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文秀 《唐都学刊》2005,21(5):19-21
唐诗对于研究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安史之乱作为唐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也是唐长安城走向衰败的始点.在诸多唐诗中就反映出长安城的变化.杜牧的<隋堤柳>、温庭筠的<柳长句>、<杨柳八首>等描绘出蔚然成荫的唐都长安;杜甫的<千秋节有感二首>、杜牧的<过勤政楼>、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反映了南内兴庆宫自安史之乱以后的凄凉;从羊士谔<乱后曲江>看到唐代著名的曲江风景区也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2.
潘世圣 《浙江学刊》2006,1(3):29-36
作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呐喊>已经定格在历史性的排行榜的最前列.很多时候,人们在阅读思考这部作品之前,已经深陷于"历史定论"的支配和影响中,而容易失去独立自主的审美判断眼光.成仿吾在<呐喊>出版不久后,提出<呐喊>可以溯源到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而今人却轻易地一概把它视为是对鲁迅的严重非礼.其实,<呐喊>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至少在形式格调上有不少相似之处,成仿吾的意见并非仅是"挑刺"和"非难".日本的自然主义起源于法国自然主义,但并未继承左拉的真谛.<呐喊>看上去近似日本文学,但其深层的对民族文化的思考、对国人"人性"的怀疑和诘问,又画开了它与日本文学的天然不同.成仿吾没有读透这一点,并非是他的浅薄.时间、阅历、功夫是解读鲁迅的先决条件,这同样也适用于成仿吾.  相似文献   

3.
韩宏韬 《唐都学刊》2006,22(2):10-12
孔颖达的<对<论语>问>,是一篇精美的政论文,但宋代俞德邻认为,唐太宗误认曾子为孔子,而颖达竟不省,故责其告君欠谨.俞德邻的解读依据<新唐书>.根据<贞观政要>、<旧唐书>、<十三经注疏>、<全唐文>,<新唐书>所载<对<论语>问>错误有二其一,张冠李戴;其二,文体不合.同时,<全唐文>等文献所载<对<论语>问>的几处异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马士远 《唐都学刊》2005,21(6):98-102
扬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语言学科学术带头人钱宗武先生在<<尚书>新笺与上古文明>一书中,尝试采用现代语法学理论与传统文化阐释学知识融为一体的方法对今文<尚书>进行注释与笺说,在传统笺说和注释形式中揉进新质,不但为解读<尚书>开辟了新途径,而且提出了诸如<尚书>的儒源地位、文学特性、德法兼治思想和不少具有学术价值的新观点,对<尚书>蕴涵的上古文明母题进行了多方位思考.  相似文献   

5.
李舜华 《学术交流》2001,(1):116-121
关于<西游记>在国外的传播,东方远远早于西方.国外对于<西游记>的研究,也随着<西游记>的传入而开始了,但早期的评论都极为简约,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游记>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由于文化的差异,东西方对<西游记>的最初接受,实际已构成了分别由"玄奘"与"猴子"为代表的两个世界,前者有着更浓厚的宗教色彩,而后者则更侧重文本自身的隐喻.此后,从故事的形成、版本的流传、作者的考证、文本的比较,到最终对佛光道影下寓意的解读、文本结构的分析,东西方学者的研究几乎涉及了<西游记>的每一个领域,他们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彼此补充、又互相糅合地解读着一则"中国的寓言".  相似文献   

6.
《塘沽协定》的签订与冯玉祥组建抗日同盟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荣 《唐都学刊》2001,17(1):109-111
<塘沽协定>的签订与冯玉祥组建抗日同盟军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冯的组军行动影响着<塘沽协定>的签订,中日谈判代表在正式协定案签字后,又针对冯在张家口的筹备抗日活动签订了<觉书>,作为<塘沽协定>附件,成为后来日、蒋联合剿灭同盟军的依据;另一方面,<塘沽协定>的签订又在客观上为同盟军的成立提供了有利条件.长城抗战的失败为冯组建同盟军提供了一部分兵力来源;参加长城抗战的一些正规部队成为同盟军的广大同情者;广大民众成为冯组建同盟军的强大舆论后盾.  相似文献   

7.
当下的历史小说,尤其是借助网络媒介的所谓"新故事新编"大多以戏谑的方式关注先秦乃至本民族的始初历史,以现时态的情节碎片冲击了文本的封闭性.这与鲁迅的<故事新编>颇多相似之处.但是两者所呈现的精神状态相距甚远.<故事新编>是一次思想的对垒、哲性的交锋;正是这种理性智慧的存在,托起了解构传统文化、重建现代文化的希望,透露出生命蓬勃的文化构想.而"新故事新编"则充满了内倾与自敛,弥散着浓厚的神秘与虚无之感.大多数文本以第一人称直述当下的迷惘.这深刻反映出民族文化身份的淡薄与所处困境.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中,有关张飞的人物描写,有一些固定模式的词语.同样的词语也会用在相近人物的身上.日本的军记物语中虽多有人物的衣装描写,却很少有像<三国演义>那样的人物相貌,乃至五官的描写.作为例外,引用中国故事较多的<太平记>在人物描写方法上承接了<三国演义>的影响;而<太平记>中的定型化言语表现又影响到了日本近世翻译成日文的<通俗三国志>.追根溯源,以先行文学中的人物来比喻或说明作品中人物的方法,可以追溯到汉代人物樊哙在<三国演义>中的引用.日中文学之间的承接影响关系研究和比较研究的结合将有助于廓清两国文学之间的交流关系.  相似文献   

9.
宫泽贤治将文学、科学和信仰调和到自己的个性当中,形成了偶像化,他的作品是"自他"未分的一元论精神培育出来的感性表现.宫泽对待他人采取的是被动的"他人本位"的个性立场;志贺直哉则立足彻底的"自己本位"的个性立场.如此特色表现于宫泽的<泉边人家>、<十六日>、<花坛工作>和志贺的<某晨>、<去网走>等作品中.  相似文献   

10.
潘世东 《唐都学刊》2001,17(1):73-76
在刘劭与曹丕、<人物志>与<典论·论文>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直接的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典论·论文>中的诸多思想脉络和学术向度的获得,与<人物志>存在或深或浅、或隐或显的联系.<典论·论文>思想的活泼敏锐、思维方式的灵犀生动和思维视野的开阔宽广,以及思维质量的高度和深度显然得益于<人物志>.  相似文献   

11.
陈进  吴金艳  刘海虹 《创新》2010,4(2):64-67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上市民企是民营经济及上市企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武汉市上市民营企业债务风险变化情况的分析,发现民营企业债务风险在危机时期得到不同程度的显现,变动情况与宏观经济走势高度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民营企业的自身属性以及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债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制度性因素,必须重点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儒家宗教性研究的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诗朗 《求是学刊》2002,29(6):27-36
本文对晚近四十年来英语世界中儒学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精要的说明。透过本文 ,我们可以掌握当前英语世界儒学研究的整体情况与主要动向。本文首先介绍了儒学研究在英语世界中最近的历史发展 ,继而说明了儒学研究在当前英语世界中的几种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 ,着重指出了从宗教性角度研究儒学的最新动向 ,并通过对代表这一动向主要人物如狄百瑞、杜维明等人相关思想的分析与探讨 ,使我们对这一研究动向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求是学刊》2015,(6):130-137
清中叶之前,词集笺注一般重在注解语辞典故,清中叶至清末民初,词集笺注主要以疏证体的形式出现,重在人事考订,笺注转向注重知人论世,为编年笺注的兴起提供了重要基础。民国时期,随着新学术思想的影响与现代词学学科的建立,以龙榆生、夏承焘、唐圭璋、邓广铭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学人将词集校勘、笺释、编年等内容融为一体,极大推动了词集编年笺注的兴盛与成熟,既体现了词集文献整理走向学术化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标示着20世纪词别集整理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郭弘 《社科纵横》2004,19(5):132-133
民国时期甘肃藏区的教育体制呈现多元并立的格局 ,本文试就其近现代新式学校教育的历史沿革、理论渊源、运行实践及其历史地位予以分类述评。所涉资料均以民国时期的历史档案及社会调查等第一手资料为依据 ,并参照有关学术著作予以参佐、补充和考证。作者认为民国时期甘肃藏区新式学校教育的蕴生与发展 ,是甘肃藏区社会的重大历史变革 ,研究其理论与实践活动 ,对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仍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反观20年的文献资料,我国关于教学管理队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队伍自身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专业化和素质要求等方面,成果丰富,但仍存在基础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应用性研究亟需加强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下半年以来石油、铁矿石、煤炭、钢材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下跌,一方面将使中国相关行业收入减少,给财政收入和就业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世界范围内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研发进展造成困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中国物价水平的全面回落,并为生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以及贸易条件的改善作出贡献。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两点,乐观面对负面影响并充分利用正面效应,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赵文洪 《求是学刊》2000,(3):105-108
为了推进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在新的世纪中健康发展并获得长足的进步,必须首先回答这样的问题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应该如何发展?一种答案是同国际史学接轨、对话,像发达国家史学家那样从事世界史研究。另一种答案是吸收国际史学研究的营养,根据中国的需要来发展世界史学科。对此,本文逐一进行较为深入且有见地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For the past two decades, in many Western industrialized states, problems of their welfare system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ree common complaints about welfare systems are high taxation, minimal effectiveness and impersonal bureaucracy. Various measures (such as budget cuts, decentralization and privatization) have been undertaken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by many welfare states. In any case, public welfare systems in many Western industrialized states do not cover the affective element which is inherent in the Korean welfare system. In Korea, where the public welfare system is in the formative stage, mutual aid, which is based on a long tradition of personal and voluntary networking,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eeting citizens' welfare needs not only by material aid but also by psychological support. To understand welfare in society, 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study the welfare provided by the state and the market but also to consider the welfare provided by mutual aid networks.  相似文献   

19.
关注城市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双秋  李少虹 《社会》2003,(11):16-18
自2000年我国步入老龄型国家以来,随着社会进步、社会福利的推进,城市老年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 为此,笔者根据接受的民政部科研课题调查的需要,利用假期组织本校民政行政管理专业的近1200人的调查队伍,分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城市,实施“城市社区老人问题调查方案”。其中所涉沿海地区6个省、3个直辖市,中部地区10个省,西部地区11个省、自治区和1个直辖市,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调查社区5125个、老人4856人,完成有效样本2246个。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凝聚子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深圳农民工调查的整体网络数据,分析了农民工社会支持网(包括实际支持网、情感支持网、社会交往支持网)和社会讨论网(包括婚姻讨论网、生育讨论网、避孕讨论网和养老讨论网)的凝聚子群结构。研究发现,农民工社会网络中普遍存在子群现象,且子群之间有较大程度的重叠。农民工社会支持网和社会讨论网的子群重叠结构既有利于农民工群体的城市社区融合,也有利于新的婚育、养老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