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安德烈·高兹的生态批判理论呈现出较为严密而深刻的内在逻辑,即以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批判为逻辑起点,剖析了其在经济理性层面与资本主义的内在一致性,对以生态理性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进行了重新定义;以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为逻辑主线,从生态学视角对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科学技术、经济理性和异化消费进行了批判,揭示了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以“非工人?非阶级”和新社会运动为逻辑中介,分析了传统革命主体的消亡,探寻了新的革命主体;以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构为逻辑旨归,在批判生态资本主义的基础上,阐发了建构生态社会主义的路径。厘清高兹生态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对于系统梳理其思想体系和总体把握整个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价值。但从根本上来说,高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仍未超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其建构的生态社会主义仍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2.
高兹认为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源于经济理性,由此对其展开了激烈的批判,为了消除经济理性给生态、社会和劳动工人带来的危害,高兹提出了重建生态理性,并基于此建构了其倡导的生态社会主义。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动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的恶化,作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兹从自已独特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生态学批判,提出了诸如"分散型"技术的政治选择、"更少但更好"的生活方式,消除付薪劳动、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等生态社会主义的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4.
高兹站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批判资本主义经济理性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合理化为仅仅是使用价值的制作,而非工人的自主活动.经济理性的逻辑是当代资本主义戕害自由时间和个人自主性活动的根本原因,而社会主义意义上的自由必然是基于劳动解放和时间解放的真正自由.如何把握晚期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与时间的总体性关系?从这个切入点上高兹建立起了他的“重建真正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法国学者高兹既是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又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著有《劳动分工的批判》、《生态学和政治》、《经济理性的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生态学》等著作。其中,高兹将生态学、生态危机和生态运动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认为“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的当代资本主义造成了现代文明社会中的生态危机、自然危机,要保护生态环境,最佳选择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先进的社会主义要求经济理性服从于生态理性。一、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原因在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陆续发生了“八大公害事件”,即1930年比利时发生了“马斯河谷事件”,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生了“多诺拉烟雾事件”,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发生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1968年日本九洲和四国等地发生了“米糖油事件”,1950—1970年日本四日市发生了“四日市哮喘事件”,1950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发生了“水俣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发生了“骨痛病事件”。[1]这些公害事件主要是由于空气和水遭到工业污染使得人群中流行某种新的病种———“公害病”,许多人因此而死亡,成千上万的人则遭受“...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高兹在实践方面逐渐牢固地建立了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生态学的批判路径。他的生态批判不仅是全面的,而且还有一个尤为显著的特点:他从生态学内部挖掘出人文的、政治的意蕴,即政治的生态学方法,这种方法展现了一种生态和谐的生存方式。正是因为这种从生态学内容和方法上考察的研究范式使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其他生态理论家的思想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重要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面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在“多即为好的”经济理性的主导下,从生产到消费,人们迷失在消费主义“囚笼”中难以自拔,导致对自然资源的极尽掠夺,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为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为基点,主张通过生态理性来消解经济理性,降速经济增长,克服虚假消费,实现生态重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经济理性的批判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探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问题和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异化消费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研究主题。高兹对此做出最为尖锐和全面的生态批判。与马克思时代相比,职业劳动进一步异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形式和新趋势。这就不断催生和加剧异化消费,进而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资本主义的“双面社会”。从生成逻辑上看,异化劳动通过制造虚假需要作为中介,使消费主要服务于资本增殖的无限需求,从而导致生活必需品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匮乏。异化消费是劳动、需要、生态等各种异化现象的重要表征和集合点,使得社会陷入一种“丰裕的贫困”状态。只有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通过缩短工时、重新分配必要劳动和推行文化变革等方式来克服经济理性和异化消费,从而实现生态重建的现代化。这一批判理论在价值取向、文化观念和适度原则等方面对中国推动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生态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于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在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和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力量。它是在生态主义观点的基础上 ,强调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激进政治主张 ,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是生态社会主义中的一支 ,它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理论表达。文章通过对生态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样三个明显具有逻辑递进关系的流派概念的分析 ,揭示出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所面临的挑战及出路。同时 ,本文也是作者几年来思考生态问题的一次总结。  相似文献   

10.
《启蒙辩证法》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它将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罪于理性形而上学,而不是资本主义价值增值逻辑。启蒙理性向工具理性蜕化的历史进程见证生态文明发展理路。相比马克思的资本现代性批判,工具理性批判理论并没有立足于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因此未能为社会指出一条实现自然解放和人类自由的有效路径。尽管如此,《启蒙辩证法》中许多关于生态发展的真知灼见,仍然可以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但其实质上隐含着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立场。在《手稿》中,马克思坚持政治经济批判的方法,以劳动与生产作为财富的基石,阐释资本主义在资本逻辑统治下社会财富生产的悖论和分配不公正现象,揭示资本权力下对抗性的加剧和劳动阶级非幸福的苦难境遇。通过对资本主义将“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的批判,指出未来社会财富的宏大基石从劳动生产转到人自身的生产,从而促进人的潜能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劳动时间将成为自由时间,人们真正在闲暇时间中享受幸福,实现真正的社会的个人的发展。马克思的财富观与幸福观对改变当今社会人的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所谓帝国主义,是指核心或半外围国家以追求不平等力量为动力,支配其他国家(如外围国家)贸易、投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体系。近年来,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对全球生态危机强度的关注。生态帝国主义是依据帝国主义的主导体系,把社会生态负担从某些地区转移到更边缘的地区,以满足核心或半外围国家生物物理和代谢需求的行为或表现。自然的新自由化作为一种广泛的全球趋势创造了生态帝国主义扩张所必需的政治-社会-经济体制,同时也加快了非洲资源的新争夺进程,成为获取外围国家资源进行资本扩张的新阶段。基于此,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与列宁的有关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批判理论,通过考察海外资本对于非洲资源投资法的重要历史演变,将这种正在进行的"对非洲的争夺"置于全球生态危机、自然的新自由化和生态帝国主义的历史阶段进行考量,能够进一步厘清生态帝国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作为后殖民时代对经济民族主义政策的强烈反冲来考虑,有助于对当前支配世界体系中边缘区域的国际贸易和外商投资的经济政策进行激进的政治-生态批判。  相似文献   

13.
詹姆斯·奥康纳以制度批判为视角,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生态危机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资本扩张的逻辑决定了资本主义在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发展经济时必然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并将自身的生态危机向全球扩散。资本主义的双重矛盾带来了经济与生态双重危机,资本主义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摆脱双重危机的包围,结果必然是资本主义走向不可持续性的道路。奥康纳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学批判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一定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14.
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福斯特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认为,生态学是反对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他批判了“经济增长有限论”和“自然资本化”理论,批驳了生态帝国主义的错误观点,驳斥了“技术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观点,认为不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仅仅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加快生态技术的发展是不能真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包含着基础理论、现实需求、实践路径三个维度,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展开论述。马克思提出了“现实的个人”的核心概念,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起点和前提,现实的人和物的关系进入了马克思考察的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为唯物史观,“实践”这一观点获得了其思想中统领和核心的地位,通过实践的视角和方法,在处理人与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过程中发挥了连接现实的力量。恩格斯则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具体阐释和方法总结为自然辩证法,通过对人类历史实践的具体考察,揭示出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生态哲学尤其关注现实社会及其产生的生态危机,强调将剖析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中,探寻生态危机所产生的表象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资本逻辑。伴随着资本的产生和不断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生产力和社会的巨大发展和进步,一方面形成的资本逻辑不断作用于人、社会以及自然界,通过支配和利用不同形式的自然力进而控制和影响自然界。资本首先创造出一个普遍有用性的体系,并在效用性这一根本原则上对待自然界,造成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异化。其次资本遵循无限增值的定律,自然界的资源被无限地投入资本生产中,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最后资本对活劳动即劳动者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今中国社会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矛盾又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为切实有效地解决所出现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一是实现“生态人”的转变,构建人的新型存在形式,克服资本逻辑对个人的消极影响,通过改变个人的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个人重新回归自身,实现自由发展。二是实施生态文明新举措,改善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采取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措施与法规,将会切实有效地改善当前的生态危机。三是通过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生态文明的新发展,面向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需要我们从人类社会与文明发展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需要各国各地区认清事实,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6.
福斯特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正在遭遇严峻的"划时代危机"。经济维度上,当前人类尚未走出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垄断化、停滞化和金融化不仅在全球水平上相互作用还与全球劳动套利相勾连;社会维度上,工人阶级工作和生活的不稳定状况变为了全球性的问题,且这种不稳定相较于马恩时代甚至更为危险;生态维度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突破了自然环境的承载限度,生态环境退化、生态失衡及其导致的全球生态不平等不断加剧。福斯特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研究与解读,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批判性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半途夭折”和“寿终正寝”两种形式,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通过资本主义的“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生产力的起点和饱和点形成了生产关系的区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区间是前后交错在一起的;在这个交错区内社会现象极其复杂,只有根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用联系的观点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从宏观历史高度,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面的发展事实进行理性思考,才能科学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8.
生态社会主义以环境生态问题为突破口,对当代资本主义咖以反思与批判。提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消费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生产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殖民主义加剧了生态危机的全球性蔓延。这一反思与批判揭示了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剖析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指明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向,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