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战略观反映一个企业在战略问题上的基本价值取向.按对外部市场环境及内部资源能力之于企业竞争优势价值与意义的基本看法与相对重视程度,企业战略观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市场环境本位战略观、资源能力本位战略观和匹配型战略观.不同的市场经济形态会从客观方面影响市场环境与资源能力之于企业及其竞争优势的相对价值与意义,进而从主观方面影响企业家对市场环境与资源能力之于企业及其竞争优势价值与意义的判断.因此,企业战略观选择的市场逻辑性十分显著,这可从西方企业战略理论与战略实践的演进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2.
以往单纯从资源观或能力观的视角解释战略人力资源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难以让人信服,而且也没有弄清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如何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严重影响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基于资源和能力整合的观点认为,无论是企业的资源或者能力都难以独立地支撑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基于资源和能力整合的观点,系统分析了战略人力资源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复制性和无法替代的特点,但这也只是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可能;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将战略人力资源的这些特点与企业的组织协调性和组织柔性相结合。只有不断增强管理战略资源的能力,企业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发展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的根本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战略管理理论演化出产业定位理论、资源/能力观、知识观等。在全球化和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下,知识日益成为企业保持战略柔性,谋求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资源,知识管理及其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正成为战略管理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战略资源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企业控制的独特资源仍是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独特战略资产的特性,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获取、开发、保留有形人力资源,更重要的是发展竞争对手难以识别、难以模仿的无形人力资源,为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正是基于资源基础观(RBV)的分析,我们认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基于价值观的商业集群竞争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战略管理理论框架中,一般认为竞争力来源于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本文从无形资源中起核心作用的价值观出发,通过对价值观在不同的竞争层面对商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贡献进行分析,试图对商业集群的竞争力建构进行理论解释。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集群的城市管理者、房地产商、商铺所有者以及商铺经营者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是商业集群竞争力的基本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6.
知识教学观的演变是以一定的社会需要为基础,同时也顺应了从现代知识观到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文中在简要介绍知识教学观演变缘由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从"符号"到"文化"——知识教学观演变在课程中的体现,进而提出这种演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波特的竞争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相关支持性产业、战略组织竞争等四个方面对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竞争力进行分析,认为其既有优势,也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整合,才能使潜在的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因此,提出了通过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培育区域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战略管理文献主要从经济利润和价值创造的角度考察竞争优势。经济利润视角的问题在于机会成本概念的模糊性,价值创造视角的缺陷在于价值的度量。资源基础学派将机会成本不当地引入战略管理,从而得出竞争优势源自资源不完全流动性的错误结论。价值创造视角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经济利润视角的缺陷,但它用感知利益界定价值创造缺乏可操作性。支付视角从支付的角度考察资源的价值,既避免了用经济利润界定竞争优势的武断性,也克服了价值创造视角的可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竞争力理论的古典经济学渊源——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竞争力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派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集聚优势理论。这些理论框架虽然并未明确竞争力命题,但却揭示了国际分工体系下国家间相对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波特在80年代以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或评价体系揭示竞争力形成和演变规律的理论,奠定了现代竞争理论的基石。本文就古典到现代竞争理论、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10.
探索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原因,以及创造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当代战略管理理论的使命。但对于企业资源、能力研究,一直都是战略管理研究中的难题。本文首先对产业组织学派、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进行分析和评价,逐步形成基于企业战略能力的竞争优势研究方法,从而寻找企业基业长青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并购模式选择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并购是企业通过市场快速获得对自己发展有利的各种资源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从而创造更多经济利润的一种资本运营战略。本研究综合分析了竞争优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并购模式选择的思路,即以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为背景,全面分析企业核心能力的物质载体———战略资源、核心能力的状态以及未来培育和扩散的方向,在此基础上确定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并购模式,以实现企业核心能力的不断强化和扩展,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这为并购公司选择有效的并购战略从而提高并购活动创值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企业在具体选择并购模式时,首先要识别现有的竞争能力;其次,对与企业核心能力相关的战略资源进行识别、利用和获取;第三步对现处的行业和目标行业的结构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出发,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产业结构调整过程是一个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的过程,发挥比较优势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打造竞争优势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取向.结合保定实际,论证了现阶段保定市在参与区域经济竞争中,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问题、发展方向,并具体分析提出了构建汽车产业这一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竞争优势理论的演进进行梳理并做简要的评述,认为对竞争优势的研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体现了从"内外静态匹配"到"静态外生"到"静态内生","内外动态匹配"的趋势,每种流派都是在不同情境下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基本正确的认识.在当今动荡环境下,传统的资源和能力由于其惯性制约着企业的选择,使企业难以保持动态战略适应,竞争优势来自于动态能力,即企业不断改进、更新、重构资源,形成新的功能能力,使之与外部环境相匹配.  相似文献   

14.
技术多样化是当今企业的普遍特征,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竞争环境和日益复杂产品系统的战略反映.基于国外最新理论研究,从资源观、能力观和演化观三个层面,对企业技术多样化现象的成因和内在规律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针对以往研究的缺陷,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理论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涵盖管理学的资源观,从经验角度来检验公共关系与策略之间常被忽视的联系.通过对我国公关经理和战略经理的33次访谈,从而对探索关系作为组织资源及其对战略执行的贡献起着引导性的作用.在主要理论框架范围内,本研究发现关系拥有资源的几大特征,从而促进了竞争优势的形成,它们是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仿制的和难以替代的.一般地,关系有助于战略的执行,同时也被用来与不同的策略取得配合.  相似文献   

16.
企业动态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今超竞争的动态环境中,企业如何形成动态能力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焦点.从动态能力研究的理论视角看,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基于演化理论、基于组织理论形成了不同的动态能力观.对动态能力的测度,学术界从战略管理,演化理论、组织理论及其结合的视角进行了探索,但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动态能力与绩效的关系的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未进入成熟阶段.总体看,未来对于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在诸多方面应该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从知识生态学角度探讨竞争战略的演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竞争情报的基本内涵、竞争情报工作的新内容和侧重点,试图应用知识生态学理论来拓展竞争情报理论研究。指出生态化战略能够弥补传统竞争战略的不足,竞争情报要研究合作,要关注合作者的情报,把恶性竞争转化为共赢式合作。  相似文献   

18.
论企业管理道德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企业管理道德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西方学者存在着两种相对立的观点,即古典观和社会经济观。其实,无论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这两种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途径,还是从“资源导向理论”来看,企业管理道德与竞争优势都有着天然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管理道德优势可以导致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从革命观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历史主题内在的逻辑嬗变,它历经三个转变期: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政治运动———革命观的历史余韵;从革命观到改革观———对革命观的扬弃;改革观的历史归宿———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把握历史主题,善于驾驭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树立,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成熟,表征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的党转变为成熟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20.
波特竞争理论和资源理论是关于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两大重要理论。这两个理论流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应如何培育自身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纷争。通过综合分析这两种理论的理论逻辑路线,发现这两种理论相互之间其实存在着极强的互补性。在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只有综合运用这两种战略理论才能够系统、全面地培育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