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现阶段,发挥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精神支柱作用,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统领。其中,先进生产力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先进文化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只有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华民族精神相统一,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外优秀文化,将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的全过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十八大用24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要求。文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理解和阐释: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土壤和根基,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创新,这两种精神相辅相成、相融相生。通过民族精神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凝聚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特点;进行时代精神教育,弘扬和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改革创新的时代步伐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受教育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真正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5.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始终没有中断,作为中华文明精髓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都以此为主线来延伸和展开。在当代中国,中华民族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内在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大力弘扬和培育新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就其理想信念、性格情操、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维法则和行为方式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要内化为民族的灵魂,成为民族大众共同的行为方式。中华民族精神要素在以华夏为主体的古代民族中已经存在,但是近代以来在民族危机中形成了以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则主要是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7.
探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冲的实践,不断推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指导理论的创新,保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正确方向;加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相协调的社会基本制度体系,注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冲的制度与机制建设,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通过精神文明建没等移风易俗的途径改造日常生活,构建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相汾调的和谐生活.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供肥沃的生活土壤;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脉搏,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统一起来,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中改造国人精神世界,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功能。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我们党第一次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任务在党的件中正式提出,可见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在弘杨和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科学把握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深刻理解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力量支撑着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富强。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不仅对于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于促进我国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尚书》历史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实用理性主义的"王道"史观。发端于《尚书》的实用理性、"民本"、崇尚和平的历史思想是中国历史思想最重要的母题之一,以《尚书》为原点,中国的史学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并且成长为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气派的中国史学。《尚书》历史思想的影响,可以从中国传统历史思想和整个传统文化两个维度去探讨。《尚书》是中国文化的元典,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原初"密码"和基本价值观念,而历史思想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对复兴民族文化、促进国家统一和建设和谐世界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作为中国史书之祖,《尚书》中的历史思想也对于在新形势下融会中西历史思想的精华,铸成更有真理性的历史思想体系,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生成与演变,与民族危机的发展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刺激息息相关。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促成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酝酿;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使民族危机继续加深,刺激了民族复兴话语的进一步发酵,中华民族复兴观念初具雏形;1931年"九一八"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到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中华民族复兴观念迅速定型,并很快流衍为一种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社会思潮;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随着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九一八事变后成为流行话语的民族复兴思潮趋于深化、高涨;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近代以来抗击外国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复兴的转换枢纽与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从纵向的历史传承中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精神,从横向的比较中必须吸收“他者”的文化精神,从而实现不同文化的互容互鉴。中国梦的互文性表明: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基础。中国梦的首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美国梦是中国梦的借鉴、补充、修正。世界梦是中国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中国梦是“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文化中国”和“世界中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精神支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实现"两弹一星"精神从抽象的价值体系向具体的实践范式转换,必须牢牢把握"两弹一星"精神科学传播的方法论原则,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维度推进"两弹一星"精神的科学传播。  相似文献   

15.
国家知识的属性是中国文学史研究长期被忽略的重要属性。中国文学史具有回答人们族属与国属双重身份追问、形成国家认同、促进公民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国家精神(民族精神)以及国家凝聚力生成的功能。因此,知识化的文学史总要被国家纳入国家知识和教育体系之中。作为个人知识话语实践的文学史与作为国家知识建构的文学史有着本质的不同。作为国家知识建构的文学史要处理好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知识分子个人对文学史阐释的权力及合法性与民族国家对知识化的文学史叙述规约之间的矛盾;二是知识分子独立的学术精神与国家意志之间可能出现的龃龉;三是解决"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泛政治化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形成的统领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兼顾传统与非传统两个方面的全面系统的新安全观,经历了一个历程。十八大报告中蕴涵了我党与时俱进的具有非传统安全观念的"综合安全"的理念;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同等重要的观念。在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今天,十八大报告更加注重"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有机统一,前者重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曾采取多种方式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制度化建构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文章从国家制度视角论述了改革开放30年来民族精神弘扬的制度化建构及其必要性,概括了民族精神弘扬的制度化建构的基本特点,进而从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上总结了其制度化建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8.
当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文化理论创新、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体系创新的理念;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方法论;必须以“保护-继承-创新-弘扬”为手段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兵团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国际地缘政治斗争不断变化的长远战略需要、总揽全国整体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需要、全面总结边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战略决策的产物。六十年的屯垦戍边,兵团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在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了"三大作用",成为国家治理新疆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堡垒,起到了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大力弘扬大禹治水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