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通识类课程的建设足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认为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应该走科学与人文融通之路,同时应偏重人文类课程设置,并提出了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艺术类公选课体系建设与管理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类课程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高等院校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应遵循人文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通识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弘扬民族精神及与时俱进原则、稳定性原则,可从五个层面进行课程库建设,即艺术学层面上的课程群、造型艺术层面上的课程群、演出艺术层面上的课程群、映像艺术层面上的课程群和语言艺术课程群。同时,在审核制度、激励措施、师资队伍方面要加强保障。学分制背景下的选课管理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课程”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教学课程而言的。活动课程具有时间灵活、渠道广泛、自由度大等特点。充分重视和抓好活动课程,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从而从整体上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国外高等院校加强文化素质课程建设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汉语、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途径与方法 ,本文从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对加强文化素质课程建设的认识、建立和完善文化素质课程体系、改进文化素质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三方面对国外高校文化素质课程建设现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促使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由分裂走向对话与融合的角度,探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弥补了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只理解为给理工科学生开设一些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的不足,避免了两种文化的持续分裂与对立,使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两种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展了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了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以及它们与科技发展、市场经济、意识形态、教育的软硬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在这些关系上长期存在的各种片面的认识及其各种因素造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层层被弱化和边缘化的趋势,提出了文化素质教育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和以人文文化为重要内容的文化素质教育。为此,提出了加强主流文化建设和创新,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先进文化建设的大文化教育中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文课程则起着主导与核心作用。人文课程的整合要注意优化配置和显隐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得到全面、协调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开设人文课程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而可行的两条主要途径。本文即就二者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现状及互动关系作一浅探,以期有益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人文教育课程主要是指直接包含有形成人文精神的知识及体现了人文精神最根本成分的哲学、语言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而广义的校园文化则是由校园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生活实践中培育而形成的文化,它包括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方面的内容。由于高校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所以人文课程应从属于广义的校园文化。不过,从人才培养的课…  相似文献   

9.
福州大学文化素质基地建设成果与创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学理念的发展为先导,不断开拓文化素质教育的新局面是当今文化素质教育的关键。大学不仅肩负促进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重任,还肩负引领社会文化前进的任务。本文在总结福州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设成果后,对今后的建设提出新设想,打算从教师文化素质提高、重构人文课程体系、开办特色人文论坛、开展虚拟教学和扩大校际交流等方面创新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概念、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和比较,提出探索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新模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依情感互融标准,《松陵集》唱和诗作可分成四类:具深情者;具温情者;情不足者;无情者。从内容上看,《松陵集》唱作与和作以趋同为主的关系有三种:承接与照应;互补与回避;开拓与延展。以歧异为主的关系也有三种:切入角度相异;执守观点不同;和作翻新原唱。《松陵集》以次韵为特色,酬唱诗作沿不用韵→用韵→次韵的顺序,趋同的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3.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古娟、赫米恩、厄秀拉。她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他赞美完整的人,而不是被产业主义、机械的爱情或僵死的现代知识扯得粉碎的人。  相似文献   

14.
对1891年的热河金丹道起义,早期学界研究认为,是长江领域的反洋教斗争在辽西地区推向高潮的一次斗争,是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是在笔者们梳理史料过程中,发现事实非如前所说,而实为蒙、汉民族间的一次血腥仇杀。蒙、汉民族为此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怎样看待民族冲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大众化教育”的来临对过去“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作为高等教育中几乎涵盖所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能再维持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它应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即从学校层次、学科层次及学生层次上进行分层次教学。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不仅肩负着人才的培养重任 ,同时也是科技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本文探讨了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以及目前科研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心润之策--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理论艺术教育学也应有独特的学科结构及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8.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教案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地区性教案的研究又是近代中国教案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因其在清朝独特的地位和清政府对此地区有别于内地的管理方式,其教案的发生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内蒙古地区教案研究将更具典型意义。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教案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基础为日后内蒙古地区教案问题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既要求我们加快人口的城镇化和区域的城镇化,更要实现经济意义上的城镇化;传统的城市化道路可以说是一种失败,因此应该扬弃;至于国外比如美国、英国等国的城镇化道路可资借鉴但不可照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