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忆是石黑一雄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小说人物淡淡的忧伤回忆,石黑一雄从对移民他者身份的失落与追寻,到反思殖民历史和帝国他者,再到创伤记忆中对人类他者的书写,完成了一个移民作家在全球化语境下对世界多元文化主题的完美阐释。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克隆问题,人类社会中的种族和阶级压迫也逐渐延伸到这些被物化的"人"身上。在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中,人类的伪善迷惑了克隆人的双眼,使其被残忍无情地利用,一场围绕压迫与被压迫的抗争就此展开。  相似文献   

3.
侨易是石黑一雄文学创作的文化隐喻。在石黑一雄的侨易书写中,通过描绘英国孤儿侨居上海的身世之谜、克隆人寄宿人间的伦理之殇、不列颠和撒克逊民族间侨动的战争之灾等跨文化冲突,揭示出地理位移是造成文化变动之因,和而不同、互为彼此的间性文化交易则是消弭侨易困境的恒常之道。石黑一雄在全球故事讲述中创生的三重侨易价值维度,即和合共生身份观、义利统一伦理观、互助一体民族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理念相契合。作为跨文化传播的生动例证,石黑一雄从他者共鸣的文化立场呼应、印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当代人类共同的理想设计与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4.
着力于国际化题材写作的石黑一雄,在作品中越来越体现出对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和书写。开阔的文化视域使其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性进行了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探索,其作品中展现出个体生活尊严的诉求、历史责任感的追寻和后现代人类生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分析作家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说《莫失莫忘》中人物对自我伦理身份的寻找和对身份的确认,以及在当时的伦理环境中所做出的伦理选择——接受被人类"赋予"的命运。通过分析旨在唤起人类对责任和生命以及对石黑一雄笔下克隆人的深度思考,并且通过克隆人这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文明的现存弊端。  相似文献   

6.
道德是石黑一雄小说引而不发的文化印记。义利之辩是解开石黑一雄小说人性迷思的理性线索,也是其文学演绎中含而不露的创作旨归。小说《我辈孤雏》《长日将尽》《浮世画家》的共通主题渗透着作家对利益与道德间逻辑交互的理性观察与立场阐发。孤儿班克斯的身世之谜、管家史蒂文斯的职业之困、画家小野的择婿之忧背后,不仅是对重利盘剥、奉主忘己、射利沽名等道德危殆、伦理错位的修辞投射,也是石黑一雄对殖民语境下人类社会正义赤字、情义失衡、道义博弈的道德警示。总之,石黑一雄小说中的义利观始于恻隐之心,敬于契约之道,终于家国大义,书写路径呈现出跨文化的动态间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非常关注人类的创伤体验和悲剧性命运。《别让我走》是他创作的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作者凭超凡的想象描绘了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克隆人群体,面对生命和责任时表现出的复杂情感。克隆人的生活经历映照着当今人类的生存境况,揭示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危机感和焦虑感。石黑一雄借助于新奴隶叙事、空白叙事以及“旁观者效应”,细致地剖析克隆人遭受的无形的、无言的和无助的精神创伤,充分展示了一种融创伤、悲壮和审美为一体的创伤美学。  相似文献   

8.
石黑一雄的处女作《群山淡景》是一部构思精巧和充满现实关怀的小说。书中的3条线索表面看似互不相干,在主题层次上却紧密相连。由其多线并行的文本特征入手,揭示出小说巧妙的艺术构思。同时,作者"不带偏见"的跨文化思考为"国际化"写作赋予了新的内涵。作为一名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表现出了超越自身民族身份和国家身份的超然立场。他通过一个深受负罪感困扰的女人提出了东西方文化共同面临的道德困境。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阐述的"我与你"的思维方式或可成为人类摆脱这一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后殖民理论入手,重点分析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上海孤儿>.文章从人物的身份设定、隐喻的运用及对欧洲中心主义的解构三个方面,展示了石黑一雄开阔的历史胸怀和独特的艺术技巧,反映了殖民时代的孤独与痛苦及欧洲中心主义逐渐瓦解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0.
“英国移民作家三雄”之一石黑一雄的小说《别让我走》,借助叙事者凯茜的回忆触及克隆人的内心世界并再现其生命历程。小说中意义繁丰而方式隐曲的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命运反讽、制度反讽贯穿始终,体现了人类对克隆人的无情压迫以及隐藏其后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社会霸权构建,彰显出显著的批判功效。反讽消解了文本的袁相,促使读者识破事实的真相、作者对荒谬现实的体悟和客观的价值判断,进而激励人类进行自我反思并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和谐共存的美丽世界。  相似文献   

11.
《远山淡影》是石黑一雄的处女作,这部小说的创作受到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黑泽明等人作品的影响。小津的电影大多以家庭伦理为题材,旨在揭示跨越语言、文化和种族界限的普遍的人性,这也正是石黑所渴望达成的小说创作理想。黑泽明执导的《罗生门》运用了分形叙事策略,《远山淡影》中人物关系网的编织也是通过分形叙事策略来实现的。此外,石黑在小说中的悬疑设置手法也明显受到《罗生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说《别让我走》讲述了一群克隆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克隆人,凯茜等人具有强烈的身份焦虑,一直在试图发现“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渴望寻找自己“可能的原型”,以图建构起自己的真正身份.石黑一雄试图揭示出克隆人的身份的暧昧与焦虑以及由此带来的认同危机问题.从凯茜等克隆人内在的身份焦虑之缘由和身份建构过程入手,研究克隆人的心路历程、成长困惑及其命运归宿,试图揭示这部小说本身所蕴藏的哲理上的普遍意义和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石黑一雄的作品《被埋葬的巨人》以英国中世纪不列颠人和撒克逊人之间的冲突为背景,展现了英国民族塑形时期的一段晦暗的历史图景,背后蕴含着作者独特的历史思维和文学想象方式。作品通过展现记忆与真实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质疑;通过时空并置的记忆书写,挖掘了历史断裂处的沉默话语;通过书写不同个体的记忆,呈现了多重历史意识和声音。正是在这种书写方式中,石黑一雄达到了对话历史、反思历史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克隆技术日趋成熟的时代,克隆人是一个敏感而饱受争议的话题。假设克隆人真的得以存在,人类社会的身份划分将会延伸到人与克隆人之间。石黑一雄在《千万别弃我而去》中构建了一个存在着克隆人的反乌托邦,展示了一幅令人忧思的黑色画卷。其中人类将克隆人视为“非人类”,无视他们的情感,对他们从身体上进行利用与剥夺。克隆人是否具有人性,是否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书中通过对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感人描写做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15.
《长日留痕》是主人公史蒂文森对个体创伤历史的记忆。他书写了个体创伤所造成的父子爱之痛、两性爱之痛和事业之痛。他的书写还映射了英国管家集体所遭受的创伤。史蒂文森通过写作来揭示伤痛,对个体创伤进行了宣泄,从而减轻了个体伤痛,而且通过“被倾听”一定程度上治疗了创伤。《长日留痕》对个体创伤的关注再现及疗救,表明了石黑一雄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怀,有助于受创伤者建立创伤疗救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石黑一雄新作《克拉拉与太阳》透过儿童机器人克拉拉的视角,探讨了后人类时代儿童主体及其主体性问题。一方面,以乔西为代表的后人类儿童尽管在被技术“提升”后变得更聪明,但却遭受到身体的伤害和移情能力的丧失,呈现“辖域化”特征;另一方面,儿童机器人克拉拉则突破技术的同一化规训,表现出人性的温情,从而构成了对人类儿童身体的“解辖域化”。当技术主体拥有超人类主体性时,人类主体与技术主体的关系便成为人类不得不重新思考的命题,从而有可能建构起一种新型的人机融合的人机共同体,为未来社会建立开放、包容的肯定性主体关系提供伦理反思。  相似文献   

17.
石黑一雄新作《克拉拉与太阳》中的危机叙事并非对“科技乌托邦”的陈腐针砭。科技作为一股客观力量,它既使乔西命悬一线,又助其转危为安,寻得健康。在危机与转机的流转间,作家试图跨越危机本体,冷静审视处于“人类—后人类”转型进程中潜在的身体具身化、情感替身化、价值异化等风险模式。在及时预警之余,他亦积极寻求、传达济困解危之道。“克拉拉与太阳”之喻展现出在物转向思潮下人类应积极推动科技与自然共生融合、护佑生命、重塑价值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伦理危机的出现给后现代人类生活带来了各种伦理问题。在主张多元化与包容性的后现代社会里,人们心中没有坚定的道德标杆,于是伦理身份渐渐迷失,人们会陷入复杂的伦理困境中。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石黑一雄在《远山淡影》中,以移民者的视角探讨了人类在后现代社会中面临的伦理身份焦虑,以及叙述者通过自我建构、自我解构走出伦理困境的心路历程,旨在说明后现代社会中,人需要经历一系列道德挑战与挣扎才能获得真正的理性和自由。  相似文献   

19.
石黑一雄的代表作《长日留痕》展示了特定历史语境下英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冲突和互动,伴随着大英帝国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英美文化的冲突明显地体现出来,小说中英国达利顿勋爵和美国大使刘易斯先生的冲突以及英式管家史蒂文斯和美国雇主法拉戴先生的冲突反映了英国价值观逐渐被美国规则所代替、英国的全球权势最终让给美国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与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潜行者》在运用神话方法以及在建构双重叙事上有互文性关联.将小说与电影进行联动叙事解读,能揭露出石黑一雄小说中隐藏的、与表面情节发展轨道所奠定的基本叙事基调相悖的另一层隐性表意轨道及主旨.在小说的表面情节发展轨道上,叙述者以一种宏大叙事式的、对聚焦人物不施评判的客观立场和叙述目光进行叙事;而在小说的隐性表意轨道上,叙述目光又在跟文本外部的电影的互文及共鸣中,透露出一种与读者所认识的故事表面意义相对立的深层反讽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