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山出土的赵宝沟文化陶尊上刻画的是一幅原始“伊甸园”图画,讲述的是以生殖崇拜为主题的雄性野猪龙追求“玄牝之门”的浪漫主义神话。《左传》郯子所言“太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能够而且也只能够从红山文化的颁酋之礼中得到确证.太氏就是伏羲氏.“龙师”就是红山古国佩带玉猪龙的酋长。段商甲骨文的“龙”字都是雄性野猪的象形.“龙”字或从目(席),其意即“席龙”(“席尤”者,凭藉祖先之伟大与光荣也);或从辛,其意与“商”字从辛、“凤”字从辛一也,都是为了表示商族对其先人高辛氏的赞美和缅怀。直到现代的汉字繁体,还是从辛雄性野猪龙。这就是始于赵宝沟文化的七千年以来原生形态始终不变的猪龙根三部曲,也就是商族的历史逻辑三部曲:生殖──礼治──崇祖。  相似文献   

2.
说起红山文化,人们习惯认为有最早的玉龙,有大量的玉器群。红山玉器十分值钱,更多的信息则是语焉不详。作为东方的原生文化,在距今5500年到5000年的西辽河上游的山地上,红山文化在东亚大地上是独步天下、雄视万古的。"华山玫瑰燕山龙",龙出红山的结论已经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认同。在纷繁古朴的红山玉器中,在精美、雄浑的彩陶群中,让我们看到红山先民有着一个至高至尚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追求与中华文明起源相关;与早期中华国家形成相关;与中国文脉的内核相关。近百年的考古研究证明,红山人较少关注世俗生活,他们仰望的是遥远的天界,他们崇拜的是曾经带领他们一路前行的先祖先宗。这就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原始基因:敬天法祖。  相似文献   

3.
玉箍形器被称为红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也是红山文化独有的器形,是红山文化时期只有社会上层成员才有权利佩带的玉器。从墓中的摆放位置得知,玉箍形器不只是束发的饰品,而应具有其他用途。玉箍形器的造型和无底筒形陶器类似,无底筒形陶器又是作为祭祀用器出现的,因而推断玉箍形器也应和无底筒形陶器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4.
玉器时代是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的主要特征之一,玉的神化和灵物概念是玉器时代意识形态的核心,中华民族形成爱玉的民族心理亦根植于此。本文从玉器入手,探索人们当时的精神信仰,从而揭开红山玉器和原始萨满教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略论先秦玉器文化何平立如果说中华民族是龙的民族,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那么中国亦可称是玉的国度。古往今来,中国人无不以玉为贵,以玉为美,爱之、赞之、佩之、戴之,并认为玉能祛病避邪、延年益寿。《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下去身,君子...  相似文献   

6.
红山文化以玉器而闻名,红山玉器名称的翻译统一和规范问题也日益成为红山文化对外推介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对70多件红山文化玉器及其名称的翻译分类研究,发现红山玉器名称的翻译有规律可循。本文引用费米尔的“目的论”为理论指导,根据红山玉器的造型特点和文化内涵选用三种翻译方法,搭建出八种翻译结构,以期为红山文化玉器外译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蛇与龙有着密切的关系,蛇是世界各地普遍崇拜的一种动物,而龙是由人类想象出的动物。文章在分析世界各地关于龙的形象及其来源的各种学说后,指出龙的原型即蛇。运用结构主义分析法推导出蛇变龙的中间项—人首蛇身,解释蛇变龙的4个阶段,即自然蛇、蛇神崇拜、人首蛇身、龙。当龙成为一个新的概念之后,又会用这种新的概念来解释客观世界,这就导致龙的形象经常与其他动物甚至是自然界的景象产生混淆。  相似文献   

8.
那斯台遗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巴彦汉那斯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巴林右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此进行了考古调查。据调查报告介绍1,该遗址地处西拉沐伦河支流查干沐伦河西岸的高台地上,南距西拉沐伦河约14公里。中间被一个宽20米的马兰沟隔断,分成东西两个部分。东部是台地,因受破坏扰乱,陶片、石器暴露于整个台地。在东北侧斜坡上清晰可见七、八处窑址,有的地段发现有土垒和沟壕的痕迹。在遗址西部,文化层保存较好,有房址和灰坑,房址为圆形、方形和长方形。整个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总暴露面积大约在150万平方米左右。在此征集、采集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石雕、玉器等,其中出土的玉器独具特色。一、那斯台遗址玉器出土概况那斯台遗址出土的玉器以采集、征集为主,数量多达一百余件,已公开发表的有2:玉猪龙1件、玉鸮2件、玉鸟1件、玉鱼1件、玉蚕4件、三联璧1件、勾云形器1件、坠饰68件、玉管2件、兽形器(或璜形器)1件、勾形器1件、玉斧2件、纺瓜2件。依据题材和使用功能可分为动物类、仿工具类、特殊类、装饰类。动物类玉器:玉猪龙1件(图一:1)。体蜷曲呈扁圆柱形,首尾相近。头部额头隆起,有两个...  相似文献   

9.
西辽河地区工具类玉器是东北地区玉器主要种类之一,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到早期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工具类玉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社会功用也不断变化——从兴隆洼文化早期的使用功能发展到红山时期以祭祀、敬神功能为主,再到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以装饰为主要功用,通过工具类玉器的发展轨迹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一、文化序列研究主要是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的关系。需对红山文化晚期与小河沿文化早期及其关系作具体分析。二、经济形态研究赵志军对兴隆沟遗址土样浮选结果:第一地点(兴隆洼文化):黍多(1500粒,15%)粟少(数十粒);第二地点(红山文化):植物种子很少,多硬果类和鲜果类,黍、粟有极少;第三地点(夏家店下层文化):粟、黍、大豆占99%。“似农非农”阶段。说明西辽河流域在距今八千到五千年间,是以采集渔猎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三、社会形态研究许倬云在新著《万古江河》一书中,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例,纵论等级制和以宗教礼仪功能为基础的国家形态的政治实体。大墓附属于礼仪中心,是宗教与礼仪中心的首领,是祭司和巫师一类人物。并将炎、黄、蚩尤的竞争,与仰韶、红山与大汶口三种文化的关系相整合。四、玉器研究林沄以为,玉龙不是龙,因为有角才是龙。红山文化龙都无角,是螭(赛沁塔拉龙)、虹(东山嘴双龙首玉璜)或兽形玉(牛河梁遗址等玉龙);朱乃诚以为,赛沁塔拉龙属夏家店下层文化,依据之一是开口较大。五、驳“红山文化衰落论”这方面的提法甚多。对此,我的看法是,任何一种文化都会有其从高潮到低潮的发展演变过程。辽西区由于其由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的...  相似文献   

11.
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红山玉器是红山文化最突出的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起源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的红山文化玉器的出土,向世人展示了红山玉器丰富的文化内涵。红山玉器独特的造型设计和精湛的雕琢技艺,在我国玉器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对红山文化玉器造型特征及相关问题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发掘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玉器负载了极为深刻的形而上意义。上古,其形而上意义首先体现于宗教巫术活动。周玉由宗教意义转而服务于礼乐制度。儒家延伸了玉器在礼乐制度中的作用,“以玉比德”成为广泛认同的社会观念。近古,“玉”走进世俗生活,成为怡情审美的玩好。神化,礼乐化,道德化,审美化,是中国玉器形而上意义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3.
玉器是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已发掘的红山文化墓葬中,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石棺墓出土的玉器最具代表性。其中第二地点一号积石冢21号墓出土玉器数量多、质地精美、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玉器的组合关系属于最高级的组合,为研究红山文化玉器、葬俗及宗教信仰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红山文化存在玉器,是本世纪七十年代西辽河流域考古的重大收获之一。红山文化玉器,自被发现和确认之后,诸多的精品便连连出世,迅速地打破了自古以来确信西辽河流域出土的古玉为“商周古玉”的说法,并以其锐不可挡的气势,确定无疑的向人们展示了五、六千年前红山文化先民的艺术风采和社会文化发展水准。1982年5月,考古工作者又在辽宁阜新查海发现了一处原始村落遗址,经试掘出土了大批的精致的玉器、完备的石制工具和陶器,尤其重要的是,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具有红山文化典型特征的“之”字形纹陶罐,经碳十四初步测定为距今6925±95年,是北方地区较早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苏秉琦先生认为,查海遗址应是红山文化的前身和“之”字纹陶的发源地。①所有这些绵绵不断的考古新发现,使人们乍惊乍喜的意识到:红山文化及其玉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西辽河地区工具类玉器是东北地区玉器主要种类之一,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到早期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工具类玉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社会功用也不断变化——从兴隆洼文化早期的使用功能发展到红山时期以祭祀、敬神功能为主,再到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以装饰为主要功用,通过工具类玉器的发展轨迹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说“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甲骨文像三片玉被一根绳子串联的侧视图,是个象形字。古人以玉为宝,所以要用绳子串起来。全文和小篆的写法像“王”,仔细分辨,其实不一样。小篆“王”的写法是第一、二两横靠近,离第三横远。“玉”,小篆的写法是“王”,三横是等距离的。楷书因为怕“玉”与“王”相混,所以才加一点写为“玉”了,以示与“王”的区别。《说文解字·玉部》:“玉,石之美。”玉是一种细密、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多呈乳白色,一般用来制造高级工艺品或做装饰品。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大量出土玉器证实,远在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开始用玉来制造各种…  相似文献   

17.
原始玉器工艺发展到夏代,开始出现镶嵌、勾彻、浅浮雕和圆雕等琢玉技术,这就使得夏代玉器的造型和纹饰走向程式化和复杂化成为可能。几何直方的规整形状,出齿、安柄的细部造型,还有线面结合的构图,乃至浅浮雕式的立体纹饰,均强化了夏代玉器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意蕴,形成了匀称规整、多样统一、象征表意和凝重神秘的艺术风格,从而有效地实现了中国玉器主体审美观念从新石器时代“饰玉”向商周“礼玉”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仿古玉器是玉器制作中的特殊门类,在中国清代达到辉煌。青铜器艺术是中国夏、商、周时期艺术的主要代表。在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玉中很大一部分是仿古代青铜器。青铜器与玉器在文化背景、种类、功能、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几乎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其造型与纹样却对清代仿古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以青铜器与清代仿青铜玉器的造型纹样及艺术风格为...  相似文献   

19.
藏龙舞青史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2000年21世纪新开端,恰值农历庚辰年,即中国之龙年。龙年谈有关龙的文物、藏品,尤为有趣。 龙是由宗教文化而走向艺术这条发展道路的,是由龙纹饰于器物之上而后又以龙为形象制成器物的。在商代早期,龙纹的载体多为玦(jué)、璧等环形玉器。虽然这些龙纹仍带有“猪纹”色彩,但  相似文献   

20.
漫步边陲名城乌鲁木齐市,无论是大街小巷,你会发现专志玉器的商店多而醒目。进去看看,精致的货架上、栏柜里,大大小小的玉饰、玉佩、玉器,五月彩缤纷、琳琅满目。玉质的通灵光洁,色泽的晶莹温润,雕刻的精巧玲珑,引人遐思畅想。细瞧瞧,你会觉察这里陈列的各种玉品,和沿海内地城市珠宝商店的货品迥然有别:那里的商品几乎全是进口的缅甸玉,这里却是清一色的新疆玉。 常听来自内地的人在新疆玉器店惊讶地说:“新疆也有这么美的玉?”殊不知论起玉来,世界上,中国才是真正的爱玉惜玉的国度,新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