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翟岚 《决策探索》2014,(16):67-68
在很多食品安全事件中,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被混为一谈,食品添加剂成了“替罪羊”。公众谈食品添加剂色变,更多的原因是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把一些非法添加物的罪名扣到食品添加剂的头上显然是不公平的。 一、认识食品添加剂 (一)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贮存过程中,为了改变食品品质及其色、香、味,改变食品结构,防止食品氧化、腐败、变质和为了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同时还应该具有增进食品的感官性状或提高食品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决策探索》2011,(19):4-4
为加强生产加工环节食品监管,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和重庆10省区市将合作严打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将重点查处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包装材料,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等行为,并将严厉打击通过提供伪造合格证明文件、虚假无效证照和骗取检验报告、标签标识造假等逃避监管和进行商业欺诈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于佳琦 《经营管理者》2012,(8X):390-39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国人对一些特殊膳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为了达到改善食品品质、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等目的,各类食品添加剂出现在加工过程中。因此,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为了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人们对食品添加剂仍然有许多误解,也存在大量的食品添加剂滥用的现象,特别是在我国发生的非法添加"苏丹红"和"三氯氰胺"的食品安全事件后,社会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非常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食品添加剂有关知识的概述和基本分类与作用,以及国内添加剂市场出现的一些情况和几点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不同供需关系下的食品安全与政府监管策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供需物流不平衡是引发食品安全的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最基本的物流平衡出发,构建一个从原材料供应到消费者最终消费完整过程的食品风险传播模型,采用计算实验方法探讨不同供需关系对食品安全以及供应链成员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供需关系会导致不同的食品安全情况,供需关系越紧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从物流平衡的角度解释了一些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在供需极度失衡的情况下,政府监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有害物质的恶性传播,但不能从根本上保证食品的安全。政府监管策略方面,与静态的监管策略相比,弹性、动态的监管策略能更有效的控制食品安全。此外,物流供需关系、监管策略对食品供应链的上游影响较大,对下游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尤其是猪肉和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频爆发,如注水猪肉、病死猪肉、兽药、激素、添加剂残留、猪链球菌感染等,一时间让人谈“猪”色变。这些问题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猪肉和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加强食品企业的质量管理、提高食品的质量,尤其是保障肉类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近日,关于食品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用物质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在上海某大型超市开展了针对64个膨化食品的调研后,根据《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分析其配料表中各类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增味剂和着色剂的标识率最高,分别为96.88%和51.56%。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我国现代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以食品安全检查装置的研发、加大人才培养强度和食品安全检查标准的制定为主要措施的食品安全检测趋势探究,并提出了食品安全检测装置研发的注意事项,这对我国现代食品安全检测,保障各部门的食品安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国发生的157个热点网购食品安全事件,应用FMEA分析方法识别网购食品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应用SC-RC判别与定位矩阵分析网购食品安全控制的薄弱环节与事件成因。综合两种分析方法可知,我国网购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及关键控制点主要是:原料不合格,加工生产时环境不卫生,产成品不合格。据此,建议加强对所用食品原料的监管,加强对生产加工环境卫生的监管,建设一体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张光明 《经营管理者》2009,(14):359-359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近年来,政府机关、新闻媒体、普通百姓都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应对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如何构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已成为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关键一环。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应予以重视。一、健全完善食品法律体系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法律体系支撑,需要涵盖从原材料、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的每一环节,形成统一、完整的法律体系。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准则。笔者认为,可以建立一个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公开数据库,进行动态更新,既方便相关使用对象的查阅,又能使这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更快地进入生产领域,促进食品行业的健  相似文献   

10.
沈伟民 《经理人》2011,(8):56-59,18
面对食品安全危机,中粮集团正如履薄冰。这家中国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的总裁于旭波认为,"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深层原因,在于农业和食品链不完整、不稳定。"如何搭建一个完善的全产业链?中粮计划用30-50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建设这一体系,应在结构上形成以国家级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为龙头,以省部级的机构为骨干,以市、县级的机构为基础,满足对食品产地环境、生产加工、生产投入品、储存、流通、消费全过程实施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需要,满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相关国际标准对食品安全参数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持续增强,安全性则是消费者选购食品的基本要求。但是,近几年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从当今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多项举措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水平对确保我国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学习了解食品营养标签的标识内容,使消费者掌握更多的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知识,在购买食物时读懂食品营养标签,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仍然是以政府为主导、依赖政府推动的公共监管体系。伴随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这种监管体系的弊端和不足暴露无遗。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政府监管有其局限性,当政府失灵时,需要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维权组织、社会研究机构等社会组织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作用。一、政府监管的局限性首先,公共资源短缺是实际中政府监管缺位的重要原因。以食品检测为例,我国食品加工企业共50多万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关系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经济增长,关系社会的稳定和谐。近年来,瘦肉精、SARS、苏丹红、红心蛋、多宝鱼、禽流感等食品安全事故接二连三地发生,严重阻碍了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2011年3月以来发生的"双汇火腿肠事件"更是让消费者对中国食品丧失信心。本文就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完善市场食品安全,重塑人们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心提出了建议和改良之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的高发期,各种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引发了消费者的不安和对食品消费的担心。从阜阳奶粉事件到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从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到转基因食品,无不让人感到触目惊心。据卫生部披露的统计数据:2006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食物  相似文献   

17.
<正>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了我国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1并将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相似文献   

18.
卫生部近日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提出,依据风险评估,2015年年底前将婴幼儿食品、乳品、保健食品、肉类、酒类、植物油、调味品等主要大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作为食品产品安全标准制定的优先领域。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更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近些年来,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追逐短期利益,生产有害的食品,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不健全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进行研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创新食品安全流通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在我国消费市场上不断出现,成为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天津虽没有发生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但也没有从体制上根本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将天津建设成为食品安全流通产业化示范城市意义重大。通过发达国家相关经验的比较和借鉴,建议:建立统一的地方性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和标准,将食品安全监管与政府信用对接;建立以食品市场准入为基础的多层次、可操作的市场认证体系;建立健全多级检测和信息追溯机制;发展规模化、专业化销售渠道,规范流通秩序;利用滨海新区先行先试优势,构建大都市食品安全流通体系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