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鲧、禹故事由神话叙事变为伦理叙事,姜原弃子神话提出"元子"说与"有德"说,表明和确立了中国文化的伦理品格。这表明,产生于周初至春秋中叶的文学经典《诗经》必然是伦理化书写,并影响形成了我国文学的审美传统和文学理论的伦理化、人格化旨趣。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伦理具有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的明显特征。它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 ,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为内容、德治为核心的完整的价值体系 ,由于我国传统伦理由家庭伦理化育而来 ,又扩大为政治伦理 ,因而我国传统伦理对传统行政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伦理政治、政治伦理使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道德化 ,它不仅使传统的行政管理缺乏科学性、稳定性 ,同时影响了传统行政管理的公正与效率 ,极大地牵制了传统行政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源于西方社会的现代管理过多地体现出工具理性而忽略了价值理性,不适合中国的人情社会,而且国外的大型企业也开始注重管理过程中的伦理思想的建设,当今中国管理伦理关键是势在必行。中国的管理伦理化建设首先需要对管理伦理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重视,其次需要在管理过程中赋予换位思考的思维模式,再次需要弘扬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中的良性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4.
制度伦理是道德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社会生活的必然表现。制度伦理化是社会成员对于国家或政府的道德要求,伦理的制度化是国家对于社会成员个人的普遍要求,二者具有一致性。制度伦理的提出使道德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具有了可操作性和直接性、可预期性和确定性,丰富了伦理学研究的内容,推动了伦理学理论的发展。制度伦理不关心人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容易将道德工具化;制度伦理容易弱化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使道德面临着失去存在的合理性的危险;制度伦理排除了传统道德的影响,使道德失去了历史的根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需要利用传统的道德资源以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给人们以价值的引导,需要注重人的美德的培养以使社会的道德获得坚实的基础。因此,道德建设不应仅仅局限于制度伦理的层面,而应该是上述各个方面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5.
从当代中国看,政治可持续发展客观上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当代中国政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呼唤权力伦理的及时跟进和有效扶持。涉权问题上的法制伦理化与伦理法制化的统一是实现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政治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制权路径选择为:以公民社会的发育完善催生和健全权力伦理、以法制建设透显和保障权力伦理、以道德建设聚焦打造权力的德性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的家国同构的伦理社会 ,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 ,还是文化的、自然的 ,都以血缘人伦关系为主导 ,通过血缘伦理社会化、社会血缘伦理化的双向同化 ,达致家国同构、君父同格的社会架构 ,形成了沿袭千年的臣民道德、君王意识和威权意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这是梁漱溟社会结构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开展乡村建设的理论依据。梁漱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是从文化的本体意义及其在历史领域中的显现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在前一个层面他高度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而在后一个层面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系统深入地分析批判。他认为,社会关系伦理化将一切社会关系变成两人之间的个人关系,这是形成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前提和基础。时隔半个多世纪,梁漱溟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和结构的分析对我们透视中国当代社会种种现象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哈耶克的秩序分类原理为基础,认为社会伦理秩序既包括传统的自生自发性伦理秩序也包括建构性的伦理秩序。所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伦理失序的原因有两点传统伦理体系的瓦解造成了自生自发性伦理秩序的破坏,使现代社会伦理秩序的生存失去了底版;建构的伦理秩序滞后,使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化转型未能完成。所以,伦理秩序处于絮乱状态,社会出现伦理失序。  相似文献   

9.
位序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古以来体现在人们社会生活之中的先后主次排列、等次贵贱区分及上下尊卑界定的伦理秩序。作为中国古老哲学文化的附庸形态,位序文化不仅对中国古人的社会生活起到了必要的调节指导作用,而且本身也彰显着非常浓厚的中国特有的原生性哲学基质;体现出古老神秘的方位崇拜意识、原始质朴的阴阳对立观念和朴素唯物的五行相配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迁都伴随着新的伦理精神的产生。马克斯.韦伯在分析近代资本主义起源时就认为,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的催生剂。同样,当代中国社会也需要新的伦理精神来支撑社会的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这种新的伦理精神就是责任伦理精神。其中,新的道德思维是责任伦理精神中最深层次的东西,是决定一切社会道德现象的"底色"。责任伦理所具有的他者思维、复杂思维和境遇思维等特点,使其能够突破传统道德思维的局限,有可能解决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道德难题。  相似文献   

11.
婆媳关系在现代中国社会已经实现了根本转型,由传统的"婆强媳弱"到现在的基本平等,甚至在一些家庭中还出现了"婆弱媳强"的局面。这种婆媳关系的转型和整个中国社会的转型分不开,其中的伦理变革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孝伦理出现了衰落,传统的共同体伦理转变为现代的个体伦理,资本伦理也不断地冲击着传统婆媳关系,这一切都导致传统婆媳关系的完结。这种转型整体上是进步的,但也出现某些失衡,婆媳之间仍然"战争"不断。在当前解决这一难题,重建社会主义新型婆媳关系伦理是必可不少的。这种新型伦理要求婆媳之间要懂得宽容、尊重,婆媳都要具备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2.
廉政思想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起来,我国古代的廉政思想主要有两个角度:制度和伦理。在制度层面,制定鼓励廉洁、遏止腐败的政治方针,如奖廉惩贪、减轻赋税、与民休息等等;在伦理层面,为廉洁政治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性提供哲理基础,包括尚俭、修身、正直无私、重义轻利、先公后私、崇公尚廉等等,为统治阶级的君主和官员必备的政治操守提供参考样板。我国古代的廉政建设典型地体现为政治规范和伦理教化这两条路径的融合,即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这个特征在当代政治学和伦理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这种特征在先秦时期的廉政思想里已经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法制深受封建伦理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法律的伦理化特征。封建法律的伦理化过程体现在呈互动关系的两个方面.一是伦理的法律化.即以礼的精神原则支配法律.直接把礼的规范变成法律规范的过程;二是法律的伦理化.即封建法律从立法和司法上逐步实现其伦理化的过程。中国封建法律的伦理化特征表明.中国古代法制的构建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广大壮族地区长期受到中国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浸润.官方主导的儒家学说提倡"修齐治平",把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基于此,儒家意识形态的"仁义礼智信"在壮族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而壮族人民在接受"仁义礼智信"的教化的同时,也在自身独特的口述传统中演绎着这些至今还发挥作用的修身思想.具体而言,包括厚仁载物、重义轻利、明礼守法、崇智尚勤、讲信修睦.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文化,也是文化的产物。中国传统的和谐观以伦理为基础,西方传统的和谐观以宗教为基石。和谐的当代本性是伦理的,它蕴含着道德自我的伦理要求,尊重他者的伦理原则,个体以实体为指归的伦理精神和社会作为伦理实体的道德精神以及人对自然的伦理责任。和谐的伦理定位使伦理成为和谐最为亟需的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是其整个伦理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国藩的伦理思想具有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两重性格 ,但他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家庭伦理教育 ,形成了独具理论特色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体系和优良家风 ,不仅是封建士大夫家庭教育的楷模 ,也为我们社会主义家庭伦理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大宗教和伦理传统中都有为现代伦理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就中国文化传统而言,佛教伦理的思想资源不可忽视。佛教的基本义理及平等原则、慈悲救济观念、戒杀护生理念、明心见性的关怀等佛教伦理观念,丰富了中国传统伦理的内容。强化了中土道德教化的信仰力量,增强了世俗伦理的约束力。作为宗教伦理,中国佛教以其普遍性、超越性特征在中土传统社会中成为一种有效的劝善化俗之道,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缓解现代危机、增进义务责任等普世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将儒家伦理化约为差序格局,认为儒家伦理不能适应陌生人社会,这种判断只是关注了儒家的血缘亲情伦理和礼的差别性待遇,而没有认识到儒家伦理的多重维度。事实上,儒家在人与人之间、在自我与他者之间还建立了普遍性的关系伦理、交往价值理性和相与之道,这种伦理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效,而且对中国现代陌生社会和陌生人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也是有效的。通过儒家关系伦理和相与之道的多重图像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列仙传》《神仙传》作为前后相承的神仙传记,演示了道教伦理建构的渐进历程。二书在神仙形象内涵、神仙度人机缘和宗教伦理方面的转化,体现着道教建构神仙信仰体系、确立宗教独立性的努力。神仙观念变化的背后是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的博弈。仙传在反映道教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出现滞后、多元并存乃至自相矛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韦伯把伦理划分为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并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信念伦理。信念伦理要么是神秘主义救赎宗教的产物,要么是出世救赎宗教的产物。中国传统社会并没有真正的救赎宗教,其伦理也非真正信念伦理。中国传统社会的世界观是关注经验世界的,是关乎天地人的政治哲学;关心的是各种关系的和谐。因此,关系和谐伦理抓住了中国传统伦理的本质特征。关系和谐伦理和责任伦理都关注经验世界;但在传统文化意义上,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伦理。当代社会,随着新的哲学文化的产生,关系和谐伦理和责任伦理呈现了统一的曙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