"的认同得到强化,并将"文明的阶梯"的空间序列时间化,以欧洲经验为基础的"文明"概念被建构起来.同时,"文明"观念由欧洲上层社会的自我意识,发展成为欧洲人表述自我的一种意识形态,最终随着欧洲霸权的确立而成为具有现代性、普世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欧洲在冷战时期被一分为二,它们选择了和平、振兴与联合的途径.冷战后,欧洲从分裂走向统一.统一的欧洲将稳定、发展和扩大联合作为重要目标,力求成为国际格局重要的一极.欧洲的崛起,对打破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使国际社会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伯特.B.马克斯在《现代世界的起源》中从全球的、生态的角度对现代世界的起源进行了非欧洲中心论的阐释。在罗伯特看来,1800年以前,世界的经济中心在亚洲,亚洲与欧洲地位的变化发生于19世纪始自英国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纯粹由于便利的煤炭开采和殖民地,而在其他国家,政府起到了核心作用。走上工业化道路的西方国家把先进的技术应用于武器装备,对中国和非洲等地区进行疯狂掠夺,是这些国家工业资本主义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张国刚 《文史哲》2006,(1):108-118
18世纪上半叶不仅是欧洲文化的转折期,同样是其中国观的分水岭。之前欧洲人在神权思维支配下而进行的描绘中西共通性的努力,逐渐转变为基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对中西文化差异性及对立性的认识。不论是以黑格尔、韦伯等人为代表的“欧洲中心论”,还是以弗兰克、彭慕兰等人为代表的“中国中心取向”,欧洲人认识中国的基本立场其实从未脱离欧洲本位。他们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评价在不断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过程中随时发生着变化,也同样取决于他们对这种异质文化有着怎样的需求。而究竟如何才能够实现文化间令人满意的交流和汇通,仍然是一个需要人们苦苦思索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国家政治格局而造就的欧洲民族间的冲突、<凡尔赛和约>后的欧洲国家间领土的新划分、"十月革命"与发生在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饥荒、种族主义思潮的沉渣泛起和反犹、排犹主义政策在中东欧、东南欧国家的实施,是战后欧洲难民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战后欧洲难民问题主要表现为德国难民的回归问题、俄罗斯难民问题和欧洲犹太难民问题.一战后的欧洲难民问题直接导致了国际难民组织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欧洲政治联合思想的演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政治联合思想是欧洲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基于他们所处时代的和平与发展需求,围绕通过联合去建立一个超民族的欧洲政治共同体这个主题,所形成的观点、想法、见解及理论的总称。它自中世纪后期产生以来,在长达五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中,既表现出各自时代的特征,又表现出前后相联的历史继承性,并作为人类思想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成为50多年欧洲一体化运动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议者或谓宋代既达到顶峰,即趋向下滑,走下坡路了.又以西方大学的兴起为例,来说明宋文化(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这种"倒过来"看的观点,即是一个极大的误会,更不符合历史的实际.为此,本文拟就宋代兴盛的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这个侧面作一比较,说明古代中国大学教育并非落后于西方;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步虽晚,但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长青 《天府新论》2006,(Z1):34-35
欧洲绿党在欧洲政坛异军突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国家传统的政党格局.欧洲绿党倡导的绿色政治自其诞生开始,迅速扩展为欧洲典型的社会现象,如今,它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最有生命力的社会思潮.绿色政治提出了一套目的在于改善人类传统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探索一种新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发展的思想主张,为人类未来的发展勾画出了一幅崭新的蓝图.  相似文献   

12.
欧洲文学是一个具有广泛联系性与相通性的文学区域,古代"二希"文化与文学的对立与互补、冲突与契合,为欧洲文学区域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以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为推动力的近现代欧洲文学的连锁共振,进一步强化了欧洲文学的区域性。欧洲文学在长期的动态演进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了一种"y"状的区域性文学构造。  相似文献   

13.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认同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认同是欧洲各民族在和平、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对现有民族认同的超越,主要涉及欧洲文化认同、欧盟公民身份和欧盟外交与防务认同等层面。欧洲认同的形成既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手段,它有利于解决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合法性问题,弥补一体化功能主义道路的不足,培养公众对欧盟的归属感,缓和欧洲的民族矛盾,提高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欧盟东扩提供基础和动力。欧洲认同的发展应着眼于未来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打破一体化发展僵局,实现欧洲整体善治。  相似文献   

14.
进入20世纪,美国跻身于世界列强之列,进而在20世纪中期开始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左右国际格局,独霸世界.然而,在美国称霸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欧洲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而且关键的一环."统一、强大的欧洲"不仅是欧洲人的梦想,也是美国由世界一隅走向全球化的需要.因此美国全力以赴地经营着美欧关系,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调整着其对欧政策.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的每一阶段都受到美国的对欧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与19世纪相比,20世纪上半叶欧洲移民海外迁移的社会环境因素发生了较大变迁,主要表现为,移民接纳国家的国家主权、移民国情、移民政策的变化和调整,欧洲移民海外迁移的来源地由西欧、北欧国家变为东欧、南欧国家,外迁移民主体由欧洲"老移民"变为欧洲"新移民".以德国为代表的传统欧洲移民国家的海外迁移,依然符合推拉移民动因理论的基本逻辑,延续着19世纪的移民外迁传统,所不同的是,战败和国土分裂所导致的海外迁移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以西班牙为例的欧洲新移民国家的海外迁移则表明,国内战争和社会动荡成为西班牙人海外迁移的诱因,但其海外迁移的进程则同样符合移民系统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欧洲中世纪前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的商业精神发展轨迹,以及工业革命后欧洲商业精神逐步育化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分析,可以看出:欧洲商业精神是伴随古希腊的商贸活动展开的,其间虽几经波折,但还是延续了下来.后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洗礼,商业精神取得"合法"身份,并受到欧洲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欧洲民族国家的普遍价值基础.欧洲商业精神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国家性,不仅奠定了欧洲国家经济模式的思想基础、催生其殖民扩张的欲望,而且也提升了各国的国家主义意识,导致欧洲国家最终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欧洲观念”(Idea of Europe)可谓源远流长,欧洲近代以来的四分五裂引起人们对“欧洲统一”的向往。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的深重灾难成为欧洲一体化最初的动因,希望推动欧洲完全的一体化,也就是建立一个单一的“欧洲合众国”,不同国家和平共处,并走向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8.
林婕 《理论界》2005,(3):34-35
在北约的传统上,通常是由美国单方面做出决定,欧洲国家只要跟从就好了。但欧洲在军事问题上所承担的越来越多的责任和发挥的越来越大的能力,使得它们在北约中,表达出更多的欧洲意愿。欧洲的独立安全与防务就是其中的显著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的基督教强调禁欲和苦行主义,但却容忍妓女的存在,将卖淫视为必要的罪恶。教会的容忍和现实的需要,使得妓女在欧洲历史上一直存在,但在不同时代欧洲妓女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欧洲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近代早期,妓女这个群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中世纪的合法群体到16、17世纪被视为洪水猛兽,受到镇压和驱逐,再到18世纪及其以后社会环境的宽松。妓女的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宽容度的扩大。  相似文献   

20.
欧洲化和一体化是欧盟研究的两个核心概念。近年来越来越多地使用"欧洲化"概念不仅反映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这种发展对成员国巨大的反作用。欧洲化既不是新瓶装旧酒,也不是根本的概念创新,而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的过程和有关特征还不能作为可操作的概念来研究,大多数研究只是把国家层级的变化作为欧洲一体化的结果。欧洲化概念的使用者在诸多方面对新功能主义进行了修正,更加强调政治运行的复杂性,更加关注欧洲和国家发展之间转化机制的系统研究,强调在变化的机会结构框架中的利益诉求以及传播、学习和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