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人犯罪是近一二百年以来世界上出现的一种新的日益增长的犯罪,其危害性、危险性之大远非自然人犯罪所能比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四个有关法人刑事责任的法律。在今年召开的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关于刑法修订,增设了一节单位犯罪,明确了法人犯罪及相应的处罚。新刑法突出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保护,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迈向又一个里程碑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由于金融业电子化趋势的加快,网络金融犯罪呈上升趋势,深入研究网络金融犯罪已经势在必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金融犯罪的隐蔽性更强,社会危害性更大。在进行这类案件侦查时,应注重计算机技术与侦查技术相结合,全面收集各种证据,同时要加强地区间的侦查协作,针对网络金融犯罪的特点,灵活使用各种侦查策略。  相似文献   

3.
反金融犯罪法制建设论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犯罪是“理性犯罪”,其犯罪动机和犯罪决意都是在给定的社会环境下的理性选择。从法学的观点看,金融犯罪是在给定的社会金融法制环境下的理性选择。我国当代反金融犯罪的法制(包括金融犯罪之预防和惩治法制)还有一定的缺陷,给金融犯罪的实施客观上留下了机会,或者对金融犯罪心理起到了负面推动作用。我国目前反金融犯罪法制需要建设,而且重点是刑法建设,主要是罪网建设和刑罚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法人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人犯罪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衍生物。法人团体的局部利益与国家、社会整体利益以及公民个人利益的冲突 ,是产生法人犯罪的社会基础 ;新的实用主义的刑法观是产生法人犯罪的刑事哲学基础 ;在法人化的社会中 ,以实在说为主导的法人性质的认识 ,解释了法人构成犯罪的主客观基础 ;整体责任观念的确立 ,使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完全有别于专制主义社会的株连责任 ;两罚制的刑事责任方法 ,为追究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选择了途径。由此 ,构筑了法人犯罪立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金融犯罪的实质在于危害我国的金融管理秩序,金融犯罪的行为特征是违法从事金融活动或其相关活动。违法从事金融活动或其相关活动,因而危害金融秩序,这是金融犯罪区别于其他犯罪的根本所在。根据逻辑学的定义方法,金融犯罪的定义应当为:违法从事金融活动或其相关活动,危害金融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已往的金融犯罪定义存在三种错误:形式主义方法论错误,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和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6.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任何犯罪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是社会危害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衡量犯罪社会危害性的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犯罪社会危害性的标准是由生产力标准、价值标准和法律标准三大要素组成的系统。其中,生产力标准是总的标准,价值标准和法律标准都是具体标准。这三个标准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在联系中发展,在发展中促进,不断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法人犯罪的根源,在于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运行机制不健全;法律制约体系和监督体系不完善;法人决策者的政治思想素质不高。要遏制法人犯罪,必须推进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完善法律制约与公众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法人犯罪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犯罪现象。这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对于制裁法人犯罪,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司法实践也较缺乏。对此,本文参考了九十年代以来许多专家学者撰写的有关法人犯罪的著作和论文,查阅了我国有关省市和上海地区发生的部分法人犯罪案件,在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现阶段的法人犯罪的情况和特点,从分析法人犯罪原因着手,提出法人犯罪除了发展商品经济的原因之外,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9.
设立金融犯罪是为金融犯罪司法制定法律根据,本身也要依据一定的科学根据."严重危害金融秩序"和"需予刑罚处罚",分别是行为被设立为金融犯罪的社会学根据和法学根据.我国据此规定了36种金融犯罪,但仍不完善.针对问题,提出了金融犯罪设立之完善构想增补新的犯罪(尤其应予增补基金和信托领域的金融犯罪和国际金融犯罪),修订既有罪状.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网络犯罪处于高发期,防范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将是我国金融界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网络金融犯罪的特点和形式,提出了防范网络金融犯罪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