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中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学校宿舍文化。推进师范院校宿舍文化建设 ,使师范院校宿舍文化充分发挥教育和导向的功能 ,对于师范院校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要切实加强师范院校宿舍文化建设 ,做到以境育人 ,以理育人 ,以爱育人  相似文献   

2.
高校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针,把爱国主义教育与主渠道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国内外重大事件相结合,开拓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选择正确的德育模式,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成功实践的重要保证。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全息育人”德育模式,需要在稳定德育基本力量的基础上,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各部门形成合力;需要加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融会道德认知和内化过程、实现专业和道德教育相结合、校内外教育相结合的道德实践环节;需要优化道德教育的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尤其要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在体育课程健身基础上,更加强调思政教育的育心功能,从而实现综合育人目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主体与原则;需要加强课程建设,既要做强体育课程本身,又要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需要加强学段贯通,体育课程内部联通;需要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创新,实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场景创新;需要融合联动,实现课程融合联动,师资融合发展,校地融合共育;需要强化保障,构建制度、物质财力保障,建立评估评价体系,从而确保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综合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深化,学校竞争日益剧烈,社会对学校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农村学校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对此,濒临黄海之滨的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始终坚持把"制度是基础、管理是关键、育人是核心、安全是首要、质量是根本"作为学校的管理理念,经过近年来的管理实践,学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狠抓师德师风锤练教师队伍学校狠抓师德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让教师人人树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大力促进中职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背景下,推进课程思政融合育人教学,能够实现专业课程教育与德育相融合的目标,对于各中职学校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机械基础”为例,通过对“机械基础”中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必要性分析,总结目前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现状,并根据现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融合育人教学,全方位培养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师德水平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要求。但是,师德水平的提高不单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和学校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在理解师德内涵和分析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意义的基础上,着重从社会和学校的层面来谈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高校青年教师现状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教师是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事关重大.青年教师尤其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由于求学阶段缺乏教育教学方面相关的培育,导致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应从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强化科研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的师范教育已不适合和谐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和谐发展对当今的师范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理念。实行大学生导师制,取消班主任制;回归以“小班教学为主”的师生互动互帮互助的研究性教学;与校园网络教育紧密结合,开辟多渠道的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心理育人”应成为师范院校教育管理的核心;摆正教学与科研的地位,实行教学与科研共抓的教育管理;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工作路径和制度安排,是构建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机制的必然选择。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高校应从目标、制度与要素出发,对政治性指标进行层次分析来设计课程思政切入点,从课程、教材、党支部三个关键因子出发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河北农业大学按照“学校整体设计—学院主体责任—党支部(教研室)主导—教师具体落实—教学督导和专家协同参与”的工作思路,做到把政策要求与学校实际、模范带动与全员跟进、经验传承与方式创新、精准设计与发散用力相结合,建立贯通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的工作体系。同时,注重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价值引领力量、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热情、示范带动效果的全方位评价,从而使课程思政建设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既是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职业学校自身建设的需要.高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内容上要切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客观要求;在途径和方法上要注意高职院校的特点,把职业道德教育同各科教学、生产实践、心理素质教育、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师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过程就是理论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增加知识、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军队医科院校素质教育要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适应性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我校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促进理论与实践、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学校育人与社会环境育人相结合,以实践教学推动素质教育的实现,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万里同志在接见全国中小学师资工作会议代表的时候说:我们不是向师范院校要硕士、博士,我们就是向师范院校要好教师。培养合格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的天职。①这话言简意赅地指明了师范院校的职责。师范院校要履行好职责,培养出合格的教师,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提高师范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约。1、学校方面,如学校教学质量的状况、学校职评标准的导向等。以学校职评标准的导向为例,许多师范院校在职称评定时,把教师的科研成果视为硬指标,而在教学方面,往往只考虑教学工作量是否饱满,很少提出教学质量上…  相似文献   

14.
对学生进行师德教育,是师范院校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要求。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一再强调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个根本问题,并且要求学校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在高师院校对学生的师德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基本素养,现仅就教师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素养、文化科学素养、作风素养问题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师德应是一名教师所具有的职业素养的综合表现,它体现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技能等方面。建立高校师德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做到三个结合:师德最低要求与师德最高理想教育相结合;解决师德问题与解决教师困难相结合;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与专业学术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通过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师德观的介绍,认识师德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新时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解读,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新时期大环境和小气候下,观照现状,高校师德缺失存在学校和教师两方面的问题,表现为1.学校重硬性指标、轻软性考核;重业务、轻教学;重学生、轻教师;2.教师教书不育人、在岗不敬业、德行不规范、学术不端正;最后,提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铸师魂、崇师德、正师风、精业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职业师范院校的特点,对信息处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与教材建设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职业师范院校信息处理类专业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一种职业师范院校信息处理类专业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长期来,怎样提高师专《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为培养一支适应我国义务教育需要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中学师资队伍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一直是师范院校从事教育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教师所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几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按照师专的培养目标,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实际,拓宽视野,在中小学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课题研究,把成果作为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法引入《教育学》教学之中,使《教育学》教学质量逐年有了较大提高。现谈谈运用行动研究改革师专《教育学》教学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两项主要职能。教学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 完成学校授课任务的根本手段,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科研是发挥学校服务社会功能、实现学校价值的重要 方面。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在当前高等学校中,二者关系的失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了,科研的“得宠”使得教学被忽视。因而,今后高校的工作重心之一是要协调好高等教育发展中教学与科研 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20.
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探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客观诉求与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联系,从学校、专业、教师3个层面探讨问题的解决策略,探索借助信息技术改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可行路径: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指导完善课程思政的顶层架构、质量监督与保障制度;以课程与教学理论为指导,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统筹规划,确定每门课程的育人目标;面向具体课程,持续提升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加快构建多级驱动、数字化支持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与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