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华侨”、“华人”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性的现代用法。本文对“华侨”、“华人”一词的缘起作了一番考证 ,对华侨、华人的概念与定义的不同解释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分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指出当今发生了从华侨到华人的话语变异。  相似文献   

2.
徐卓人 《华人时刊》2005,(12):31-35
2005年9月27日的傍晚涌动着喜悦,苏州捷美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明登上飞机,前往北 京参加“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颁奖仪式”暨华侨华人国庆招待会。苏州高新区的 领导、捷美的同事都来相送,祝贺他荣获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是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设立,旨在表彰归国(来华)创业中 取得突出成绩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首批表彰100人,绝大多数为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后留居当  相似文献   

3.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海外华侨华人投身国内抗战或在侨居地抗战不仅牵涉民族国家大义,也与他们具体的历史处境以及现实境遇有深刻的关联,抗日战争意味着族裔政治影响下的个人/族群选择。对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抗日战争又是一场“他方”的战争。“他方”一方面指海外抗战在空间地理上与中国本土的疏离,另一方面也指海外华侨华人参战立场的特殊性。陈河以海外抗战小说发掘加拿大华裔士兵、马来亚华侨华人海外抗战秘史,重现海外华人的战争创伤,重建历史记忆。同时,突破中日二元视角,以及马华文学族裔历史书写的困境,为抗战文学增添华侨华人独特的战争体验和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4.
基督城是新西兰南岛最大的城市,人口30万,大多数是当年英国移民的后裔,少部分为华侨华人。华侨华人在这个号称“不在英国领土上的英国城市”生活、工作,接触的多是英国式文化。但这些华夏赤子却没有遗弃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除了运用中文报刊表现外,他们还创办了不少华语广播节目,通过电波,在基督城形成了一个“空中华人社会”。 基督城华语广播最著名的要算“华人之声”节目。这个节目创办时间较长,编播能力也比较强,虽然仅在每周日的晚上播音数个小时,但由于其内容丰富,雅俗兼顾,形式也较活泼,因而受到听众的欢迎和好评。“华人之声”主要用广东话和国语(普通话)播音,节目分设多项小栏目,如新闻时事、文化经纬、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等。每逢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5.
正"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侨"。据统计,海外拥有将近6000万的华侨华人,全球华商企业资产总规模约5万亿美元。遍布世界的华商,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舞台上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为国家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华商在国际市场上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密不可分长期以来,众多实力雄厚的华商,  相似文献   

6.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人之声”。 不久前.世界15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精英集聚长沙,在“第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发出了吸引世界关注的声音。 如今,在这个流动频繁的世界中,生活流动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正呈迅速增加之势,总数已有3500万人。海外华文传媒也随之竞相发展推进,呈现繁荣稳步的态势。据统计,目前世界各地出版的华文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社会尤其是研究华侨华人的学界,新近出现了“老华侨”“新华侨”的称呼。对新、老华侨的称呼、定义和范畴的规定等等,学者们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很多被归属于“新华侨”里的人们,也并不认同这个称呼和分类。但是这种分类的出现本身,则标示出老一代移民和新一代移民已经有了巨大的文化特征上的变异。笔者试图通过对日本的“新华侨华人”年节习俗以及饮食生活等文化的行为表象的观察和分析,读取其文化深层的要素,建构日本华侨华人文化融合与文化认同的模式类型。  相似文献   

8.
生长在海外的年轻一代华侨华人或多或少都有着一种“困惑”:不知道自己是谁。他们看上去是中国人,却不会说汉语;英国人永远把他们当作中国人,而他们却觉得自己不像。“我时常感到我抚养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一个陌生人,”一些华侨华人家长常常无奈地抱怨。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变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缩小子女与父辈间的代沟,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家长纷纷将子女送到中文学校学习,中文补习班在英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如今,英国中文学校的数量已经超过200所。今年8岁的陈沛佳出生在英国,现在伦敦东南区的一所小学念三年级。每到星期天,母亲就…  相似文献   

9.
<正> 去年以来,泰国学者江白潮先生一再撰文,从泰国华侨华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从经济关系和人口组成等方面,进行深刻剖析,明确提出“泰国华侨社会非实质存在”的见解。他的论文发表后,在泰国各界引起强烈的反响。我细读其文,认为颇有新意,也有独到之处,对于江文的基本观点,我是赞成的,但也有一些不尽相同的或补充的个人意见,因而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共同研讨。本文主要是阐明在泰国这个国家,华侨华人的存在及其一切活动,虽然没有自成另一社会,但却不能因此而否定华侨、华人、华裔在历史上形成的活动实体的客观存在。这个实体可称为“华人社区”,而这个社区目前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过若干年代的不断演变,它终将逐步解体而融合于泰国社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广州的实际情况,对我市开展华侨华人统战工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此"龙"非彼"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又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明确事物之间的异同,则是走向沟通和融合的关键。中国的“龙”与西方人眼中的“龙”蕴藏着不同的文化底蕴。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文化词语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可起到缩减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的作用,使中西文化最终达到真正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舶来术语“语言规划”或张扬它与时俱进时代特征的“语文现代化”,实质就是“干预”,是一个系列工程。本文所涉及的两个术语的本质特征恰恰表现为语言文字问题的研究当是“以人为本”。这一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使语言文字为人而生、为人而变、为人而存在。  相似文献   

13.
《圣经》汉译有着悠久的历史。基督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圣经》汉译过程中的巨大文化障碍。本文结合这些障碍产生的原因对《圣经》汉译历史过程中"附会"和"格义"这两种文化障碍跨越策略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史”写作与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困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西方哲学不同,"中国哲学"并不是指称一个历史文化中已然存在的、显性的思想学术脉络,胡适、冯友兰等人的"哲学史"写作乃是参照西方的体例建立中国现代学术谱系的过程,尽管这一学术谱系总是以某种"古已有之"的面目出现。至少有两个问题构成今天"重写哲学史"必须突破的瓶颈:一是所谓"中西之间"的问题。科学与启蒙理性实为主导胡适、冯友兰"哲学史"写作的基本预设,而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自我反省、发展及其成果,基本上没有能够系统地反映到"中国哲学史"写作中来,晚年写作《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冯友兰对此是完全隔膜的。二是如何处理"中国哲学"与"经学"的关系。胡、冯等人的"哲学史"写作,都是以否弃经学脉络及其意义系统为前提的,而与"经学"相隔绝的"中国哲学",本质上只能是外在于中国文化的。  相似文献   

15.
“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地与香港语言对比研究中,"港式中文"受关注的程度很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但是,一些人对港式中文的基础问题认识还不够清晰,甚至是比较模糊。港式中文的"底本"是早期现代汉语,即上世纪前半叶的"国语",二者无论在词汇还是语法上都有相当高的相似性。明确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之间的这种关系,既有助于汉语/华语历史的研究,又有助于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认识;既可以由港式中文反观早期现代汉语,还可以推而广之,用之于两岸四地语言差异与融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汉语"四声"之形成与佛经"转读"无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汉语四声形成的原因,陈寅恪先生认为是由于"转读"佛经与古印度声明论之传入所致.通过对六朝时期"转读"材料的专门考察证明,"转读"不仅不是源自天竺之梵音,反而是僧人入晋后"适时"的结果,加之"转读唱导"在佛界中地位低下,因此"转读"既没有、也不能对汉语四声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考察整个中国传统文学史,即可发现其文学发展上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古时候很长期间,以诗为中心成就盛大的发展,而到某一时期,其发展停滞,显示失去自己文学传统的现象,传统的丧失,自然带来创造和发展能力的丧失.据此如果将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转变为"近代"的时期为北宋末年(1126)前后,这时不但在文学,整个中国文化都开始变化.这变化从安史之乱开始发动,发动这变化的是当时中国周边异族的影响与压力.又南宋的新儒学也有反文学反文化的倾向,结果支持这种中国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女人作为人的一个性别归类,和"女"字作为一个符号所表达的内涵,为我们证明了一个事实:在《说文解字》时代,女人仍然更多的是一种物品,是一种被男人审视和把玩的物品.但更重要的是它证明,创造汉字,或者更准确地说,当汉字发展到《说文解字》时代,女人失去了(或者就从来未曾拥有过)对汉字的驾驭和控制.汉字被男性化了.  相似文献   

19.
汉字在不同时代和地域都有不同的正体字和副体字。简化字是繁体字按照文字规律演变的结果。书写和阅读采用不同规范的汉字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