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唐律音义》与宋初语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律音义》注音不多,除去重复,共有有效音注445条,其中直音99条,反切346条。将其与《广韵》、《集韵》逐条比对,即比较反切上下字,归纳出音注所反映的主要语音特征,从中可窥探北宋初年的某些语音变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黄侃对《广韵》的语音系统做了深入研究,得出声类31类、韵类335类的结论,并把所得声类与上古音和近代方音进行历时比较;对《广韵》的又音系统做了系统梳理;把《广韵》与大徐音的反切异同做比较;对《广韵》做了文字整理和正讹的工作。他的研究角度和方法都较前人有突破,得出了许多具有重大价值的结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反切注音法是我国长时期使用的一种传统注音方法,它的特点是用两个汉字去拼切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用它表声;反切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用它表韵和调。《广韵》中的每个小韵都注有表示读音的反切,共3872个。清代陈澧创造“反切系联法”,将《广韵》中这些反切的上字进行系联,得出了当时的声母系统,将其中的下字进行系联,得出了韵母系统。所以从陈澧以降,凡研究《广韵》  相似文献   

4.
《经典释文》重纽反切结构中存在AB类上字决定律和下字声母区分率两条基本规律,但仍有少量例外反切。从反切类型的角度对这些例外反切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后可以发现:有14例反切并非真正的例外反切,它们有的是切语有误,有的是某字在《经典释文》中的重组类别与《广韵》不同,有的是因为某字在《经典释文》中有重三、重四两读。因此,对这14例的反切结构类型不能完全采用跟《广韵》比较的方法,需根据《经典释文》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方孝岳所编《广韵韵图》是音韵学研究中的一种创新,本文通过评介《广韵韵图》阐明两个理论问题。一、注反切于韵图之中,韵图的列字定位与广韵的反切相互参证是研究“切韵音系”的捷径。二、等韵学是汉语音韵学的入门,等韵门法是入门的钥匙。本文深入分析《切韵指南·玄关歌诀》解释音和、内外转、局狭、广通的含义,论证喻母的分等实际上是“重纽”。本文最后还介绍《广韵韵图》在校正《广韵》方面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与宋代四川方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史炤反切与《广韵》、胡三省音切异同的比较研究,讨论了宋代四川方言语音演变的四个方面浊上变去、浊音清化、平上作去、韵尾混并。这些音变现象反映了宋代四川方音在历时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特征,从中可以看到宋代四川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共同语语音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但同时也具有自己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7.
《〈广韵〉反切今读手册》是整理《广韵》反切今读的又一力作,对音韵教学与研究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为排校或者其他方面的缘故,书中存在着归韵失误、反切脱误、字形讹误、韵字失收等疏漏和错误,可据其他韵书校正,这对于读者正确阅读该书及该书的修订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古音规律性地向现代音演变。这里,我们把表示音节的古反切依语音演变规律折成的普通话读音名为规律音。反映中古音系的《广韵》,收字26194个,分属206韵3873个反切。所收之字绝大多数的今读与它的原来反切的规律音相吻合。麻韵写邪切收一字“些”。此字今读与反切规律音俱读xiē。  相似文献   

9.
《广韵》“支脂祭真仙宵侵盐”等韵里的喉牙唇音字反切上有对立,韵图把它们分别置于三、四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重纽.如支韵;奇,渠羁切;祇,巨支切.两字的反切上字同属群纽,反切下字也同类,而《广韵》并不认为两字同音,把它们分置于不同的小韵.在韵图里,奇列三等,祇列四等.  相似文献   

10.
《广韵》与《集韵》是北宋初年相继颁行的两种大型官修韵书,其成书年代相距仅31年,但两书所透露的语音信息却有所不同.《集韵》作为《切韵》系韵书的最后一个修订本,反切用字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的时音,其小韵数的增减则可能是历代的古切方音,亦可能是北宋时音的体现,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1.
<妙法莲花经释文>为日本僧人中算所作,书中的反切基本与<广韵>相同,也存在个别例外反切.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发现了三种语音现象:一、浊音清化,全浊声母混入清声母没有什么规律;二、从邪相混;三、生书合流.浊音清化、生书合流属于隋唐以后典型的北方语音特点(日本汉音),从邪不分是六朝以后吴语标志性的特征(日本吴音).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由于书成众手,内容广泛,难免失误。以“力部”为例,可以发现其失误表现在以下方面:字形方面,由于不识俗字以及一些字之间的异体关系而导致正字不清、异体未明,如肋、彪,劬、助等;注音时由于未以反切拼读规则和语音演变规律为依据而造成一些字的注音与所引《广韵》、《集韵》反切不符,如题、劫等;释义方面,有些引证欠妥,如勃、劲。  相似文献   

13.
宋末元初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语音系统中的唇音反切上字有明显的选用原则:(1)反切下字是一、二、四等韵的,其反切上字用的是重唇音字。(2)反切下字是传统重纽三等韵的以及是庚:、清、职、之韵字和幽韵明母字、麻:韵明母字的,其反切上字也用的是重唇音字。(3)在东三、锺、微、虞、废、文、欣、元、阳、尤、凡作反切下字时,则选择轻唇音字作反切上字。胡三省时代,共同语的标准读书音系统中轻唇音的分化已经彻底完成了,因而他在作音注时,轻唇音反切的上字一律选用轻唇音字,而不像《广韵》那样轻重唇音不分。轻唇音在胡注的演变是奉母已经有清化现象,非、敷已经合流,微母与奉母混同、微母与明母不分的现象也存在:  相似文献   

14.
切语用字的调整与宋本《玉篇》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本《玉篇》对原本的注音用字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这种调整有的与语音变化有关,有的没有。从切语用字变动的趋向看,宋本《玉篇》的注音变动明显受到《字林》音注的影响,所以可以排除陈彭年根据《广韵》修改《玉篇》反切的可能性,有关的文献资料也不支持陈彭年重修《玉篇》之说,宋本《玉篇》的现有规模当来自唐代。  相似文献   

15.
陈兰甫曰:“陆氏《切韵》之书,存于《广韵》之内,澧校定《广韵》切语,粗得陆氏体例。”(《切韵考·声类考》)陈氏系联《广韵》,考得其声类、韵类,而定其书名为《切韵考》,此以《广韵》为据而定《切韵》之声类与韵类者,陈氏以后,学术界对此均以为系创举而无异义。唯陈氏所定系联之条例,现代学者尚多异义。陈氏定系联反切上字之正例  相似文献   

16.
《集韵》共新增重出小韵149个。根据反切用字最小语音差别的分析,《集韵》重出小韵可分为反切下字声母清浊不同、反切上字开合对立、唇音帮组与非组对立、重纽对立以及其他情况等四类。一部分重出小韵的对立,反映了宋初的实际语音面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谓“古反切”是指以《广韵》反切为代表的切韵音系的反切;所谓“今读”,是指普通话读音(有时指整个音节,有时单指声母或韵母)。 一 从《广韵》反切下字韵母今读和被切字韵母今读的参差说起 古反切的一般原理并不复杂,同拼音差不多。如“昌终切充”,便是拿反切上字“昌”的声母“ch”同反切下字“终”的韵母“ong”,象拼音那样拼拢,按照反切下字“终”的声调念出来,就是“充”字的读音。列成式子,就是: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国学大师黄侃先生的《蕲春语》是我国方言研究的重要文献。在这篇文献中,黄侃先生参照(广韵》、《集韵),用反切的方法给蕲春语注音,并广征博引,考察其历史渊源,循音索义,使许多沉积的历史疑案涣然冰释,新说横生,胜义纷呈,在方言词语研究史上独树一帜。但由于受历史的局限,该文并未整理出蕲春语音系,也未标出词语的音值,为此,我们特地去蕲春对实际语音进行调查。根据我们田野调查的结果,可以认定黄侃先生所说的“蕲春语”,实指其故里樟树村话。兹将该音系及其语音特点介绍如下。壹蕲春(樟树村)话的声韵调一、声母2…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参考10部宋代韵书,对日本真福寺藏《礼部韵略》和《四部丛刊》本《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反切的差异进行考察,断定真福寺藏本反切有误者15例,《四部丛刊》本反切有误者17例。尤其对两种本子反映宋代实际语音演变11例切语的分析,证明居于强势的口语音系对保守性很大的《礼部韵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拨正了前人认为“《礼部韵略》对音韵学研究来说实在没有什么价值”(《中国大百科全书&#183;语言文字卷》)的误解,为宋代语音史研究提供了一些切实可信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按照王力先生的观点,汉语史共分四个时期,公元四世纪至十二世纪为中古时期。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由陈彭年等人重修的《广韵》,则基本上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语音系统。梁代自公元502年武帝始,至557年敬帝止,其间56年自在中古期内。因此其诗歌用韵与《广韵》音系基本一致;但因《广韵》反映的是历时800年的语音现象,短短几十年的梁代在时间上只占这一历史时期的十四分之一,故其诗歌用韵与《广韵》音系又稍有出入。本文试图通过以下两种比较,对梁诗用韵与《广韵》音系具体有何出入,作些探讨:一、《广韵》韵部的同用、独用与梁诗用韵的比较:二、《广韵》中部分多音字与以其为韵脚的梁诗韵字的比较。所据材料即丁福保辑录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中的“全梁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