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城市化的概念是城市化理论的灵魂,城市化的内涵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对于城市化概念的界定,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获得普遍认同的权威定义。分别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制度城市化以及从综合性的角度对现有城市化的定义进行了系统的概括、梳理和评论,并对城市化与城镇化、城市现代化等相近概念进行了辨析,以明确城市化的本质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加快城市化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既是被历史进程证明了的经济发展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有其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河南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说,加快城市化发展既是推进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一系列问题和矛盾的有效途径。但是,如何加快河南的城市化发展步伐,不仅有理论意义上的战略选择问题,还有许多实际操作上的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化内涵发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中国城市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复杂的属性决定了城市化内涵的综合性。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抽象研究,从城市的本质特征出发,将城市化的内涵抽象为若干要素的城市化,探讨了城市化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协调性,并从要素协调的角度解释了拉美和我国城市化实践中遇到的若干典型问题。通过以上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城市化的构成要素包括空间、人口、经济与社会,每个要素都在城市化这个有机整体中担负着一定的机能,健康的城市化应当是各要素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从城市化各内在要素协调的视角解释、分析城市化问题是一个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从城市化的内涵和过程来看,城市化的推进无不与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的来临,休闲体育这个超级复合体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依托城市经济的整体实力,充分开发和利用休闲体育的社会经济功能,逐步形成休闲体育产业和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相互促进的优化循环,是促进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伴随着区域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现代化而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地区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经济社会新常态和推进社会有效治理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化是解决中国当前面临一系列问题的关节点。研究城市化问题对于推动城市继而实现全社会的有效治理意义重大,而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一直处于摸索中。文章从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前提和制约因素出发,分析城市化的一般进程中的内涵,模式和发展路径,最终为我国城市化合理有序推进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案。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质的城市化和量的城市化的统一,城市化战略不仅是城市的问题,而且也是农村的问题。文章在对苏州的城市化战略的实质和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苏州未来城市化发展应努力形成以苏州市区为核心、县级城区为节点、小城镇为基础,并有各类基础设施网络相连接的群体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产业化没有真正完成,城市化步履蹒跚,城市化的品质与城市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或不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城市化仍然是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抓手。中国进一步的城市化要赋予新型城市化的战略内涵,精益城市化将是中国新型城市化实践的重大战略抉择。充分认识城市和城市化,精益城市化是中国所有公民最大最全面的生产实践活动,考验着中国的全面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决心。精益城市化和精益城市建设是超复杂的巨系统工程,包括精益城市化的组织协同、精益城市化计分卡、精益城市化战略组织、精益城市化战略地图、精益城市化资料信息基础、精益城市化方法论与精益城市化系统工程等等。  相似文献   

9.
从区域的"城市性"视角,重新理解城市化的深刻内涵。考察中外城市化的演变史发现,城市化道路有两种类型:一是人口转移型城市化道路,二是结构转换型城市化道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借鉴中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如今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应是走人口转移和结构转型并存的"双轨"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质的城市化和量的城市化的统一,城市化战略不仅是城市的问题,而且也是农村的问题.文章在对苏州的城市化战略的实质和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苏州未来城市化发展应努力形成以苏州市区为核心、县级城区为节点、小城镇为基础,并有各类基础设施网络相连接的群体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型城镇化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治理方略问题,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合法性逻辑与有效性逻辑。改善不合理的社会结构、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型城镇化的合法性源泉,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新意”,城乡居民有更多“获得感”是新型城镇化合法性的核心,主动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合法性的广泛社会基础。同时,国家是实现新型城镇化自上而下有效性的总规划师,资源配置的机会平等是实现新型城镇化自下而上有效性的核心,合理的体制机制是实现新型城镇化有效性的重要保障。研究结论表明:以有效性来累积合法性是可持续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过去3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及其引发的社会结构变迁。文章指出,在过去30年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飞速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离基本城市化阶段越来越近,但由于中国独特的城乡制度以及行政管理体制,中国城市化呈现两种模式——主动城市化模式和被动城市化模式,并呈现多种城市化主体,而政府和企业则是中国城市化的主导性主体。这背后最主要的动力机制还是制度和利益,彰显出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趋势:在利益机制驱使下,中国社会渐渐地形成了城乡差别不断扩大、城市内部分化明显的利益分配格局;由于缺乏公开、公正、民主的配置机制,各个城市化主体之间的博弈大多屈从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从而导致各种暴力冲突、相互仇视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社会运行秩序特别是支撑这些秩序的信任机制,显现出相当严重的合法性危机,对未来中国的城市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文章提出了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几种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回顾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体系的发展,进而探讨社会保障与城市化的关系,可以看出,健康、持续、稳定的城市化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但在一定时期和情况下,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并不一定带来城市化的相应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险制度必须适度,而有助于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体系却有利于从整体上促进城市化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需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有关做法及政策。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体系的发展,进而探讨社会保障与城市化的关系,可以看出,健康、持续、稳定的城市化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但在一定时期和情况下,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并不一定带来城市化的相应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险制度必须适度,而有助于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体系却有利于从整体上促进城市化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需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有关做法及政策。  相似文献   

15.
近郊村落处于城市与乡村两大系统的交接地带,随着城市的空间扩张,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近郊村落呈现出一系列边缘化特征:社会政策的边缘性、社会结构的混杂性、村庄发展的过渡性、社会成员的异质性。处于城市化过程的近郊村落正面临着城乡两种社会因子的交集,形成了独特的"边缘效应"。既为近郊村提供了发展条件、机遇和自主行动的空间,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缓冲带,也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正确认识近郊村落的"边缘化"现象,合理利用其"边缘效应",妥善处理政府、市场与村庄的关系,实现城乡"融合"而非"融入",走"乡土型城市化"道路,或许可以成为中国农村城市化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等方面定量分析了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人均GDP对农地利用强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进程中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对农地利用强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减少量对农地利用强度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口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公路密度对农地利用强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机械总动力在当前阶段对农地利用强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与贵州农村社会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贵州农村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 ,有诸多源于自身的障碍。其封闭的环境、落后的教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严重制约了贵州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城市化和社会变迁的角度 ,将城市化和贵州农村地区社会变迁的研究相结合 ,通过城市化及相关影响因子的引入 ,加速贵州农村地区的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进程 ,探索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中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加快城市化进程首先是加快人口的城市化进程,而人口的城市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民工问题.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它兼顾了公平与效率,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了系统总结城镇化过程中理论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存在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查询和归纳总结,概括出了城镇化过程的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说、路径与综合模式说、动力说、周期说以及绿色城镇化、可持续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等研究趋势.认为城镇化在研究的范围中以微观层面为主、宏观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成果,城镇化与相关领域的结合研究相对较少,对民生、福利关注、落后地区以及生态脆弱区域的城镇化进程及其机理分析、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新型城镇化在社会医疗、公共设施建设、教育培训、.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城乡差距等问题等的研究稍显不足,这也进一步明确了后期城镇化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缩小二元社会分化的必然选择。在城镇化进程中社会问题呈现由同质一元向异质多元转变的特点。城镇化不同阶段体现出来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不同,对城镇化各阶段的社会稳定问题也应采取不同的社会控制手段以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