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启蒙运动不仅迅速地促进着西方社会的变革 ,而且有力地推动历史学的进步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 ,西方史学在 18世纪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启蒙时期的历史观是获得集中表现的领域之一。本文将从 4个方面对启蒙时期的历史观予以分析。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史观向启蒙时期的理性史观的演变。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史观和启蒙时期的理性史观可以说是西方史学上的两朵姐妹花 ,成为西方史学文化中的文化 ,它们所体现的价值成为有效和后人探询的典范。人文史观带给史学文化的光辉亮点是 :他们鄙弃禁蔽人心的宗教史观 ,反对把圣经中那些荒诞无稽的传说当…  相似文献   

2.
西欧中世纪人本思潮的产生及其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欧中世纪思想文化有从基督教完全垄断到世俗人本思想普遍萌生并迅速发展的过程。国内学术界通常认为西欧中世纪人本思想普遍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实际上,中世纪城市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后,引起了社会一系列变化,从11世纪末到13世纪,西欧便出现人本思想并表现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许多方面,形成一股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对西欧当时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为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做了思想准备,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这时期人本思潮的新发展和继续。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历时的语言学研究方法,从直译、意译、译文风格三个角度分析总结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四个时期西方翻译界主要翻译家的翻译观点,并归纳西方翻译家翻译思想演变的轨迹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历史的研究表明,欧洲宗教改革在文艺复兴的理性基础上,推进了世俗生活的理性程度。本文认为: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继承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传统,并且在理性程度上更进一步、更复杂化。理性精神在当时的教育领域中通过以下三方面得到体现:一是学校管理的“官僚制”;二是伦理教育体系;三是教育思想中的自然原则。理性精神的凸现,是使教育活动逐渐从宗教、政治等活动中独立出来的前提,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人学问题是贯穿于西方哲学发展全过程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不同时期人学研究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我们大致可以把它看作是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由古代的理性人学——中世纪的宗教人学——文艺复兴至近代的理性人学.本文将从古代西方人学思想的萌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学思潮以及近代人学思想的主要表现三部分进行回顾,以期帮助人们认识自觉确立马克思主义人学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美术的发展中 ,人文主义始终是作品中所要表现的主题之一。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 ,各个时期的美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人文内涵也是不一样的。纵观西方美术史 ,可以看出这样一条变迁轨迹 :性—人性—个性。西方原始美术的人文思想 ,集中在性、生殖和情欲等方面 ;古希腊美术成熟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人文思想集中表现在对人性的歌颂和赞扬 ;西方现代美术中人文思想的表现 ,主要集中在个性的发展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教育思想是以往学术界没有探讨过的新课题.它是人文主义者在以人为中心,人神统一的人文主义理念和自然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教育思想包括了自然教育内涵、自然教育目的、自然教育内容、自然教育路径.它深刻地影响了后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人文教育兴盛时期 ,强调理智的发展 ,大学教育表现为世俗化与民族化 ,形成了以造就“新人”为目的的教育思想。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科学教育的兴盛 ,人文教育开始衰落 ,大学教育演变成以培养实用人才和发展实用知识为目的。 2 0世纪中期开始 ,人文教育的复兴 ,使高等教育成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渗透 ,最终达到整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福柯的思想中,认识型是与对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文知识的批判联系在一起的.知识的产生并不是独立的事件,福柯将它与权力、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在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分析人文知识产生的过程及其对主体的影响.本文以<词与物>一书的考古学式的历史分期为理论依据,考察了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文知识的演进的三个历史时期的相关特征,进而对福柯的认识型理论进行客观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健全之“人”。从生命化教育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古典教育观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强调生命具有理性和超越性,倡导生命交往式的师生关系,教育目的是培养整全的人。近代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点亮”生命,在教育场域中体现为自然教育思潮强调个性化教育,致力于培养人的道德、智慧和文化修养。现代科学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的发展态势,极端的科学理性和工具理性导致独特生命个体的价值被漠视,教育忽视了对生命的关照。在回望人类思想宝库中蕴藏的生命教育思想,反思现代性教育潜藏问题的基础上,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层面提出构建新时代的生命化教育,以使教育更好地培养具有情怀和个性,更好引领社会进步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现代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博大精深,集结了众多优秀教育家的教育实践经验。在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教育以及个性化教育的今天,传承古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更新当代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民音乐教育发展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音乐教育文化源远流长。研究和梳理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史 ,找出适合新形势下中国当代国情的音乐教育形式 ,可以用更好、更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解决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实践,我国的启发式教育思想源远流长。自古代以来,启发式教育思想得以不断发展,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被充分运用。文章通过对我国启发式教育思想在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历史发展的梳理,探析中国启发式教育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理论 基础,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高等教育思想为直接基础,以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时代环境为现实基础。习近平认为,高等教育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守好意识形态底线、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论述 具有显著的人民性、战略性和时代性等特征。立足新时代,以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助力我国高校教育 事业的蓬勃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新需要。  相似文献   

15.
各种教育思想史的著作,从内容上看,也井井有条,但总体上没有成功地揭示教育思想自身的历史,而这恰恰是教育思想史学的核心任务。制约着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方法论和方法问题,如果我们在研究方法论上有所进步,将会获得对教育思想史的重新理解。所谓教育思维,从内容上看,是教育观及其支配下的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这可以让我们从一个横截面了解了人类教育思想的结构,这无疑有利于我们对人类教育思想进行结构性的把握和结构性的分析与综合。从而,当我们面对浩繁的教育思想文献时,不至于思无头绪。进而,当我们进行教育思想创造时,心中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坐标。  相似文献   

16.
中西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平等思想作为建构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则,在人类思想史上源远流长。从最早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正义要求的平等,到古希腊后来形成的自然平等、古罗马的法权平等、中世纪在上帝面前的生命平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平等、自然法学派主张的人人生而平等、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所确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实践以及新旧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关于平等与自由的两难选择,平等思想在西方的发展从一个角度浓缩了西方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平等思想也是自古以来很多思想家以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领袖的理想,但这种平等思想相对于西方平等思想的纷繁复杂而言,显得异常单调和不成体系;而且,西方平等思想总是与正义、自由、法治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历史上的平等思想却局限于物质上的"均贫富",从而使其革命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7.
论孔子仁爱思想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在发生着变化,我国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遭受到了冲击。在传统文化遭受冲击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也失去了传统文化赋予它的部分真义。我们重新理解、重视孔子的仁爱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完善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移风易俗":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形态命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移风易俗"是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形态命题,它在古代美学史上的发展可分为四期:先秦,荀子基于性恶论,主张以音乐和谐情感的作用,弥补礼义强扭人性的刻意、划一之偏,首次提出具有鲜明意识形态性的移风易俗命题;秦汉之际,<乐记>从理论上进一步突出了命题的意识形态性,而<吕氏春秋>、<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修正并重新解释了该命题;到汉代,由于谶纬迷信的泛滥,命题的意识形态性在董仲舒<春秋繁露>中被相应地神学化,后经<白虎通>的阐释,该命题被正式颁布为官方意识形态;魏晋时期,嵇康从道家自然人性论出发,否定了音乐移风易俗的道德性、神学性及政教性,弱化了命题的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19.
在灿若星河的民族文化中,民族民间音乐以其多样的形式、多彩的内容熠熠生辉。只有当民族民间音乐这一古老的艺术与新时期的文化教育相融合、相激发时,它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放射出新的光彩。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迫在眉睫。如何将古老的民族音乐文化引进课堂,并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在相辅相成中将音乐文化传承下去,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放射出新的光彩,已成为今天音乐教学的一个重中之重。文章重点论述了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形式和文化载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和谐独特的文化精神.广西古代书院在教学方面的和谐精神体现在:教学与学术研究和谐结合,允许不同学派进行会讲、开展争辩,道德修养与学问和谐并进,多采用问难论辩式,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古代广西书院的和谐精神对加强新世纪桂林文教事业的建设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