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建安七子”之一陈琳,一生“四易其主”,虽遭后人非议其“朝秦暮楚”,却因为有不凡的写作才能和政治谋略而深受重用,成为杰出的秘书。他的公文,风格“壮鲠”,具有强大的气势;造语“繁富”,铺排夸饰,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骈化趋势明显;带有幕僚侍从色彩,写作是为主人所在的集团服务。其公文写得颇具特色,在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歌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特色,是声乐界人士多年来谈论较多的话题;也是音乐院校民族声乐专业教学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的课题。 风格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风格。歌唱的风格、特色就是指演唱的个性(其中包括演唱者的演唱个性和独有的色彩),要获得演唱特有的风格和特色与演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个人素质、生活阅历、民族、艺术造诣等有关,但最关键的是音乐、语言和演唱技术技巧。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老庄思想不是作为一种学说引起周作人的接受或批评,而是作为一种信念渗入到周作人的生命意识的深处,进而影响他的观念、生活和创作。他不是很多宣传老庄思想,但他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乃至文学风格较之其他现代作家更隐秘却更深刻地体现了老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4.
宋初晚唐诗派论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初晚唐诗派是一个颇具相当势力的诗歌流派,其人数之众,经历时间之长,为宋初诗派之最。宋元之际的方回曾以“深涵茂育,气势极盛”形容之。但现今对该派诗人的研究基本尚属空白。本文主要侧重从以下两方面对该派诗人作一些必要的探讨:一,时代、生平、交游与生活情趣;二、主要创作特色与风格。前者主要从所处时代的相近性、生活经历的相似性、交往的共同性、艺术趣味的一致性等方面探讨该派诗歌形成的主要社会根源。后者主要对晚唐派在特殊的时代文学潮流影响下形成的共同创作倾向予以总结。本文侧重论述。创作态度、创作方法、情思与境界、物象描写,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思想抱负和文章风格等方面入手,剖析了孔融在“建安七子”中迥异于其他六子的特殊性,强调指出孔融实为“建安七子”中的“异类”。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作家群体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小说家莫言可谓是中国当代文坛中最有创新个性的一位作家.其语言风格之独特与创作理念之个性化而一直为人所称道。本文从灵活应用修辞式语言、充分运用色彩词、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浓郁的乡土语言气息、变异化的语言结构等五个方面对莫言小说语言特色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7.
孔融的"不能持论"说源自曹丕的《典论·论文》,后人对其争议多集中在对孔融以嘲戏为论的看法上,这实际反映了曹丕的"论"体观念,其包括:"论"之文体特征为"宜理","论"之语言风格为"辞义典雅","论"之文体功能为"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8.
孔融为曹操所杀,历来很有一些人替他鸣不平。曹操既然以“乱世之奸雄”出了名,这个号称“建安七子”之一的“江东名士”孔融,也就当然地成为“贤人”或“君子”的代表了。孔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现在有必要还他本来面目。孔融(公元一五三——二○八年),字文举,山东曲阜人,是孔老二的二十世孙。他的七世祖霸,当过西汉元帝的先生,官至侍中;高祖父尚,任钷鹿太守;父亲宙,官至太山都尉。这样孔融就成了世袭的豪强地主,在曲阜称为一霸了。  相似文献   

9.
皮日休的创作以咸通八年进士及第为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前期行卷之作《皮子文薮》较多刺世讽时;及第后吴中唱和之作《松陵集》多表现个人生活。艺术表现的不同目的与需要、诗人思想性格的转变、社会生活环境的变更与传统的汇融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山地三大地理板块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陕西作家深受其影响,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创作风格。陕北文学以路遥为代表,深受生存文化影响,形成了宏阔大气、粗犷奔放的创作风格;关中文学以陈忠实为代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形成了含蓄蕴藉、内敛深沉的创作风格;陕南文学以贾平凹为代表,深受秦汉文化和荆楚文化影响,形成了或质朴厚重、或自然朴素、或神秘鬼魅、或虚无缥缈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论存在着一种以“自然”为核心而展开的重要文学思想,即“自然”论文学观,这一文论系统体现在魏晋六朝《文心雕龙》、《诗品》两部鸿篇巨制中。其中,钟嵘及其《诗品》在诗歌理论上确立了“自然英旨”的审美标准,批判诗歌创作热衷“用事”、讲究“声病”之风,提倡“即是即目”的“直寻”创作方法,崇尚“自然”而不废文采。其理论取向与刘勰颇为一致,进一步促进了“自然”论文学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
曹溶是清初著名浙江词人.他的词表现了深沉的故国之思.由于他贰臣的特殊身份,这种故国之思多比较隐晦.词人往往采用一些隐含故国之思的意象,如南国、汉宫、落花等意象.由于宋和明的相似历史命运,曹溶还大量使用了与宋朝有关的意象.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齐梁时代第一部诗论著作,钟嵘的《诗品》以其"思深意远"、"深从六艺溯流别"而与同时代的《文心雕龙》堪称六朝文学批评史上的双璧。其中《诗品序》所反映的诗歌发生论、诗歌本质论、诗歌创作论、诗歌美感论等都足以垂远后世,沾溉后人,并对我国文学理论,特别是诗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体”是《诗品》中的一个核心范畴,以体论诗是钟嵘诗歌批评的重要特点。它集中反映了文体论是六朝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一个热点。钟嵘的体论表现出鲜明的独特性:就对象而言,他只论诗体且是五言诗体;从内容上看,他主要从明确体制规范和辨析体貌特点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行文逻辑来说,《诗品》序文重在明体制,正文重在辨体貌。剖析钟嵘的体论,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诗品》一书的理论体系,又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六朝文体论的实况。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诗歌创作前后期风格变化一直是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部分学者认为王安石前期诗歌中即有精工雅丽、重视技巧的特点,晚期风格为渐次累积所致;也有观点认为王安石晚年诗歌风格变化与他的隐居生活及佛理研习有关。而从王安石自身来说,晚年由政治舞台的主导者而成为隐居田园的出世人,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作者身份的变化,其内在自我定位、创作关注焦点、心态情致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此导致了晚年诗歌在情感深度、思维方式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虽然晚期诗歌的外在风貌似与早期有相类之处,但其内在韵致已不可同日而语,也非单纯依靠精深纯熟的技巧所能达到。  相似文献   

16.
歌唱艺术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同时也是一门个性化极强的感觉艺术。我们从歌唱速度的快与慢,声音的"明与暗",音量的大与小,声音的"远与近"等感觉,可以感受到作品的大致内涵及风格特征。本文以不同风格的作品阐述了歌唱声音的远近关系。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中有关隐逸思想的论述,在魏晋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不同的表现。文章分四个时期,对此作了具体分析汉魏之际的避隐;正始时期阮籍、嵇康的尚隐,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西晋时期的以隐为乐;东晋时期陶渊明的真隐。从魏晋文学中隐逸思想的这一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文人对人的个性认识日益突出,并逐步确立了人格独立意识。隐居不再是一种逃避,而是他们的人格理想和精神追求。于是文人便有了文学创作的原动力。因而使这一时期的隐逸诗文具有了更丰富、更深广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抒情文学文体中一种特殊的抒情文体,在五四自由诗运动时期受到很多作家和诗人的喜爱,迅速完成了散文诗文体由西方向中国的译介和被中国化的文体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文体成熟进程.20年代初中期是中国散文诗进入自觉状态后的第一个高峰,涌现了一些独具风格的作家作品,还形成了比较粗略的艺术流派,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散文诗的文体特征和文体风格.偏重于散文的西方散文诗在中国被严重诗化,更偏重于诗.  相似文献   

19.
序跋文章在鲁迅的文体中占有一定数量。这些为自己的创作、译作和别人的创作、译作的序跋文中包含着鲁迅评骘文学作品、阐发文学观念的特色和重要思想,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