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废名的小说中,有很多对儿童与童年的书写与表现。本文以废名小说中儿童形象的塑造作为切入点,借以分析小说中的儿童形象、童年回忆主题、儿童视角的运用,从而探讨作家儿童观的诗意表达。通过分析废名小说中的童年书写,探究废名小说与散文中的互文现象,及诸多小说篇目中引人关注的"十年"意象。  相似文献   

2.
童年意象的运用是王安忆小说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成长中的儿童"是王安忆小说中特有的形象.以儿童形象为象征载体进行文化批判是对童年意象的出色运用.儿童视角的发掘使王安忆的小说取得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也使细节化呈现文本的艺术表达方式与文本的精神内涵完美地结合起来.儿童视角的运用还让作家能以旁观者的眼光看世界,保持了独立、警醒的创作立场.  相似文献   

3.
童年经历会对一个人个性气质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徐訏童年的生活并不愉快,父母婚姻的不幸使他失去了完整的家和幸福的童年,对其孤寂内省个性气质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这种个性和影响渗透在他的创作中,使得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带有这种孤独内省的精神特质,而且作品中对母性形象和儿童形象的塑造也带有徐訏个人的精神印记和情感欲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废名小说中塑造的儿童形象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废名笔下的儿童形象。废名塑造的儿童形象个性不一,但都打下了他自身的烙印,具有一种美学特质。废名在他的儿童世界里流连忘返,寄托了自己对自然人性的追求和对充满真、善、美的社会的渴望。  相似文献   

5.
从迟子建小说中可以看出,她的童年经验无处不在,因此童年母题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中最富有特色的叙事模式。迟子建笔下的自然万物都充满了灵性与生命活力,动物也被她赋予了人类情感和人性内涵。迟子建小说中自然与儿童的物人交感折射出迟子建的童心和对自然的热爱,是其小说中童年母题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马克·吐温在作品中借助儿童的视角,以童心映照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化背景下虚伪冷酷庸俗的社会现实,进而又从社会层面赋予小说更深层次的现实意义。小说以童年"历险"为主线,以曲折生动、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为依托,塑造了汤姆等纯真少年形象,在给读者真实强烈的阅读愉悦感、共鸣感的同时,引发对现实社会不公的各种思考。《汤姆·索亚历险记》魅力在于永远的童年:童心、童趣、童真。  相似文献   

7.
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很多都以儿童为主人公.由于童年经历的影响,这些儿童形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狄更斯自己的童年生活或者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也成功地塑造了很多儿童形象,或者成功地以儿童为主人公展开创作.文章试图通过分析比较狄更斯和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对二者进行归类.  相似文献   

8.
萧红一生历经情感和生活的磨难 ,早年的两次失子和中年的寂寞 ,导致她长期思念幼儿和怀念童年、家乡 ,关注儿童命运。她创作了 1 1篇儿童题材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塑造儿童形象、运用童年视角和儿童散文创作艺术方面颇具新意。  相似文献   

9.
看客是鲁迅小说中独特的形象系列,这种系列表明此类形象在他的认知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看客形象包含着多方面的信息,传达了鲁迅的童年经验,以及偏于阴暗的人性观念;反映了他对中国社会的基本理解,即富于独创性的庸众观;表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态度.看客形象是鲁迅认识中国社会重要的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鲁迅建立了自己以启蒙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拓荒者 ,不仅在儿童文学理论和翻译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的儿童题材文学创作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他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第一批个性鲜明的儿童形象 ,他的儿童视角小说与散文为读者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树起了现代儿童散文的典范 ,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对成人心灵进行严酷拷问的同时,也将关注的目光停留在儿童形象上。童年的经验、俄国社会的现实、对儿童世界的真切理解与体认,共同形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复杂深邃的儿童观。他笔下的儿童形象不仅是作者理想的言说,还是作者用以批判黑暗社会的符码,同时也是作者对现实儿童的人道主义关怀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寻找飞翔的力量——论曹文轩的儿童文学观及其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曹文轩的儿童文学观及其儿童小说的深入分析后认为,曹文轩在树立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某种典范的同时也暴露出他的创作局限,他对童年生命本质的忽视、对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的忽略使他的文本最终无法达到人性幽微的深处.  相似文献   

13.
鲁迅文学的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儿童、童年当然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维度,但是,它却弥足珍贵。在艺术上,儿童(童年)不仅是鲁迅文学描写、表现的对象,而且更是鲁迅文学的一种方法。在鲁迅的作品中,童年成为作品的结构和立意的支撑;儿童成为小说重要的叙述视角;儿童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元素。如果没有儿童、童年这一维度的存在,鲁迅文学的思想和艺术都会贬值,鲁迅文学的现代性也将不能达到现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卢梭对儿童的发现使浪漫主义诗人成功地捕捉到了"童年",而后,19世纪的英国社会以它特有的社会历史语境赋予童年象征意义。18世纪40年代,世界首家儿童书店在伦敦开设,引发了儿童图书出版与儿童教育理念的变革。与此同时,欧洲经典童话的翻译、引进与沿革进一步推动了理性主义说教式儿童文学的瓦解。19世纪50年代,张扬着无限想象力的幻想小说终于在英国厚积薄发,并迎来了儿童幻想小说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从儿童经验对创作主体的影响出发,分析余华作为一位独具个性的先锋小说家,他以自身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用异于常规的写作技巧和叙事方式剖析社会现实,在作品中对儿童形象进行精心地刻画,塑造了一个非常态的、震撼人心的儿童世界,给读者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小说中塑造的儿童形象,解读儿童世界的雷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阐释儿童世界的生存渴求,进而探求作品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真实情感。  相似文献   

16.
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展现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生动画面。小说中描绘了高尔基周围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是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高尔基的童年,有欢乐,有无奈,有痛楚,有愤怒……正是外祖母,给了高尔基一  相似文献   

17.
暴力、迷宫及镜子是博尔赫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文学意象,也是跟随他多年的三个噩梦。阅读博尔赫斯传记会发现它们和他的童年生活密切相关。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作家的创作是对无意识及童年受压抑欲望的反应。据此,用精神分析学理论解读博尔赫斯小说,为理解其人其小说打开了一扇门户。  相似文献   

18.
秦文君是一个自我意识、童年情结很强的作家,新世纪以来的创作文体特色凸显,作家的童年在文本中多次闪现,显现了一位创作与人生交织的儿童文学作家的独特状况。以秦文君2000年以后的作品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和解放儿童的儿童文学观,充分挖掘作家本人和她的小说文本的精神世界,力图与秦文君的作品进行一次比较个人化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童年是记忆中的一方净土,充满着人情美与人性美,汪曾祺正是在童年记忆中寻找灵感,并将童年情结作为他小说创作的动力源,从而使作品充满了温柔蕴藉的诗意美,也迎来了属于他的文学辉煌期.  相似文献   

20.
书写校园生活是儿童小说中的重要题材。校园空间浓缩了儿童生命形态,能够集中表现儿童的生活现状、情感困惑与生存真实。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儿童校园小说创作不断延伸题材意蕴的界域,这不仅表现在创作形式和表达手法的改变,还体现在对儿童主体的内化追寻。与建国期儿童小说所呈现的二元对立价值观不同,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校园小说创作在价值认同方面呈现出丰富性,而商品化时代也带来了儿童校园小说审美追求的新质。客观而言,儿童校园小说与儿童读者的情感交流依然缺乏打破壁垒的真实,在面对童年生存问题时的价值判断忽略了儿童的声音,在走进儿童阅读审美空间时缺乏恰当的满足。作家也许无法真正地融入到儿童的思维模式中,但通过对"儿童本位"的坚守,成人与儿童仍可以实现精神世界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