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运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对陕西省2169 名3-6 岁幼儿体质进行测试和研究,结果发现:3-6 岁幼儿身体素 质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各项体测指标增幅存在差异,性别差异随幼儿年龄增加而愈发凸显,男幼儿在身体肌肉力量、身体爆发 力和5 岁前灵敏素质上表现优于女幼儿,女幼儿柔韧性优于男幼儿,5.5 岁、6 岁的灵敏性优于男幼儿。为进一步促进幼儿体质 健康发展,提高国民体质,我们应厘清幼儿体质发展内涵,在遵循幼儿体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增设体育活动家庭作业,落实幼 儿运动处方,敦促家庭、幼儿园、政府形成合力共促幼儿体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绘画是幼儿叙事的重要载体。本研究采用个案追踪的研究方法,发现幼儿绘画叙事具有如下特点:2-3 岁幼儿的绘画 叙事处于萌芽阶段,绘画叙事结构尚未形成。3-4.5 岁幼儿的绘画出现了叙事顺序和叙事观点,叙事结构已有雏形。4.5-6 岁 幼儿的绘画叙事能力提升明显,绘画叙事观点较为明确,绘画叙事顺序清晰,绘画叙事结构趋于完整。研究建议,成人应多丰 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感官体验,鼓励幼儿多说多画,关注幼儿绘画中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3.
采用“学前儿童文化认同量表”对上海市7所公办一级园的579名幼儿进行三年追踪调查,探究3-6岁幼儿文化认同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3-6岁幼儿文化认同总分属于良好水平;3-6岁幼儿的文化认同存在年龄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中班到大班是3-6岁幼儿文化认同的快速发展阶段。小班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中班男孩的文化认同显著高于女孩,大班女孩的文化认同显著高于男孩。主要建议:开展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文化体验活动;减少性别偏见,为幼儿提供平等的文化体验机会;引导幼儿在喜爱和理解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积极的行为倾向;在园家社协同育人中增进幼儿文化认同并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4.
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以120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3-6岁幼儿学习品质(教师评定问卷)和幼儿学习品质观察记录表,考察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样本幼儿的学习品质总体和各维度均呈良好发展态势;样本幼儿学习品质存在年龄差异且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样本幼儿学习品质各维度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样本幼儿学习品质发展基本上不存在性别差异。鉴于幼儿在幼儿园期间是其学习品质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教师要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品质,采用不同形式的方法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并且需要全面系统地了解幼儿的学习品质,针对性改变教育方式或者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英国的《早期基础阶段法定框架》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幼儿社会性领域的目标、基本原则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文本比较和分析,探讨中英两国早期儿童社会性学习和发展标准的异同,并对我国新阶段的幼儿社会性教育改革进行思考,认为:应重视0-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幼儿社会性发展标准的指向性需更明确具体;突破幼儿社会性学习中品德知识教育的局限。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我国将幼儿托育列为国家的一项重点民生任务,对于婴幼儿托育师资建设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了提升婴幼儿托育服务专业人才素养,教育部专门设置了相关专业,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正式更名为“婴幼儿托育与服务”专业。多年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主要关注的是3~6岁幼儿阶段,  相似文献   

7.
幼儿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幼儿的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以A省C市公办G幼儿园为例,选取164名5-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基于父母视角对5-6岁儿童学习习惯进行评定,考察5-6岁儿童学习习惯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父母视角下5-6岁儿童学习习惯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幼儿学习习惯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对5-6岁儿童学习习惯影响不显著;家庭子女数量影响5-6岁儿童整体学习习惯及常规行为表现;家庭经济收入影响幼儿学习习惯中的策略使用情况。主要建议:父母要重视5-6岁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升自己关于幼儿学习习惯的认知;了解5-6岁儿童学习习惯的影响因素,找准改善幼儿学习习惯的突破口;掌握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策略,提升幼儿学习习惯培育成效。  相似文献   

8.
以《3-6岁儿童学习品质观察量表》为研究工具,将大同市城区及灵丘县H村设为抽样地区,进行非参与式观察,将被试样本分为两人一组进行雪花片自主建构游戏,用摄像机记录儿童雪花片自主建构游戏过程及搭建作品,依据《3-6岁儿童学习品质观察量表》对研究样本评分后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大同市3-6岁幼儿学习品质的城乡差异及其3-6岁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研究发现:在不同年龄班,城区各班幼儿在好奇心与兴趣、想象力与创造力维度的表现优于农村幼儿;在独立性方面却低于农村幼儿。在不同区域,城区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在学习品质各维度没有显著差异。农村幼儿在坚持与专注性、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学习品质表现出显著差异,得分随年龄班的上升而上升。针对这种情况,今后应从教养方式、社会实践及提供操作材料方面入手,提高城区幼儿的独立性,加强农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省农村3~6岁幼儿的重要他人——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结合本省的经济、文化背景,采用问誊调查,呈现河南省农村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的现状,以期为河南省农村幼儿教育的开展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情绪理解测验(TEC)》和《5-6岁儿童语言发展水平测试问卷》为主要研究工具,对62名大班幼儿进行了情绪理解能力和语言发展水平的调查,以了解5-6岁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和情绪理解能力的总体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5-6岁幼儿在故事的理解、自我认知、听-视转化方面发展的较好,而对于词汇的掌握、运用和准确的发音方面发展水平较低。语言发展水平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2)5-6岁幼儿对于外部的情绪理解能力发展水平已较高,心理的情绪理解能力发展水平一般,反省的情绪理解能力发展仍在起步阶段。情绪理解能力在性别方面也无显著差异。3)5-6岁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情绪理解能力在总分上无显著相关,词汇水平对情绪理解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语言发展水平对混合情绪理解能力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目的初步调查 3岁半——6岁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水平,了解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发展的一般趋势,为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改革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和为建立我国儿童心理学体系提供一些资料。对象 3岁半、4岁、5岁、6岁四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各阶段按实足年龄计算。  相似文献   

12.
研究对沈阳市三所普通幼儿园355名3-6岁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学习品质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已有的学习品质教师评定问卷和Conners 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TRS)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4-5岁是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幼儿问题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即男孩问题行为多于女孩。(3)幼儿问题行为中不注意-被动和多动指数因子与学习品质呈显著负相关,其不注意-被动对幼儿的学习品质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访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考察3~5岁幼儿自传体记忆的发展及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结果:(1)3~5岁幼儿的自传体记忆总体表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特征;在事件描述的逻辑顺序性和内容丰富性上,3~4岁阶段发展相对较慢,4~5岁阶段发展迅速,4岁是发展的转折期,5岁幼儿水平最高;在事件描述的主动性和体态上,3~4岁阶段有所发展,4~5岁阶段发展变化不明显,4岁幼儿水平最高。(2)在3~5岁幼儿自传体记忆事件描述的逻辑顺序性、内容丰富性、主动性的发展水平上,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的发展均好于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  相似文献   

14.
3-6岁是幼儿进行语言发展并通过言语交互与同伴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时期,言语反馈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言语类 型。本研究通过对80名幼儿在半结构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语料进行分析,发现3-6岁幼儿在同伴互动中有以下特点:更倾向于 使用积极性言语反馈;评价能力较弱;较少使用礼貌性言语;频繁出现交流中断的局面;幼儿因缺乏沟通技巧导致使用中立性 言语反馈。针对上述问题,相应改进建议为:多渠道提升幼儿言语交往的积极性;创造礼貌言语的使用氛围;锻炼幼儿在同伴 互动中的评价能力;提升幼儿在日常交往中的沟通技巧;正确看待幼儿消极性言语反馈。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3年江苏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流动人口0~3岁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人数很少,比例不足5%;3~6岁幼儿在学比例为75.2%,其中,在读幼儿园60.8%,在读小学14.4%;3~6岁幼儿公立幼儿园就读比例为64.6%。对流动人口3~6岁子女学前教育情况与有关因素进行交互分析发现,流入地、调查对象在流入地连续工作时间、户籍、文化程度,以及孩子是否独生子女、现住地对学前教育水平有显著影响。建议须改善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问题,促进江苏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和民生幸福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6.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重视幼儿“积极主动”学习品质的培养,让幼儿成为自己学习的主角,养成良好的思 维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大势所趋。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自发探索、自由操作,能够很好的提升幼儿 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解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水平需要对其进行评价,以襄阳市X幼儿园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 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信息,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分析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摘 要:具身认知策略是一种强调身体跟外在世界互动的情境化学习方式,它关注幼儿的身体参与,为幼儿的“具身阅读”提供了平台。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引入“具身阅读策略”概念考察4-5岁幼儿对故事阅读理解的阶段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实施3个主题共5次故事教育活动,结果发现:4-5岁是对幼儿实施故事内容理解教学的关键阶段,采取具身阅读策略引导幼儿关注画面之间的主要联系和隐含信息来整体理解故事是提升幼儿故事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但幼儿在运用具身阅读策略时容易出现与故事分割、表达僵硬、范式堆积等问题,经过研讨与改进幼儿具身阅读经验,师生共同关注关键事件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来自福建省泉州、福州、厦门三地城市的250名幼儿问卷信息。结果表明:城市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水平低于城市非留守幼儿,父母照养情况与幼儿总体的亲社会行为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照养情况下幼儿亲社会行为在年龄上具有显著差异性,3-4岁与4-5岁及4-5岁与5-6岁的幼儿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照养情况下幼儿亲社会行为在各具体亲社会行为上差异极为显著,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标记是指某种事物的代号,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用简洁的形式表现复杂的事物。为探讨不同标记对3-5岁幼儿数学语言理解的影响,选取某幼儿园160名3-5岁幼儿,随机分为空间标记组、序数标记组和颜色标记组,使用操作任务和《学前儿童数学语言评估》量表,测查幼儿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状况。结果表明:3-5岁幼儿在操作任务中的表现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和组间差异;序数标记组和空间标记组的幼儿在操作任务中的得分与数学语言评估量表中的得分呈中等程度相关,且这两组幼儿在操作任务中的正确率高于数学语言评估量表中与序数、空间相关题目的正确率。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将数学语言贯穿于幼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为幼儿提供适宜且有层级的支架物、重视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操作与表达。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理解和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的指引,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现状需要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国家必须重视并真正体现学前教育的公益价值和普惠,尽快完成学前教育立法工作,从国家层面制订统一的学前教育办学标准,承担政府应有的责任,以保证学前教育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